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十一份集福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十一份集福宫
图片来自boylondon

十一份集福宫,又称掌牛伯公庙,是位于台湾桃园市龙潭区佳安里水利署北区水资源局大草坪的土地祠,为该处居民与公务员的信仰场所。

伯公介绍

位在北区水资源局大草坪榕树下的土地公庙,信众多有水利署的公务人员,也因此庙身横批写“聪明正直”。时任石门水库管理局局长的李铁民曾说,该庙在石门水库兴建前就已存在,一直是佳安村、大平村、石门水库管理局眷舍及中科院一、二村民众最信奉的地方。该庙又称为“掌牛伯公庙”,因昔日当地牧童会来请托此神寻找走失牛只。

石门水库管理局兴建时,当时规划人员有意迁移此庙,遭村民反对,规划人员也不明缘故生病,最后决定不移动。2003年7月11日土地公神像被窃,此后无下落。尽管主神失踪,但该年中元节,周边信徒依旧到场对牌位处祭拜,小庙前人声鼎沸,并开玩笑说伯公去办事了。2004年,当地佳安村村民在桃园县政府文化局辅导下自组的舞台剧团“好小剧场”上演首出戏剧《掌牛伯公失窃记》,希望找回神像并抒发居民感情。

后来北区水资源局规划新的伯公庙,另塑神像。新任北区水资源局局长黄宏莆为感恩此庙神明,在2016年初指示该局编列预算修缮、补漆并清洗天花板、墙面、地面及神座;修缮工程告一段落时,恰逢石门水库水情转为正常,黄宏莆还率领该局员工感谢庇佑。

榕树

佳安村村长江李桂春表示,此庙的大榕树为村民李盖日的父亲李火来所植,过去石门水库管理局员工的孩童会结伴来此嬉戏。2003年9月,地方人士发现冠幅达二百平方公尺、高十一公尺、树基直径二点五公尺的老榕树流出白色汁液、树皮斑驳隆起,经江李桂春反映后,在次月30日找来林务课课长黄雪珍、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业试验所森林保护组傅春旭、县议员叶发海等人到场会诊,证实这棵被县府列管在案的老榕树有桑天牛虫害。因植物专家在2013年发现老树因一旁的土地公庙香客众多导致土壤硬化,水资源局遂请专家改善栖地,让树木根系自然向下成长,也于周遭种植杜鹃花,围出一小块土地,使民众不再踩踏。

道教

道教是华夏的本土宗教,道教思想源于黄帝(黄帝学派托言),道教体系最早创始人是五斗米教天师道)的张道陵,崇拜道家老子为道祖,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至春秋战国时期吸收神仙方术产生了方仙道,后融合道家阴阳家的“五行”、“阴阳”等思想合并形成黄帝学派,在汉代中后期形成黄老道,至南北朝经过宗教改革,逐渐演变成现在的道教。

概论

道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多神教,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也积极发展[1]。为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只是哲学理论,道教吸收了其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理论体系,并将哲学家神化;但直到汉朝中后期才有教团产生。张道陵益州(在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师道,信奉老子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代太宗皇帝因老子(太上老君)姓李,与国姓相同,于是尊封老子为唐室先祖。

道教以“”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与儒学佛教合称“三教”,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登圣的方法。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国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导引内丹修炼,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及行善积德来功德成仙,常见后来的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与道术的修练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