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十三伯公福佑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十三伯公福佑宫
图片来自hakkaworld

十三伯公福佑宫,是位于台湾新竹县竹北市东平里、儿六公园的土地祠,由当地农民罗阿东所推动,合祀因兴建竹北高铁特区而被迫拆迁的土地公与石母。

历史沿革

拆迁

1990年代末,竹北市六家地区三百馀公顷被列为竹北高铁特区。

1998年6月4日,高铁局官员指出他们已经详细了解地方人文史迹和伯公庙的位置和背景,列册有十九处,共有八处必须指定迁移、一处迁与不迁仍可能有变:棃田头伯公、詹屋伯公、林屋伯公(永兴宫)、竹北市文小一预定地的福德宫、林屋伯公福德宫、田尾伯公、魏屋旁有应公、计画住宅区内的万善爷皆须迁移;吴屋伯公、张屋伯公、十三甲伯公隘口伯公、麻园伯公、番子寮伯公原地保留;电信事业用地东北侧的魏屋伯公先予考量原地保存,如必要时应先协调再予以迁移。

次年12月14日,内政部中部办公室和负责规画竹北高铁特区的亚新工程顾问公司赴新竹县府,提出将保留具有客家文化的伯公庙、水圳等,特别是较罕见的桂竹林围成、卵石砌成的伯公庙。在同一日新竹县长林光华则针对县治二期都市计画区内的多尊伯公庙说将划分三个定点集中安置,后建了竹北伍福宫文化福德宫等。当地文史工作者吴庆杰则反对像是金山集福宫、新竹伍福宫的集中合祀法,认为土地公有各自管区,集署办公非常违反神伦,因此呼吁六家地区不要再用这方法处理。

之后,原先分布在隘口里七座、中兴里三座、十兴里一座、东平里两座的庙并没被妥善安置。其神像暂时放置集中于铁皮屋,由于乏人管理,有的被偷走,或外观被破坏、置身在荒草堆中。《中国时报》记者跟著住民、玄奘大学教授黄运喜所提供的线索,发现被被誉为六家地区最美的永兴宫、东海里的旱溪子伯公、隘口里四邻东兴圳旁的彭屋伯公的石板庙宇都在高铁施工皆被窃。有一尊在高铁动工时候,连同庙宇都被偷走,只留下祭祀杯。

土地祠

土地庙,又称土地公庙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庙宇),多于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的建筑,乡村各地均有分布。在1949年以前,凡有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庙。

土地庙在中国大陆曾由于“文革”作为“四旧”大部分被捣毁。随著“改革开放”和开始信仰自由[1] 以后,自1980年前后有蒸蒸日上的恢复民间信仰和社会的逐渐发展,便有一股建设土地庙的浪潮。这些土地庙多由农民自发组织建设的信仰中心,属于微型建筑,高度从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积大小小则几平方米,大则十几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陆官方和媒体一直密切关注这股建设土地庙的浪潮,就以当时农村小学基础教育设施落后为借口和理由,来呼吁乡民多关注乡村基础教育,集中精力投资建学校,不要热衷于“迷信”,但仍旧无法破坏民间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区官方就以破除迷信为借口而进行强行拆除,这股土地庙信仰复兴的热潮最终还是被大陆官方镇压了。然而实际上至2000年以后,几乎每乡至少有一处或多处,其数量分布因地而异。台湾因为拥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当多的土地庙;据官方的调查,其数量超过1300所以上。

与农村地区的土地庙相对的,是供奉城市守护神的城隍庙

土地神

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爷”,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一般称为“大伯公”。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众之一,流行于汉族地区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属于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诸神中地位较低,也是与人民较亲近的神祇

土地庙的造型

土地庙因神格不高,且为基层信仰,多半造型简单,简陋者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俗称“磊”型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水泥或砖块砌成,现今台湾甚至有工厂开模以水泥灌制大量生产,也有土地庙因香火鼎盛,逐渐中大型化者。

中国大陆土地庙

潮汕土地庙

土地神在潮汕俗称为伯公。土地庙亦称伯公庙或写作福德老爷庙、福德古庙。每家每户家中都会有伯公神位,商铺也不例外。伯公庙规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为普遍,田野、山岭、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爷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爷夫人,是和蔼可亲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信仰自由,reli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