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新體育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廈門新體育中心(現名為廈門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位於廈門市本島東北方向3公里的翔安新城片區內。為實現廈門疏解本島、跨島發展的戰略目標,廈門市政府於2019年3月組織了「一場兩館(後更名為新體育中心)、新會展中心」建築方案及片區概念性城市設計國際競賽。
杭州中聯築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築境設計)、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大院)與里卡多·波菲建築事務所(RBTA)組成的聯合體中標。東大院負責一場兩館(新體育中心)的白鷺體育場等場館原創方案設計及落地控制工作,並與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院)及築境設計聯合完成新體育中心的方案深化、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
機構簡介
新體育中心原為2023年亞足聯亞洲杯(AFC Asian Cup)比賽場館,包含6萬座體育場、1.8萬座體育館[1](含2千座綜合訓練館)、5千座游泳館,以及環灣綜合配套設施、訓練場、全民健身場地與室外景觀等相關配套設施,項目歷經三年多的建設,已於近期完工,可承辦國際與國內單項及綜合性賽事。
設計理念
國際競賽階段,聯合體提供的方案以面海布局、相互拉開的一場兩館與會展中心,以及中部嵌入的會議與商務商業中心區,構成縱、橫十字軸格局。一場兩館方案利用現狀海岸線加以適度改造,以遊艇碼頭、客運碼頭,以及圍繞海灣線性展開的場館、商業及酒店,構建出有着廈門地域風情、藍綠交織、集約共享的濱海場所;6萬座體育場採用「鷺島綠舟」的設計理念,場館以符合坐席空間的馬鞍形曲線巨拱結構與面海打開的形態,塑造出體現白鷺、航船意向的靈動形象,最終中標。
中標後長達一年的方案設計中,在中國工程院程泰寧院士的總體指導下,東大院主要針對新體育中心總體布局、建築形象與功能,以及6萬座白鷺體育場足球、田徑一場兩用方案設計等方面展開工作:
進一步將用地周邊既有的歷史古鎮、工業遺產建築及客運碼頭等納入城市設計與更新範圍,形成漁人碼頭、藝術文創、遊艇碼頭與環灣商業等多元業態融合的城市公共空間,並對總體布局在保留內灣的基礎上,將一場兩館調整為環灣向心、圈層式的集約布局,即:圍繞6萬座體育場為中心,1.8萬體育館、2千座訓練館及5千座游泳館環灣面海,圍繞中心球(歌)迷廣場線性展開,利用平台下部設置商業與酒店等運營空間直接臨灣,便於運營。
建築特色
體育場館建築單體也經過多方案比選,提取閩南大厝、白鷺、三角梅等廈門地域元素,塑造出面海打開、四向環拱,既有着廈門地域特色,又具備濱海場所體育中心氣質的當代形象,方案最終通過廈門地方政府通過。
此外,隨着廈門市彼時被確定為2023年亞足聯亞洲杯足球賽(AFC Asian Cup)的承辦城市之一,團隊[2]與當地有關部門長達數月的諮詢論證與方案設計,經過對全世界範圍內一場兩用技術的充分調研,最終於2019年12月確定其中的6萬座體育場採用升降+移動的可變看台技術,以實現足球、田徑一場兩用的綜合性賽場方案,並通過廈門市相關機構審查。
白鷺體育場也由此成為中國首座、世界第三座可實現田徑—足球雙向轉換的綜合性體育場。同時,體育場南向上層看台取消,使得東、西、北看台的部分觀眾可向內觀賽、向外觀海,成為一座「打開」的體育場。
參考文獻
- ↑ 室內體育館建設,比較流行的建築方式有哪些?,搜狐,2019-08-27
- ↑ 團隊意識培養的意義 ,行知部落,20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