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吴永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永刚
原图链接

吴永刚Yonggang Wu,1907年11月1日-1982年12月18日)江苏吴县人,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演编剧。吴永刚是从默片时代走到改革开放的一位经历曲折的电影人。[1]

他一生共拍了27部影片。1980年与吴贻弓联合导演的《巴山夜雨》是他的艺术高峰。这部影片中,他充分调动电影作为视觉艺术的各种手段,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对话洗练、隽永,格调清新、淡雅,实现了他一辈子孜孜以求的素描风格。1981年,他又作为总导演,执导了以描写革命领袖人物董必武在大革命前夕革命活动的影片《楚天风云》 。该片朴素、平实,也得到广泛好评[2]

《浪淘沙》剧照

生平

吴永刚中学肄业,曾经学习美术。1925年,他加入上海百合影业公司当美工练习生,后来担任美工师。曾经为导演史东山做场记,在《美人计》等电影中扮演角色。1930年之后,他在天一影业公司、联华影业公司任美工师。1934年,其编导处女作《神女》问世,这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默片。此后,他导演了《浪淘沙》、《壮志凌云》等电影,名声日隆。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永刚曾赴平型关一带拍摄反映抗日战争的新闻片。他在新华影业公司、华成影业公司、华新影业公司等电影公司,编导电影《离恨天》、《铁窗红泪》、《岳飞精忠报国》等等。后来,他为上海艺术剧社等团体导演话剧《花溅泪》、《明末遗恨》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为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二厂、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厂编导电影《忠义之家》、《终身大事》等。1949年,他在东北电影制片厂编导了第一部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电影《辽远的乡村》。后来,他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导了中国首次采用少数民族语言及演员的电影《哈森与加米拉》。他还导演了戏曲片《秋翁遇仙记》。1957年,他被打成“右派”。1962年恢复工作之后,导演了戏曲艺术片《碧玉簪》、《尤三姐》等等。

文化大革命中,吴永刚受到迫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80年他作为总导演拍摄了电影《巴山夜雨》(吴贻弓担任执行导演),该片获得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他还曾担任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

1982年12月18日,吴永刚病逝。

新现实主义旗手

黑白无声片《神女》

吴永刚,1907年出生于上海,少年时代游历中原、江南等地,心中埋下了诗词和艺术的种子。18岁他便加入电影公司当美工练习生,同时在片场做各式各样的工作,为以后的创作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4年,在田汉的支援下,吴永刚编导的处女作《神女》问世,一举成名,使他由美术师转为了优秀的导演艺术家。

吴永刚导演后期的艺术创作,不可不提1980年他与吴贻弓联合执导的《巴山夜雨》,这部影片也获得了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影片讲述一个受冤的著名诗人,被一男一女押解上了由重庆驶往武汉的客轮,途遇形形色色的旅客,各有各的心事和伤痛,却都把同情给了诗人,影片表现了沉重年代里普通人美好的精神世界。

艺贵真实

影片《神女》、《胭脂泪》会用一些场景上的细节去表现场景的转换。朱枫也补充道,吴永刚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把人物和把戏的表现,把意味的表现放在第一位。虽然他在细节区域性上非常用心,但是他永远是把这种刻意的东西,做很好的隐藏。

从当美工练习生时立下“终我身于电影事业”的誓言,吴永刚一生以“艺贵真实”律己,在导演艺术上一直追求质朴而真实的独特素描风格。

处女作《神女》

黑白无声片《神女》讲述了1930年代的上海,贫苦女人为养活儿子而沦为暗娼,经历无穷的欺凌与压迫,对吃人的旧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控诉。这部吴永刚的处女作,就请到了当时已大名鼎鼎的影星阮玲玉饰演生动感人的“神女”形象。2017年底的吴永刚经典作品展映,《神女》就是七部珍贵展映片的其中之一[3]

视频

神女(1934年)由吴永刚导演,阮玲玉与章志直、黎铿主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