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南涧县无量山镇古德小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

南涧县无量山镇古德小学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规范+特色”为办学方向,以“合格+特长”为育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深入扎实地实施素质教育[1]。2011年中考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校园咨询

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小编带你解锁无量山镇古德小学的“打陀螺”活动,一起打出快乐

打陀螺早年流行于民间,是一种民俗娱乐健身的游戏[2],陀螺为木制的圆锥形,上大下尖,玩耍时将尖头着地,以绳绕螺身,然后旋转放开鞭绳,使陀螺在地上旋转。

南涧几乎所有村镇的居民都对打陀螺有着极高的热情,每逢传统节日,打陀螺、看比赛都是大家必不可少的活动。

这不,在南涧县无量山镇古德小学,打陀螺作为一项民俗体育游戏得到了师生们的喜爱。为传承民族体育文化,近日,古德小学邀请到南涧县无量山镇古德村委会打陀螺民间艺人对学生和教师们进行了现场展示和技术指导。

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近距离接触陀螺,大家围成一个圈,何老师在中间为同学们讲述了陀螺的来历,讲解陀螺比赛的规则,传授陀螺的玩法,还亲自向大家演示了打好陀螺的全步骤,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左手拿陀螺,右手拿鞭绳,左手的大拇指按住鞭绳顶端,按顺时针方向把绳子绕在陀螺的中间……”教学老师进行打陀螺示范教学,通过“认识陀螺、学打陀螺、巧打陀螺”为主线,让学生掌握绕、放、抽陀螺的技术及方法。

孩子们认真学习,认真揣摩,不但了解了陀螺的起源及发展历史,还增进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直观、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最后,何老师作为裁判,挑选了几位“幸运儿”一起训练,举办了一场校内陀螺比赛,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

“我小的时候就和爸爸一起到村里去看陀螺比赛,一直很想试试,今天何叔叔教我打陀螺,我感觉很有意思,以后也要参加陀螺比赛!”四年级的自明倩同学说到。赛后,学校的教师们也饶有兴趣的拿起陀螺,向何老师学习打陀螺的技巧,何老师也耐心的讲解。

“今天的大课间又请到了我们古德村陀螺高手——何老师,他的讲解很专业、很科学,学生也很感兴趣,我一直想在体育课中设计陀螺教学的系统性课程,今天他的到来让我受益匪浅。”学校的体育老师李老师说。

小小陀螺历史悠久

古德小学所在的无量山镇古德村委会的陀螺活动堪称“南涧一绝”。一直以来,古德陀螺代表队在大理州的比赛中获奖无数,名扬大理,而且早在2010年1月,南涧县文化体育局就在学校旁的空地设立了“南涧县陀螺训练基地——古德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自从建立了陀螺基地,陀螺在古德的发展可谓是蒸蒸日上,家家户户的人们在茶余饭后都会带着自己的陀螺来基地里“切磋”一下,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邻里感情,一举两得,营造了良好的非遗传承氛围。

就连在校门口开小卖部的夏老爷子都说:“我们村以前打陀螺都是逢年过节才聚在一起,就在路边、晒谷场上打,现在大家都到陀螺基地里打,有了专业的场地,这里天天都是抽绳子的声音哩!”

打陀螺已经深深的扎根在古德村民的心里,已然成了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打陀螺在村民之间建起了沟通的桥梁,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古德小学陀螺兴趣团队

村里氛围浓郁,热情高涨,学校里的学生也不甘示弱,开始时有部分学生把家里的陀螺带到学校里玩耍,慢慢的玩的人越来越多,在学校里任教7年的熊灿老师看到这一景象,当即决定,要在学校里组织一个以学生为主的陀螺团队。

2015年,熊老师通过平时的观察、测试,挑选出15名同学组建了古德小学的第一届陀螺兴趣社团,社团统一观赛、统一训练,经过1年时间的培训,他们自编自演的参赛作品《陀螺》在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举办的云南省民族传统体育展示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奖状颁发的那天,学校里全体师生载歌载舞,共同庆祝。

在陀螺兴趣团队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的同学在校内接受专业的陀螺指导和训练,虽然最早的一批队员已经毕业,但是他们的小接班人正前赴后继,接过他们手中的陀螺,像接力棒一样,把古德小学的陀螺精神一棒一棒的坚毅传承。

“陀螺项目不仅对力量和协调性要求高,抛投的感觉也非常重要,需要进行全面、系统、长期的训练。但是陀螺感觉很好玩,我非常喜欢这个项目。”古德小学陀螺兴趣团队三年级的队员熊文巧一边擦汗一边说。

在旁人看来无聊又辛苦的放陀、打陀,在她的眼里,既有趣又充满挑战,即使在高温天气里,每天在室外训练也不觉得累。

随着“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政策的推行落实,现在,古德小学的大课间活动愈加丰富多彩,但总是少不了陀螺的身影,熊老师还时不时的会邀村中高手到学校一起参加陀螺活动。

“陀螺靠着微小的立足点,撑起飞速旋转的身体,还要承受着强力的鞭策,却不屈不挠,永不停息。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告诉孩子们的。”熊老师语重心长的说。

陀螺传承经久不衰

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一直是学校所有老师都在努力的方向,孩子们通过对陀螺的起源及发展历史的学习,直观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历程,也对现行的陀螺规则、玩法有了很好地掌握。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并喜爱陀螺运动,村里的陀螺基地也与学校规划相协调,对师生开放,陀螺这一传统非遗文化项目在年轻的校园里散发出了往日光彩与活力。

“陀螺这项活动在古德小学开展的很早,之前就有组织过学生打陀螺的活动,在兴趣团队的带领下,我们的陀螺项目大课间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很喜欢这个传统运动。”学校祖校长表示。能在农村校点中培养一批传统体育项目的爱好者,既有利于传统体育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体育非遗文化活动的传承。

打陀螺,是古德的文化符号,也是古德小学“陀螺精神”的起源。古德小学将以此为契机,依托校园阵地,积极开展好民族体育推广与传承活动,不断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从活动中充分了解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将民族团结根植于心,从心底真正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祖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