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同盟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同盟会:(全称:中国同盟会),亦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

该政党以东京为本部所在地,总理以下分设执行、评议、司法3部;在国内外分设9个支部(国内有东、西、南、北、中5个支部,国外有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4个支部),并在各省区成立分会。会上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长,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该政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中国同盟会

别 称: 中国革命同盟会

成立地点:日本东京赤坂区

政治纲领:三民主义

外文名: Chinese Alliance;The United League of China

成立时间: 1905年8月20日

政治口号: 现在中国要由我们四万万国民兴起

成立朝代:中国清朝末年

历史沿革

成立伊始

1905年7月,在黑龙会领袖内田良平的牵线下,孙中山返回日本东京,倡导筹备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赤坂区头山满提供的民宅二楼榻榻米房,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而成),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黄兴等任庶务;除制定了《军政府宣言》《中国同盟会总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并决定在国内外建立支部和分会,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会上通过了孙中山起草的《中国同盟会宣言》、《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以及由黄兴等起草的会章。会章共30条,以后经过修改、成为24条。当天,还选举了总部的主要干部。孙中山被一致推选为中国同盟会总理。黄兴被推为负责执行部的庶务。中国同盟会的本部设在日本东京。[2]

中国同盟会确认其政纲为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学说;发行《民报》作为机关刊物(原名《二十世纪之支那》,为华兴会机关刊物,同盟会成立后易名《民报》)。《民报》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编下,由胡汉民汪精卫等执笔,与由康有为梁启超执笔的主张保皇的《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成为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中国同盟会的前身是湖南华兴会(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和广东兴中会(孙中山、胡汉民、汪精卫等)。继兴中会之后,全国各地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出现,主要还有江浙光复会(陶成章章炳麟蔡元培秋瑾等)、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

中国同盟会在1907年一度分裂。孙中山因未经众议收受日本政府资助离开日本,导致光复会退出。孙中山与汪精卫、胡汉民等于南洋另组总部;而黄兴则继续支持孙中山。

革命活动

中国同盟会曾在中国多处组织起义,试图推翻清政府,但都没有成功。

自1906年起,中国同盟会联合地方会党,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1906年12月,又称“丙午萍浏之役”)、黄冈起义(1907年5月,又称“丁未黄冈之役”)、七女湖起义(6月,又称“丁未惠州七女湖之役”)、钦廉防城起义(9月,又称“丁未防城之役”)、镇南关起义(12月,又称“丁未镇南关之役”)、钦廉上思起义(1908年3月,又称“戊申马笃山之役”)、云南河口起义(4月,又称“戊申河口之役”)、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2月,又称“庚戌广州新军之役”)和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又称“辛亥广州起义”、“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3]

其中1906年萍浏醴起义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太平天国以后中国南方爆发的一次范围最大的反清革命斗争,牺牲义军将士及其亲属逾万人;黄花岗起义参与及牺牲者多为同盟会骨干成员。

1911年10月爆发的武昌起义,虽然有中国同盟会的成员参加,但中国同盟会并未起领导作用。

党派分裂

武昌起义代表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同盟会本部由日本东京迁至上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再迁南京。中国同盟会在武昌起义之后开始出现分裂,有一些人并不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孙提出的平均土地更有人反对,章炳麟等与黎元洪组建共和党,到1912年中国同盟会已经四分五裂了,南京临时政府的九个成员中只有三个是中国同盟会的成员。[4]

改组国民党

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的组织下,中国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联合在北京成立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事长。1913年,袁世凯在就任正式大总统后,于11月4日下令将国民党强行解散。

组织机构

机关

总理是最高领导人。会章规定:“总理对于会外,有代表本会之权,对于会内,有执行事务之权,节制执行部各员,得提议于议会,并批驳议案”。

执行部是权力最重的机关,负责组织革命活动。庶务是该部负责人,总理他适时,可代行总理职权。执行部下设庶务科、书记科、会计料、内务科、外务科、调查科,以及暗杀部等。暗杀部由黄兴亲自负责。女会员方君瑛担任暗杀部长。中国同盟会还设有评议部和司法部,评议部议长是汪精卫。司法部判事长为邓家彦、检事长为宋教仁。同盟会会旗及将来的中华民国国旗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孙力主用青天白日旗,却多有异议。有提18星旗,有提金瓜钺斧旗,廖仲恺倡井字旗,还有人主张五色旗。黄认为青天白日旗形式不美,孙中山遂增红地于上,成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仍未通过。经刘揆一调停,各种方案作为悬案保留。

1905年8月13日下午2时,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麴町区富士见楼开会欢迎孙中山。虽正值暑假期间,但到会者竟达1800余人。后到者进不去,伫立街边仰望楼上者,有六七百人之多。孙中山穿洁白的西装从容步入会场,满场鼓掌。东京留学生有集会以来,从没有这样的盛况。宋教仁致欢迎词后,孙中山作了两小时演说。

他说:“现在中国要由我们四万万国民兴起,今天我们是最先兴起的一天,从今后要用尽我们的力量,提起这件改革的事情来,我们放下精神说要中国兴,中国断乎没有不兴的道理。他呼吁抛弃‘君主制’,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把中国建成一个20世纪头等的共和国。”掌声阵阵经久不息。陈天华欢呼孙中山“是吾四万万人之代表也,是中国英雄中之英雄也!”之后程家柽、蒯寿枢、张继、宫崎寅藏、末永节也发表了演说。富士见楼欢迎会成为建立中国同盟会的动员大会。

原则

中国同盟会与孙中山设想的一个中华民国的政府组织一致:在总理下设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这实际上是三权分立的原则。

中国同盟会曾试图在中国多处组织起义,试图推翻清政府,但都没有成功。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起义中虽然有中国同盟会的成员参加,但中国同盟会并未起领导作用。

武昌起义成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分裂。有一些人并不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孙提出的平均土地更有人反对,章炳麟等与黎元洪组建共和党。到1912年中国同盟会已经四分五裂了。辛亥革命后孙在南京成立的临时政府的九个成员中只有三个是中国同盟会的成员。

刊物

同盟会《民报》

1907年4月25日,中国同盟会之机关报《民报》增刊《天讨》在日本东京临时发行,由章太炎主编,内容设图画、插画、书檄、附录四栏,其中所刊书檄13篇分别是以军政府名义发布的《讨满洲檄》四川河南安徽山东云南5省革命党人发布的讨满洲檄文,四川、江苏、直隶三省革命党人的《革命书》,另有《谕保皇会檄》《谕立宪党》《普告汉人》《广东人对于光复前途之责任》4篇文檄。号召人民“肃行天讨”,宣布革命政策。

组织章程

宣言

1905年8月20日,中华国民军都督奉军政府命,以军政府之宗旨及条理,布告国民。

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洲汉军人等,如悔司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汉人有为满奴以作汉奸者,亦如之。

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四、平均地权。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上四纳,其措施之次序,则分三期:第一期为军法之治;第二期为约法之治;第三期为宪法之治。俾我国民循序以进,养成自由平等之资格,中华民国之根本,胥于是乎在焉。

总章

1906年5月6日,中国同盟会订立同盟会总章,并要求会员共同遵守。总章内容如下:

一、本会定名为"中国同盟会",设本部于东京,设支部于各地。

二、本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三、凡愿入会者,须遵守本会定章,立盟书,缴入会捐一元,发给会员凭据。

四、凡各地会员盟书,均须交至本会收存。

五、凡国人所立各会党,其宗旨与本会相同,愿联为一体者,概认为同盟会会员,各激入会捐一元,一律发给会员凭据。

六、凡会员皆有实行本会宗旨,扩充势力,介绍同志之责任。

七、凡会员皆得选举、被选举为总理及议员及各地分会长;被指任为执行部职员及支部部长。

八、本会设总理一人,由全体会员投票公举,四年更选一次;但得连举连任。

九、总理对于会外有代表本会之权,对于会内有执行事务之权,节制执行部各员,得提议于议会,并批驳议案。

十、执行部设庶务、内务、外务、书记、会计、调查六科。庶务、内务、会计,每科职员各一人;书记科职员无定数;调查科设科长一人,科员无定数。各科职员均由总理指任,并分配其权限;但调查员,由总理与该科长指任。

十一、议事部议员由全体会员投票公举,以三十人为限,每年公举一次。

十二、议事部有议本会规则之权。

十三、凡选举总理及议员,以本部当地为选举区。

十四、凡在本部当地之会员,有担任本部经费之责。

十五、本部当地之会员得按省设立分会,公举会长;但须受本部之统辖。

十六、本会支部于国内分五部,国外分四部,皆直接受本部之统辖,其区画如下:

国内之部

同盟会骨干

西部:重庆四川贵州甘肃新疆西藏

东部:上海一江苏浙江安徽

中部:汉口一湖北湖南江西河南

南部:香港广东广西福建云南

北部:烟台山东山西、直隶、陕西、[[蒙古]、东三省。

国外之部

同盟会骨干

南洋一新加坡一英、荷属地及缅甸安南暹罗

欧洲一比利时京城一欧洲各国。

美洲一金山大埠一南北美洲。

檀岛一檀山大埠一檀香山群岛。

十七、各支部皆须遵守本部总章,其自定规则须经本部议事部决议、总理批准,方得施行。

十八、各支部皆设部长一人,由总理指任。

十九、各支部当地会员有担任该支部经费之责。

二十、各支部每月须报告一次本部。

二十一、各支部及其所属分会会员盟书及入会捐一元,皆由支部长缴交本部,换给会员凭据,转交本人收执。

二十二、各地分会皆直接受其支部之统辖。

二十三、各分会会长由该分会会员选举。

二十四、总章改良须有会员五十人以上,或议员十人以上,或执行部提议于议事部经议事部决议后,由总理开职员会修改之。

宗旨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总体评价

由于同盟会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所以研究辛亥革命的有关著作均辟出专门章节,详加讨论。例如章开沅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981年版)、《辛亥革命运动史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胡绳武金冲及合著的《辛亥革命史稿》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林家有主编的《辛亥革命运动史》(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沈渭滨著《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等,均以不同的篇幅对同盟会的酝酿成立、组织演变、革命方略、政治纲领、历史作用与影响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

台湾学者张玉法在所著《清季的革命团体》(台北,近代史研究所1975年版)一书中,对同盟会的创立、组织、活动与意义亦详加评述。在学术文章方面,主要围绕同盟会的创立、性质及历史地位展开讨论(注:段本洛:《论同盟会的性质》,〔苏州〕《中学历史》1981年第2期;王本敏:《论同盟会》,〔西宁〕《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吴雁南:《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补正》,〔郑州〕《史学月刊》1982年第1期;何泽福:《同盟会成立新论》,〔北京〕《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2期;郭汉民:《同盟会“非团体联合”史实考》,〔武汉〕《湖北社会科学》1987年第6期;郭汉民:《同盟会成立刍议》,《益阳师专学报》1987年第2期;桑兵:《也谈同盟会的成立——与何泽福同志商榷》,《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1期;何泽福:《再论同盟会的成立》,《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日〕寺广映雄:《关于欧洲同盟会的成立和意义》,郭传玺译,〔郑州〕《中州学刊》1996年第2期。周兴梁:《武昌起义前同盟会在国内的活动和斗争》,中南地区辛亥革命史研究会等编《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曾维君《同盟会纲领析评》,《邵阳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重要个案评述

同盟会中除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外,还有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大批骨干成员,他(她)们在推动和领导各地革命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有的成果中,已分别对宋教仁、朱执信陶成章唐群英曹亚伯、秋瑾、沈缦云江董琴王颖方君瑛等作了不同程度的论述。

(注:唐文权:《同盟会倡始时期宋教仁心态研究》,《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4期;陈珠培:《宋教仁与同盟会战略的转移》,〔常德〕《武陵学刊》1991年第1期;杨金鑫:《朱执信是同盟会中真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长沙〕《湖南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陈梅龙:《论陶成章与同盟会:陶成章研究之二》,《宁波师院学报》1989年第2期;罗绍志曾伯贤:《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长沙〕《新湘评论》1981年第11期;徐辉琪:《唐群英与“女子参政同盟会”(兼论民初妇女参政活动)》,〔贵阳〕《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罗绍志:《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北京〕《文物天地》1984年第5期;汪承武:《同盟会首名会员曹亚伯》,〔北京〕《炎黄春秋》1997年第1期;郭延礼:《秋瑾入光复会先于入同盟会考》,〔上海〕《学术月刊》1982年第3期;沈云荪:《关于沈缦云加入同盟会的时间》,〔上海〕《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钟健英:《从同盟会会员到国民党左派:江董琴早期在闽活动情况简介》,〔福州〕《福建党史月刊》1989年第4期;陆茂清:《同盟会女会员王颖》,〔呼和浩特〕《内蒙古妇女》1984年第3期;蔡德金:《同盟会女杰方君瑛缘何自缢》,南京《民国春秋》1996年第3期;陈随源:《最早参加同盟会的河南人:曾昭文》,〔郑州〕《中州古今》1989年第6期;周年昌:《同盟会员汤增璧先生二三事》,〔南昌〕《江西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等。)

还有人对同盟会的人物群体进行了专门研究,如关于南洋华侨之于兴中会、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作用,留日学生革命活动与同盟会的关系等。近又有人对同盟会日本籍会员的作用和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评析(注:杨振华:《日籍会员对同盟会的影响》,《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4期)。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由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党组书记、辛亥革命研究专家张磊主编的《何子渊纪念文集》亦已出版发行。

精彩视频

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2、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外部連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