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司徒雷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司徒雷登, (John Leighton Stuart),1876年生于中国杭州, 1962年9月19日逝于美国华盛顿。 他从一位美国基督教传教士, 创办燕京大学并担任校长和教育家, 到外交官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由于毛泽东写的一篇《别了,司徒雷登》的文章而使他在中国非常有名,但是在他在美国却是寂寂无名。[1]

传承父母传教士神职

1874年,司徒雷登的父亲, 约翰.林顿是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与新婚妻子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杭州, 夫妇俩在杭州传教长达半个世纪,直到去世,两人都葬在杭州。

1876年儿子司徒雷登在杭州出生和生活,能操一口流利的杭州话,南京话、苏州话和上海话等各地方言。 直至11岁, 他回到美国读中学,才开始正式学习英文。 对自小在中国长大,中文就像是他的母语,所以重新学英文显得很吃力,但凭著不断努力的学习,他以优秀的成绩进入汉普登-悉尼学院就读,又转入纽约协和神学院进修, 就学期间,他担任了学生会的会长,同时立志成为一名传教士。

1904年他又回到中国, 除了担任传教工作, 还担任教授职务,又协办育英书院和之江学堂。 此时, 他更进一步学习中华文化典籍: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他在回忆录说道:中国传统文学的核心指出了人要与宇宙道德秩序的相互和谐,长期的阅读除了加深我对中华文化的敬重外,也陶冶了我的性格,并让我对神的信仰更加坚定。

他也兼任美联社特约记者的工作, 1912年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华民国后,召开了第一次临时国民议会,他是唯一到场的外国人。

创办燕京大学

1928年前后,燕京大学新校园正门(西校门,校友门)
原图链结 来源出处龙易大观

1919年, 42岁的司徒雷登被邀在北京创办了一所联合大学,他以战国时期燕国的首都为学校命名,称为燕京大学 (Yenching University)。他更以圣经中的一句话“因真理 得自由 以服务”(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作为校训,希望在校的学生能以神的信仰为中心,在人生的过程中不断追寻真理、自由,才得以为他人服务。

建校初期学生不到100人,校舍仅有二间,他说服山西督军陈树藩以极低的价格将一大块地卖给学校扩建校舍。至1924年,陆续从美国各界募集到了250万美元的捐款,他以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的样式为建校蓝本, 又聘请海内外一流的学者任教, 前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燕京大学成了世界知名大学之一。

1928年,美国加州大学对亚洲高校的学术水平进行调查统计,燕大被列为甲级的两所基督教大学之一,其毕业生有资格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2]

建校初期, 爆发五四运动,燕京大学有不少学生参与运动,然而他认为这运动本质上不理性, 所以他不阻止也不鼓励学生参与。不久后发生九一八事变,面对日军侵华,他支持学生抗日,甚至曾带领学生上街游行。[3]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整个华北。日本要求把日本教授纳入教务委员会,并要接受日本政府的津贴, 但是司徒雷登拒绝了日方要求。作为沦陷区唯一一所不被日本统治的大学, “燕大一日存在,华北一日不亡”的信念,使一批批优秀学子报读燕大。

抗战关头,一些大学生选择去抗日大后方,司徒雷登用了自己所有的关系,甚至用自己的汽车把他们送出日本占领区。每当有学生离开前,他总要在“临湖轩”为他们送行,并且勉励大家无论是到重庆还是到延安,都要加强合作共同抗日。而此时,司徒雷登把燕大校训改为“因自由,得真理,以服务。”

1940年秋,他在重庆骑马,因马惊堕地受伤。毛泽东闻悉致电慰问,电文由周恩来亲自面呈。毛曾两次会见他,夸奖他燕大办得好,感谢他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4]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燕大被解散,司徒雷登被软禁三年零八个月。

任美国驻华大使

驻华大使司徒雷登
原图链结 来源出处开放杂志

1946年7月12日, 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司徒雷登为美国驻华大使,他的首要任务,就是与马歇尔制止中国内战的蔓延。

当时学生运动反美扶日,由于中美双方在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严重对立,导致当时不但不可能建立中美外交关系,甚至贸易关系也难以保持。 最终, 司徒雷登只能必须执行美国的对华政策, 三年大使生涯让他心力交瘁。 作为美国驻华大使,他要执行美国政策得罪了中共, 而在最后,他试图与四面楚歌的国民党保持距离,又得罪了蒋介石

1950年司徒雷登75岁寿辰时,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顾维钧,请示蒋介石是否以蒋的名义赠送鲜花,蒋冷漠地回答:不必了。[5]

在晚年时, 司徒雷登曾经表示,他平生最错误的选择,就是接受了大使这个职位。

遗嘱骨灰送回中国

司徒雷登回到华盛顿后郁郁寡欢, 美国国务院向他下令三个不许:不许演讲,不许谈美中关系,不许接受记者采访。 每月只靠教会补贴的600美元度日,[6] 回到美国仅仅4个月后,他便患上了中风失语症,后来的十多年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 1962年9月19日司徒雷登在华盛顿病故。[7]

1955年8月1日,司徒雷登留下遗嘱:“我指令将我的遗体火化,如有可能我的骨灰应安葬于中国北平燕京大学之墓地,与吾妻遗体为邻;我并指令,如果此种安葬证实不可能,则上述骨灰可安葬于其他任何地方。”

2008年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最终获批准葬于杭州半山安贤园。 墓碑上简单写着:“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学首任校长。”

故居

杭州耶稣堂弄里的司徒雷登像
原图链结 来源出处广州文史

2007年1月8日,杭州城里的“耶稣堂弄”的巷子里,竖立了司徒雷登铜像,引起关注。杭州市政府把司徒雷登的故居改建为一间博物馆。同时,司徒雷登父亲于1860年创办的“天水堂”也得到重建, 成为人文景点, 天水堂是杭州最早的一所基督教教堂。

司徒雷登的故居现是一座230多平米的二层小楼,里边有司徒雷登一九四六年获赠的杭州市“荣誉公民”的金钥匙。2001年进行维修,按照图片文献资料,仿制了每一件家具,尽量还原当时传教士家庭生活的原貌。曾任外交部长的黄华,是当年司徒雷登燕京大学的学生,他题写的故居铭牌。[8]

争议与个人评价

1949年8月8日,新华社刋登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将他作为美国的象征而极尽讽刺,说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 这篇文章还被收入了中学语文教材,司徒雷登这个名字在中国成了声名狼藉和失败的代名词。

殊不知,同样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闻一多在其《最后一篇演讲》的原文中有一段话:“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他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 ......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9]

视频

一篇中学课文让他背负骂名几十年--燕京大学校长 司徒雷登(历史上的今天 20180802 第144期)


参考来源

  1. 美国政治家司徒雷登逝世. 每日头条. 2016-09-19 [2020-06-07]. 
  2. 一个真实的司徒雷登. 每日头条. 2014-10-08 [2020-06-07]. 
  3. 一生都挚爱中国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 每日头条. 2019-09-28 [2020-06-07]. 
  4. 司徒雷登回到中国. 开放杂志. [2020-06-09]. 
  5. 他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一个美国人. 每日头条. 2016-09-22 [2020-06-07]. 
  6. 解放南京时坚持留守的司徒雷登,因为什么后悔一辈子. 每日头条. 2019-05-06 [2020-06-09]. 
  7. 历史上的今天,1962年9月19日,燕京大学创始人司徒雷登去世. 每日头条. 2018-09-19 [2020-06-07]. 
  8. 在杭州,寻觅民国时期最后一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故居和墓地. 每日头条. 2017-08-14 [2020-06-07]. 
  9. 在杭州,寻觅民国时期最后一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故居地. 每日头条. 2017-08-14 [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