吳濁流文學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吳濁流文學獎,原為「台灣文藝雜誌社」創辦人吳濁流1964年成立的「台灣文學獎」。1969年時吳濁流捐款退休金十萬元成立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以基金利息提供獎金,將其改名為「吳濁流文學獎」。其宗旨在於鼓勵青年作家文學創作,推動台灣文學。吳濁流在〈我設立文學獎的動機和期望〉一文賦詩:「誓將熱血挽狂瀾,七十光陰一指彈;寄語萬千諸後秀,一心一德振文壇。」
吳濁流文學獎原僅有「小說獎」,1971年設立「吳濁流新詩獎」與「吳濁流漢詩獎」[1],1972年到1974年該會曾頒發三屆的「漢詩獎」。
吳濁流文學獎評選作品以每年發表在《台灣文藝》之創作小說及創作新詩為主要對象,評定出「正獎」及「佳作獎」。1984年時擴及《文學界》、笠詩刊等其他報刊雜誌,1991年後擴大評選,舉凡本土性文學作品均可為候選作品,並接受台灣筆會會員及本土性文學刊物編輯人之推薦。
1977年時由鍾肇政主編,將前八屆的得獎作品二十五篇收入《吳濁流文學獎作品集》。
目錄
- 1 歷屆台灣文學獎
- 2 歷屆吳濁流文學獎
- 2.1 第一屆:1970年
- 2.2 第二屆:1971年
- 2.3 第三屆:1972年
- 2.4 第四屆:1973年
- 2.5 第五屆:1974年
- 2.6 第六屆:1975年
- 2.7 第七屆:1976年
- 2.8 第八屆:1977年
- 2.9 第九屆:1978年
- 2.10 第十屆:1979年
- 2.11 第十一屆:1980年
- 2.12 第十二屆:1981年
- 2.13 第十三屆:1982年
- 2.14 第十四屆:1983年
- 2.15 第十五屆:1984年
- 2.16 第十六屆:1985年
- 2.17 第十七屆:1986年
- 2.18 第十八屆:1987年
- 2.19 第十九屆:1988年
- 2.20 第二十屆:1989年
- 2.21 第二十一屆:1990年
- 2.22 第二十二屆:1991年
- 2.23 第二十三屆:1992年
- 2.24 第二十四屆:1993年
- 2.25 第二十五屆:1994年
- 2.26 第二十六屆:1995年
- 2.27 第二十七屆:1996年
- 2.28 第二十八屆:1997年
- 2.29 第二十九屆:1998年
- 2.30 第三十屆:1999年
- 2.31 第三十一屆:2000年
- 2.32 第三十二屆:2001年
- 2.33 第三十三屆:2002年
- 2.34 第三十四屆:2003年
- 2.35 第三十五屆:2004年
- 2.36 第三十六屆:2005年
- 2.37 第三十七屆:2006年
- 2.38 第三十八屆:2007年
- 2.39 第三十九屆:2008年
- 2.40 第四十屆:2009年
- 2.41 第四十一屆:2010年
- 2.42 第四十九屆:2018年
- 3 相關文獻
- 4 參考文獻
歷屆台灣文學獎
第一屆:1966年
第二屆:1967年
第三屆:1968年
- 正獎:李喬〈那棵鹿仔樹〉
第四屆:1969年
- 正獎:鄭清文〈門〉
歷屆吳濁流文學獎
「台灣文學獎」自1970年起,改稱為「吳濁流文學獎」。以下作品未標出處為發表於《台灣文藝》的作品。
第一屆:1970年
小說獎:
第二屆:1971年
小說獎:
第三屆:1972年
小說獎:
漢詩獎:曾財庭
第四屆:1973年
小說獎:
新詩獎:
漢詩獎:高友直
第五屆:1974年
小說獎:
新詩獎:
漢詩獎:鄭國貞
第六屆:1975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七屆:1976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八屆:1977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九屆:1978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十屆:1979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十一屆:1980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十二屆:1981年
小說獎:
新詩獎:
- 正獎:許達然〈疊羅漢〉
第十三屆:1982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十四屆:1983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十五屆:1984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十六屆:1985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十七屆:1986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十八屆:1987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十九屆:1988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二十屆:1989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二十一屆:1990年
小說獎:
- 正獎:陳燁〈天牆〉
- 佳作:雪眸〈但夜更長了〉(《文學界》28)、周梅春〈那一段空白〉(《文學界》28)
新詩獎:
第二十二屆:1991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二十三屆:1992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二十四屆:1993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二十五屆:1994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二十六屆:1995年
小說獎:
- 正獎:林韻梅〈後山歌聲〉系列
- 佳作:黃秋芳〈華印的兩個女人〉
新詩獎:
第二十七屆:1996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二十八屆:1997年
小說獎:
新詩獎:
第二十九屆:1998年
小說獎:布農族霍斯陸曼伐伐,作品〈獵人〉(收錄於《黥面》)
新詩獎:
第三十屆:1999年
小說獎:原住民夏曼·藍波安,作品〈黑色的翅膀〉
新詩獎:張芳慈,作品〈詩〉
第三十一屆:2000年
小說獎:高翊峰,作品以客語方式寫作的〈石竭媽媽〉
新詩獎:江文瑜,作品〈阿媽的料理〉等十首新詩
第三十二屆:2001年
小說獎:
新詩獎:李長青,作品〈道德的系譜〉
第三十三屆:2002年
小說獎:袁哲生,作品〈猴子〉
新詩獎:王宗仁,作品〈淡水鄞山寺巡禮〉
第三十四屆:2003年
第三十五屆:2004年
小說獎:周芬伶,作品〈影子情人〉
新詩獎:蔡秀菊,作品〈斯馬庫斯布落詩抄〉
第三十六屆:2005年
小說獎:甘耀明,作品〈匪神〉
新詩獎:呂美親,作品〈未亡人〉[2]
第三十七屆:2006年
小說獎:陳垣三,作品〈浦尾的春天〉
新詩獎:方耀乾,作品〈烏江恨〉等十首
第三十八屆:2007年
小說獎:莊華堂,作品〈多桑的祈禱〉
新詩獎:正獎從缺 佳作獎二名 康原,作品〈古城的身影〉,甘子建,作品〈玫瑰的名字等〉
第三十九屆:2008年
小說獎:セ寇‧索克魯曼,作品〈東谷沙飛傳奇〉
新詩獎:陳胤,作品〈台中歷史散步〉等
第四十屆:2009年
小說獎:謝里法,作品〈大將軍的七幅畫像〉
新詩獎:周華斌,作品〈琴聲佮心聲〉
第四十一屆:2010年
小說獎:馮青,作品〈懸浮〉
新詩獎:顏艾琳,作品〈那個徐志摩的男人等〉
第四十九屆:2018年
小說獎:
- 正獎:黃崇凱《文藝春秋》
新詩獎:
相關文獻
- 文訊雜誌社編輯,《光復後台灣地區文壇大事記要(增訂本)》文建會,1995年6月2版。
- 陳信元主編、南華大學編譯出版中心編纂,《臺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民國81-84年)》文建會,1999年9月初版。
- 封德屏主編、文訊雜誌社編纂,《1996台灣文學年鑑》,台北市:文建會,1997年6月初版。
- 封德屏主編、文訊雜誌社編纂,《1997台灣文學年鑑》,台北市:文建會,1998年6月初版。
- 封德屏主編、文訊雜誌社編纂,《1998台灣文學年鑑》,台北市:文建會,1999年6月初版。
- 封德屏主編、文訊雜誌社編纂,《1999台灣文學年鑑》,台北市:文建會,2000年10月初版。
- 杜十三總策劃、白靈、須文蔚等人主編,《2000台灣文學年鑑》,台北市:文建會,2002年4月初版。
- 鄭邦鎮總策劃、彭瑞金總編輯,《2003台灣文學年鑑》,台北市:文建會,2004年8月初版。
- 鄭邦鎮總策劃、彭瑞金總編輯,《2004台灣文學年鑑》,台南市:國家台灣文學館,2005年7月初版。
- 林瑞明總編輯,《2005台灣文學年鑑》,台南市:國家台灣文學館,2006年10月初版。
- 彭瑞金總編輯,《2007台灣文學年鑑》,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年12月初版。
- 彭瑞金總編輯,《2008台灣文學年鑑》,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9年12月初版。
- 李瑞騰總編輯,《2009台灣文學年鑑》,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10年12月初版。
- 李瑞騰總編輯,《2010台灣文學年鑑》,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11年11月初版。
- 鍾肇政‧《吳濁流台灣文學作品集》‧鴻儒堂出版社‧1977年8月1日
- 張金牆碩士論文:《台灣文藝研究》附錄:《台灣文藝》年表(1964-1994)
參考文獻
- ↑ 文訊雜誌社/編著,《光復後台灣地區文壇大事記要(增訂本)》,台北市:文建會,1995年6月2版。
- ↑ 吳濁流文藝營始業式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