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湾神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神学院
图片来自pixnet

台湾神学院是一所在台湾的基督教神学院,简称台神,隶属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台湾神学院之创校可追溯至马偕博士于1872年在台北淡水创立的【逍遥学院】,初创时期并无固定校区,以巡回各地形式教学传道,直至1882始有固定校区,现址位于阳明山岭头。学院提供硕士学位博士学位。2016年,台神以台湾神学研究学院中华民国教育部核准立案。

沿革

  • 1872年马偕开始神学教育。

台湾北部教会的神学教育可追溯到 1872 年偕叡理(通称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 D.D.)来到淡水传教即已开始。最初的十年间,马偕博士像主耶稣一样,一面巡回布道,一面教导学生,以路边、 榕树下、溪旁、海滨、客栈、民家,或地方的礼拜堂作为教室,可称“逍遥学院”(Peripatetic College)或“巡回学院”(Itinerant College)。这时期的学生有严清华、吴宽裕、林孽、王长水、陈荣辉、 陈云腾、陈能、蔡生、萧大醇、萧田、连和、陈存心、陈萍、洪胡、李嗣、姚阳、陈九、李炎、李恭、刘和、刘求。

1881 年马偕博士第一次返回加拿大故乡乌德斯托克(Woodstock)度假时,当地报纸呼吁为他在淡水筹建一所固定校舍,结果得到他故乡的牧长及好友们的赞同支助。1881 年末马偕博士回台,立即在淡水炮台埔 开始这所台湾北部最早的神学院筹建工作。校舍于翌年(1882 年)六月竣工,为纪念加拿大温大里奥省(Ontario)牛津郡(Oxford)民奉献建校之美意,故命名“理学堂大书院”(现通称为“牛津学堂” Oxford College)以作纪念。

  • 1893年至1895年,学院因马偕博士生病告假而停课三年,于1896年再恢复上课。马偕博士于1901年6月2日蒙主恩召。此后,学院由吴威廉牧师(Rev. William Gauld)继任院长之职,并致力于神学教育水准的提高和创立中会健全教会行政体系。
  • 1907年至1916年由学有专精的约美旦牧师(Rev. Milton Jack)主持校政,学院确立学年制度,并于1914年春天将院舍迁至台北双连的临时校舍,以等候“台北神学校”新舍之落成。1912年5月台湾大会开始讨论南北两神学校合并的问题,并于 1915 年第四回会议时,票决通过台北为南北联合神学校校址,但此议决遭当时台南神学校校长巴克礼牧师反对,结果无法实现。
  • 1925年4月,北部教会依照台湾大会南北两神学校合并之实施步骤,停办台北神学校(以二年为期),由校长刘忠坚牧师率领十一名神学生前往台南神学校就读。北部教会决定采取这行动是因为 1914 年第三回大会决议“暂时二年受业于北部,二年受业于南部”,根据这决议期望南部神学校于二年后也如台北神学校一样,能率领学生来北部就学,而终使神学校合并为一体。
  • 1926 年北部教会将这意思照会南部时,南部中会议定希望把校址置在中部,又同年4月第十三次大会也议定变更“联合神学校”之校址在台中,推翻十年前第四次大会之决定。因此北部教会视“联合神学校”的成立无望,大川正教授于1927年6月15日奉命率北部学生回淡水龙目井旧“偕医馆”复校,由明有德牧师(Rev. Hugh MacMillan)任校长。1931年4月又迁往炮台埔“牛津学堂”旧址,并由孙雅各牧师(Rev.James Dickson)任校长。
  • 1937年12月学校再度迁回双连的台北神学校原校舍,1940年中日战争期间,大川正教授接任院长,南部教士会亦决定关闭台南神学校,因此南北两所神学校终于在太平洋战争前夕合并为联合神学校。同年9 月9日南神十五名学生由黄主义教授率领北上在台北神学校就读。1944年由于太平洋战争,学校被日军方征用,学生也被迫参加新店煤矿的“学徒勤劳奉仕”之劳役,翌年5月31日(即美军在冲绳岛作战时)台北神学校宣告停课。
  • 1945年日本投降台北神学校复校并改称台湾神学院。台北神学校随即计划复校,并向有关当局申请收回被征用的校舍,同年10月初收复原校舍并改称为“台湾神学院”。本以为这次的更名即可成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的联合神学院,结果事与愿违,南部大会于 1948 年 4 月召回任教于台神的满雄才牧师及南部学生返回台南。从此以后,“台湾神学院”由孙雅各牧师任院长,致力于学院的建设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及学位的授与。台湾在战后,福音事工方兴未艾,教会快速增长,急需传教人才,座落双连的旧校舍及设备已逐渐不敷使用。加之都市繁荣发展,吵杂喧哗影响静修研读。1954年第七届大会遂授权神学院董事会将旧址校舍出售给台湾水泥公司,而购买碧绿青翠的阳明山岭头约一万八千多坪土地为新校址,开始破土兴建校舍并广植树木花草。
  • 1956年台湾神学院从双连迁移到岭头现址。9 月21日,吴威廉纪念馆及男生宿舍竣工落成,神学院遂从双连迁移到岭头现址开始上课。战后,关于专门培育传教师的学制,曾设有六年制特别科(1948-1953)招收初中毕业生就读;本科则由五年先改四年(1947)再改六年(1952),招收高中毕业生就读,授予神学士 B. Th.学位(1966 年改授六年制 B. D.,1978 年改授六年制 M. Div 到 1981 年止)。1959 年设立三年制大专组,授予神学士 B. D.学位,1973 年学制修订,翌年起改授三年制 M. Div 道学硕士迄今。此外,1980-1989 年也曾设夜间部。就过程观之,本院学制有逐渐提升之趋势。
  • 近年来,学院教育事工持续扩大,先后有基督教教育系(1957-2001年)、教会音乐系(1963-2010 年,前称基督教教育系音乐科)、宗教与哲学系(1981-1989 年)、教会与社会系(1989-2010 年);基督教教育硕士班(1979-2002 年)、教会音乐硕士班(1981-1986 年)、宗教社会工作硕士组(2008-2012 年)之学制。其后,为因应教会和社会之需要,增设二年制文学硕士组(2001 年迄今)、一年制证书班(2002 年迄今),同时开办基督教与文化研究所,恢复教会音乐硕士组(2007 年迄今)、增设基督教关顾与协谈硕士组(2007 年迄今)。
  • 1989年,推广教育方面,注重牧者在职进修,先后与马偕纪念医院、双连教会缔结建教合作关系,分别成立马偕纪念讲座(1989 年)、双连讲座(1990年),多次邀请知名神学家演讲,帮助教牧事工之推展;平信徒的神学训练方面,本院早在 1948 年即设有“夜间神学科”,后多次更名改制,成为现在的神学系。同时,1988 年起与台北、七星两中会合办信徒教育事工班、2007 年设立城区部。上述事工皆致力提升传教师与平信徒的神学素养,希冀培育宣教人才,借此有效地事奉上帝、服务人群。
  • 2000 年政党轮替,神学院学历不受政府承认的问题浮上台面。当2004年立法院修订《私立学校法》,增列“宗教研修学院”条文后,台神学鉴于这项法令的订定,不仅能够让神学院毕业生取得教育部所认可的学位,并得以更全面地和国内外所有宗教究研所及神学院接轨,更将使得神学教育有机会跻身于教育部所承认的高等教育之列,并能够与其他高等教育学府进行学术交流,台神遂著手研议申请向教育部立案的对策,于2010年设立“台神学校财团法人”筹备各项设校事宜。2015年6月15日“台湾神学研究学院”准予原则同意立案并自 2016 学年度开始招生,神学研究所及基督教研究所。2015年8月18日核准“台湾神学研究学院”聘任陈尚仁牧师为首任校长。
  • 2016年,台湾神学院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核准立案为台神学校财团法人台湾神学研究学院,同年度,即105学年度开始招生。
  • 2019年8月18日蔡慈伦获教育部核准,成为台神(台湾神学研究学院)向教育部立案后的第2任校长。她是台神首位女性校长。8月13日在台神董事长罗龙斌主持、书记蔡幸昇、监察人张君育的见证下,将台神校长印信从前校长陈尚仁手中交给蔡慈伦,完成新旧校长的交接。蔡慈伦就任台神校长授职感恩礼拜订于2019年10月19日上午10点、在台神礼拜堂举行。

学校

学校(或称学院) 是一种为教师学生提供教学环境的机构,并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增进对学生的知识和价值体系。现时,大部分国家设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时更为国民提供义务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学生需在不同类型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些学校的分类因文化和制度而异,但可以总括为小学中学大学。小学一般为儿童而设,提供基本教育。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后,通常会就读中学。最后,提供高等教育的学校可成为“大学”或“专科学校”。

在这些主要学校类型外,在某些国家的学生可能会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前后在其他学校接受教育。幼儿园幼稚园年幼儿童而设,在小学教育前就读。在完成中学教育后,中学生可选择就读大学、职业学校、专科学院或神学院。某些学生可以选择就读另类学校,接受有别于主流教学方法和课程的另类教育[1]

学校也可分为政府营运和私人营运的学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够提供某种教育方法或课程时设立。某些私立学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时,作出额外教育,如基督教学校伊斯兰学校佛教学校等。为成人而设的学校更提供专门教育,如军事学校商学院,等。另类学校更包括在家学校线上学校等,使教学可以脱离传统校舍。

历史

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于公元597年的国王学校,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一.[2];而中国最早的学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清朝后逐渐出现太学之类官方办的学校。

学校教育的目的

学校教育的目的随著时代和政治文化的不同而有差异。

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学校辟雍统治阶级培养下一代品格礼乐军事技巧的场所。

但如果学校实行填鸭式教育制度,只会令学生无法吸收知识,违背学校令学生学习不同知识的理念。

常见的分级

欧洲的一些地区,高级中学英语: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英国,学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阶段前的教育机构,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园和小学)和中学。而这些学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这个机构来管理的。

北美,学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机构,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园、小学、中学(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据招生的学生年龄及地区而定)、高中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在美国,从幼稚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来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常见的分类

英国北美学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运作管理的机构,不一定是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系统的一部份。学校可以专精于某一个领域,例如:经济学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学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于某类学生而设立,如特殊学校、聋哑人士学校等。

批评与替代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阶级结构再制机制。

学校(尤其是威权体制教育的学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欢学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学校或其他另类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学,或参与非学校教育机构,而不去上学。

动物学校

动物学校是训练动物的机构,有些学校训练一般的生活常规,有些则教导专业的导盲技术。

现代学校

在现代,学校仍然是传授知识及技能的重要场所,但因为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使部分的学生为了文凭而打混摸鱼。加上部分教师认为只需把他所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足够,而忽略教导伦理道德,及正确的价值观给学生。

校园设施

参见

等级分类

学校分类

学校组成

参考文献

  1. 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DF). Open Digital Archive. [15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14). 
  2.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