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名将晚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名将晚谬》出自宋代文学家洪迈的《容斋续笔》卷十一。

《容斋随笔》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书未成而作者过世,故《五笔》仅为十卷。这部书内容范围颇广,资料甚富,包括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宋代掌故及人物评价诸方面内容。它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推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原文

自古威名之将,立盖世之勋,而晚谬不克终者,多失于恃功矜能而轻敌也。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及攻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羽威震华夏,曹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其功名盛矣。而不悟吕蒙、陆逊之诈,竟堕孙权计中,父子成禽,以败大事。西魏王思政镇守玉壁,高欢连营四十里攻围之,饥冻而退。及思政徙荆州,举韦孝宽代己,欢举山东之众来攻,凡五十日,复以败归,皆思政功也。其后欲以长社为行台治所,致书于崔猷,猷曰:“襄城控带京洛,当今要地,如其动静,易相应接。颖川邻寇境,又无山川之固,莫若顿兵襄城,而遣良将守颖川,则表里俱固,人心易安,纵有不虞,岂足为患。”宇文泰令依猷策,思政固请,且约,贼水攻期年、陆攻三年之内,朝廷不烦赴救。已而陷于高澄,身为俘虏。慕容绍宗挫败侯景,一时将帅皆莫及,而攻围颖川,不知进退,赴水而死。吴明彻当陈国衰削之余,北伐高齐,将略人才,公卿以为举首,师之所至,前无坚城,数月之间,尽复江北之地。然其后攻周彭城,为王轨所困,欲遏归路。萧摩河请击之,明彻不听,曰:“奉旗陷陈,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一旬之间,水路遂断。摩河又请潜军突围,复不许,遂为周人所执,将士三万皆没焉。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译文

苏东坡为文彦博所写的《德威堂铭》中说道:“元皊初年,朝廷起用文潞公担任平章军国重事,但一年后文潞公却请求辞职,皇帝下诏说:‘过去西伯侯喜欢在家中养老,所以姜子牙自己前来投奔他。鲁穆公没有遣人去侍候子思,便有有才学的长者离他而去。卿为自己着想因而辞去了这份职务,难道不为朝廷和国家感到可惜吗?’皇帝又说:‘唐太宗因为遇到战乱的事情,还能够任用年纪已大的李靖,但唐穆宗和唐文宗在天下太平的时期,却不能任用没有患病的裴度。之所以出现治理混乱的现象,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了。’文潞公看完诏书后甚为震惊,再也不敢请求辞职还乡。”根据对这两道诏书的考察,大概是元皊二年三月文潞公请求辞官还乡时,朝廷拒绝他的批答,这都是苏东坡所执笔拟的。另外,《缴还乞罢青苗状》里所说道的:“近日贬谪吕惠卿的告词说,‘首先提议建立青苗法,然后推行助役法。'”也是苏东坡所作的。在《张文定公(齐贤)墓志》记载了论述苏东坡文章的三百二十字,文章的最后说道:“当世以苏轼为知言。”又记述劝谏用兵说:“老臣如果死了,就能在地下与先帝相见,这样就有借口了。”也是他所作。而且引用的斥责吕惠卿的话也是他作的。乾道年间,我在翰林院担任直学士,在起草批答步帅陈敏的诏书中说:“周亚夫持事稳重,小棘门、霸上之将军相形见绌;(程)不识率兵屯戍,在长乐、未央之卫尉中排第一。”之后为陈敏作神道碑,也引用了这句话,这正是效法苏东坡的方法。

评析

本文是洪迈简略摘录记载苏东坡为官期间所写过的文章。苏东坡学识渊博,在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除了巨大的文学成就,他曾担任过翰林学士,在政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参与重大朝政的决策,地位很重要。苏东坡从政之后不改文人秉性,在摘录的这些苏东坡写的文章中就能够看出这些特点。如苏东坡为文潞公写的诏书中引用了诸多历史典故,用“昔西伯善养老,而太公自至。鲁穆公无人子思侧,则长者去之。”之理,替文潞公辞去官位感到惋惜,动摇文潞公辞官之心。然后说到唐太宗战乱任用年迈李靖,穆宗、文宗在天下安宁时不任用裴度而出现治国混乱的现象,强调文潞公在朝中的重要性,由此阻止其辞官。其后还记载了《张文定公墓志》称赞苏东坡文章的话“世以轼为知言”等等。从上述中就可以看出,苏东坡对典故史实十分熟悉,对事物有高深的见解。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2]。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3]

视频

名将晚谬 相关视频

《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等古籍发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