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十堰市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十堰市博物馆位于十堰市北京北路91号,毗邻柳林小学,市财政局、土地局、体育中心、美术馆、市政府接待中心。博物馆建设投资9000余万元,占地面积35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分为陈列展览区、综合服务区两大部分。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的博物馆,隶属于十堰市文化体育局的副县级二级单位。2007年,十堰市博物馆新馆全面建成,十堰市博物馆正式迁址北京北路91号新馆,加挂“湖北南水北调博物馆”牌子,并对外开放

发展历史

1978年,成立郧阳地区博物馆,地处十堰市柳林沟黄花寨。

1988年,筹建郧阳地区博物馆综合楼。

1989年,与十堰市群众艺术馆合署办公,十堰市文物[1]管理处成立。

1993年,郧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

1994年,郧阳地区博物馆综合楼建成交付使用。

1995年,首次申请十堰博物馆基建立项。郧阳地区博物馆与十堰市文物管理处合并,更名为十堰市博物馆。 1996年,十堰市九五规划,准备筹建十堰博物馆。

2003年,市博物馆建设写入十堰市《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十五”计划;

2004年,正式确定建设博物馆[2]

2005年,确定十堰市博物馆新馆地址为北京北路黄花寨,主体楼正式开工。

2006年,十堰市博物馆提升为副县级事业单位

2007年,十堰市博物馆新馆全面建成,十堰市博物馆正式迁址北京北路91号新馆,加挂“湖北南水北调博物馆”牌子,并对外开放

建筑布局

十堰市博物馆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设计,为地上3层建筑。分为陈列展览区、综合服务区两大部分。展厅面积4000多平方米,总高3层计24米,包括展厅、文物库房、研究室、报告厅等设施。

场馆特色

十堰市博物馆外观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在现代、新颖的前提下融入了十堰市特有的文化元素,以人的抽象眼睛作为构图,以象征人类的探索和发现。建筑以实为主,使用石材外墙,以体现博物馆特有的厚重与深沉;人行通道与休息部分配以新颖的大面积玻璃幕墙,虚实的强烈对比,象征着武当山道教文化中的太极图案;北侧最大的陈列室弧形略微倾斜的墙屋面,发散状的纹理象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外形元素;面临北京路一面的历史长廊,头部飘逸,象征着一条飞腾的巨龙和蒸蒸日上的未来。

馆藏文物

该馆藏有一级文物958件。据统计,十堰共有各类文物点2063处,其中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准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7处。十堰地区的馆藏文物达55715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58件;二级、三级文物分别为359件和5012件。

铜佛像

这批流失外地、险被熔炼的6尊武当山铜像,均系铜铸鎏金,分别是:3尊真武坐像、1尊灵官像、1尊周公站像、1尊桃花站像。

玉柄铁剑

出土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境内首次发现的一处春秋殉人墓地——郧县乔家院墓群。

越野车

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一辆军用越野车——EQ240。

展出内容

《走入恐龙时代》 以十堰地区出土的恐龙、恐龙蛋化石为依托,向观众传播关于恐龙的科学知识,如恐龙的生存环境、恐龙的繁衍、恐龙的种类、恐龙的习性和恐龙的灭亡之谜。十堰恐龙蛋化石数量大、种类多,埋藏浅,在国内外罕见。十堰发现的“龙蛋共存”现象对研究恐龙的生存及其灭绝等有重要的价值。

《远古人类家园》 以十堰出土的古人类化石、伴生动物化石及石制品为依托,向观众普及人类起源、进化和文明发展的知识。十堰发现了许多处不同阶段的古人类化石遗址,分布广、数量大、时间跨度,对中国现代人由中国古代猿人进化而来的观点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证据,同时对中国现代人源于非洲的“非洲起源说”提出反证,也对探索全人类的进化模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仙山琼阁武当山》 介绍武当山的历史沿革、建筑文化,从独特的角度展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性:以天柱峰为方向,从丹江口到天柱峰沿神道按“人间”、“仙山”、“天国”三大空间延展,具体指从均州(今丹江口市)至玄岳门为“人间”,从玄岳门到南岩为“仙山”,从南岩至天柱峰为“天国”。将人、地、天融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道”。

《十堰与水》介绍十堰水资源,古代的水利工程,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十堰市丹江口水库引水等。

视频

十堰市博物馆 相关视频

十堰市博物馆形象片
十堰市博物馆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