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婉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婉瑜
圖片來源:Openbook閱讀誌
出生 臺灣臺中市
職業 詩人作詞人作家
國籍 中華民國
體裁 新詩散文
代表作 《那些閃電指向你》、《可能的花蜜》、《剛剛發生的事》、《愛的24則運算》
獎項 第十一屆臺北文學年金、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2014臺灣詩選》年度詩獎等

林婉瑜(1977年11月)生臺灣臺中市。

初始考入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後決定轉讀文組、選擇休學,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主修劇本創作。

20歲開始寫詩,曾獲第十一屆臺北文學年金、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2014臺灣詩選》年度詩獎……等重要獎項。

2015年開始林婉瑜亦從事流行音樂歌詞創作,第一首詞作是陳曉娟譜曲、范瑋琪演唱的〈大風吹〉。

創作風格

林婉瑜的詩常有慧黠創意、迷人想像,詩風具現代感,以一種開放而非封閉的敘述方式吸引讀者,取用當代流行元素,做出精巧的變造與回應,反應出時代特質,擅長以口語或對話式的語言引領讀者進入情境,意念生動鮮活、語言精準清亮,使她的詩廣受喜愛。其詩題材廣泛:生命、生活、愛、時間、世界、記憶、語詞實驗、慾望和身體……,種種都是她觸探的領域。

詩人陳義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曾推薦林婉瑜詩:「豐饒的性情、黠慧的詩心、帶著釉光的詩風,確實顯示她超越同輩的才華,為中生代最具代表性的詩人。」

柯裕棻在〈雷雨交加的詩意--林婉瑜詩集《那些閃電指向你》〉文中提到:「林婉瑜寫詩不拘泥形式,極力從新的意象和概念寫大自然與日常。一個女子的愛在日常是微物之神。捧花,塑膠瓶,夜市的魚,五月的雲,十一月的風,百合與細雪,平凡處她說要有詩,就有了詩的火花。一個女子也內蘊強大的顛覆與復生之力,林婉瑜揮灑地使用陰性隱喻,不刻意堆砌,於是便有無堅不摧的柔婉與真誠,輕易翻轉原本強大的陽剛符號。愛情可以是雷雨交加的午後風暴,她不擊斃,她銘刻情感於愛人的額間。她在雨中行車左閃右躲,為避免惡念擊中,只因她懷中有日光。寫雨水的轉世,重重地摔碎了,回到天上,想起了傘的弧度與無心經過的風。或者,花費一天等待失約的人,花費了這一天,就獲得永遠的自由。這是不被符號拘限,聰明又不做作,隨意呼風喚雨的女子。」

2017年出版最新詩集《愛的24則運算》,學者李癸雲評介:「在語言層次之內,這絕對是一本極富突破與創造性意義的詩集。」

2019年3月15日 發表於 聯合報雲的編織方法[1]這是林婉瑜又一極力從新的意象和概念寫大自然的詩篇。

自述

林婉瑜曾在〈天真野蠻的信心〉這篇文章中自述: 「我總期待一首詩,可以觸動、改變閱讀者原本的心理狀態,希望他們因著這首詩而獲得什麼、被改變什麼。如果讀完詩,自我還是原來的自我,沒有因這首詩而獲得新的意識新的感覺,沒有更清醒或更驚奇或更喜悅或更深沈,那麼這首詩的質量也許是不足夠的。詩擁有它的作用力,不僅僅是「經過」他人,而是可以改變影響他人的心智。 此外,我期待可以在詩裡讀到「人」而不是只讀到字。人的性情喜憎、性格冷暖、思緒的幽微轉折、觀點的獨特、想法的驚奇,如果這些可以在詩裡表現,文字是更有立體感的。 有些事物是我們共同面對、共同經歷的,譬如世界譬如生命譬如生活譬如時間譬如愛和其他情感,當詩人發明了有關世界有關生命有關生活有關時間有關愛和其他情感的說法,這樣的詩,具備了所有人可以共同感應的本質。在精巧的尋思設計下,我想還是有詩,是既具深度又有強大感染力的,那是當思想抵達一種深切且迷人的情境時。我經常從現實出走,試圖尋找這樣的情境。」

著作

  • 《剛剛發生的事》(台北:洪範書店,2007)
  • 《可能的花蜜》(台北:馥林文化,2011)
  • 《那些閃電指向你》(台北:洪範書店,2014)
  • 《愛的24則運算》(台北:聯合文學,2017)

作詞

視頻

2018年10月2日你寫我讀 | 洛夫 VS 林婉瑜 — 我在水中等你

參考文獻

  • 2019-03-15 聯合報 林婉瑜【慢慢讀,詩】林婉瑜/雲的編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