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后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基(神机妙算)原图链接来自 网易 的图片

后战》旨在阐述运用“后发制人”作战原则的条件及其作用问题,与前篇《后战》乃是相反相成的姊妹篇。它以《左传》的“后于人以待其衰”为理论根据,主张 对于行阵严整、士气锐盛的来犯之敌,不要轻易与之决战,应当采取“后发制人”而坚壁不 出,等待敌人出现阵久气衰、师老兵疲的情况时,再出兵攻击之,便可取得胜利。这一作战 思想无疑是正确的。《后战》出自明朝刘基的《百战奇略[1]

《百战奇略》章节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2]

原文

凡战,若敌人行阵整而且锐,未可与战,宜坚壁待之,候其阵久气衰,起而击之,无有不胜。法曰:“后于人以待其衰。”① 唐武德②中,太宗③围王世充④于东都⑤,窦建德⑥悉众来救。太宗守武牢⑦以拒之。建德阵汜水⑧东,弥亘数里,诸将皆有惧色。太宗将数骑登高以观之,谓诸将曰:“贼起山 东⑨,未见大敌。今渡险而嚣,是军无政令;逼城而阵者,有轻我之心也。我按兵不动,待彼气衰,阵久卒饥,必将自退,退而击之,何往不克!”建德列阵,自辰至午时⑩,卒饥倦,皆列坐,又争饮水。太宗令宇文士及⑾率三百骑,经贼阵之西,驰而南,戒曰:“贼若不动,正宜退归;如觉其动,宜率东出。”士及才过,贼众果动。太宗曰:“可击矣。”乃 命骑将建旗列阵,自武牢乘高入南山,循谷而东,以掩贼背。建德遽率其阵,却止东原,未 及整列,太宗轻骑击之,所向披靡。程咬金⑿等众骑缠幡而入,直突出贼阵后,齐张旗帜,表里俱奋,贼众大溃,生擒建德。

注释

①衰: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引自《军志》。但与原文略异,原文为:“后人有待其衰”。

②武德:唐高祖李渊的年号。

③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率军围攻王世充、抗击窦建德之战发生在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此时李世民为秦王,尚未即帝位。

④王世充:隋代官吏。新封(今陕西临潼东北)人,字行满。隋炀帝时任江都通守等职,镇压过隋末农民起义。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于江都被杀后,他在洛阳拥立越王杨侗为帝,次年废侗,自称皇帝,国号郑。唐武德四年被李世民打败降唐。

⑤东都:即洛阳(位于今河南洛阳东)。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改称“东都”。

⑥窦建德: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率众起义,投高士达处任军司马。士达牺牲后,他继为领袖,称将军,拥兵十余万。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在河间作战中,歼灭隋将薛世雄部三万余人,声势大振。次年,称夏王,建都乐寿(今河北献县),国号夏,据有今河北大部地区。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虎牢作战中被李世民军所俘,后被害于长安

⑦武牢:本为“虎牢”,因唐讳“虎”(唐太宗曾祖李虎),故写史者改“虎”为“武”。虎牢,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该处地势险要,向为军事要地。

⑧汜水:古县名。位于今河南荥阳西北。

⑨山东:古代指太行山以东地区为“山东”,即今河北地区。

⑩自辰至午时:马本及各本皆将“辰”误作“卯”,今据史校改。自辰至午时,即从七时至十三时,亦即上午时间。

⑾宇文士及:武川(今河南南阳北)人,字仁人。隋炀帝之婿。炀帝死后,他归附李渊父子,因从讨王世充有功,封郢国公,官拜中书令。

⑿程咬金:唐初大将,后改名知节。济州东阿(今属山东)人。隋末从李密参加瓦岗军,任内军骠骑。密败,归王世充;后归唐任秦王府左三统军,后又任左领军大将军,封卢国公。

作品介绍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是明代军事著作,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3]而问世,这无论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明弘治十七年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李赞,称该书是“极用兵之妙”,在兵家视之。

《百战奇法》是中国古代分条论述战法的兵书。约成书于北宋末。明崇祯本《韬略世法》称该书为南宋末谢枋得编辑,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后被更名为《百战奇略》,题明刘基撰,实系清人伪托。现有明刻本存世,10卷,3万余字[4]

视频

后战 相关视频

《虎豹骑》百战奇略第一期:中国骑兵的发展历程概述
《虎豹骑》百战奇略第二期:中国骑兵的发展历程·续

参考文献

  1. 《百战奇略》简介,快照页 - 搜狗百科,2019-11-05
  2. 百战奇略,古诗词名句网
  3. 在历史长河中,世界上有哪些经典军事理论和著作?,网易,2019-03-22
  4. 百战奇法,豆丁网,200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