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寨墓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寨墓群

中文名称 : 北寨汉墓

地理位置 : 山东省临沂市

俗       称 : 将军冢

地       位 :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寨墓群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城西北3公里的寨村内,俗称“将军冢”。是中国现已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画像石墓。

现已探明古墓六座。一号墓为大型画像石墓,墓内分前、中、后三主室和东、西侧室,共八室,面积为88.2平方米,用石材280块,其中画像石42块,主要内容有:攻战图、祭祀图、出行图和乐舞图等。二号墓为大型砖石结构多室墓,墓葬布局与一号墓基本相同,出土文物80余件,其中五龙戏珠三足砚和铜女俑十分珍贵。三号墓、四号墓均为小型砖室墓。另外还发现两座小型石室墓和砖室墓及其它遗迹现象。

北寨墓群布局清晰,墓室结构严谨,画像内容丰富,造型奇巧,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制成模型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供人们参观。此墓作为一词条已收入《中国名胜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有一幅画像被中学历史课本采用作教材[1]

基本状况

北寨墓群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城西四公里的界湖镇北寨村内,现已探明古墓六座,科学挖掘三座,对外开放两座。北寨墓群的保护范围为:以北寨墓群一号画像石墓中心为基点,向北365米,向南300米,向东280米,向西235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以北寨墓群重点保护范围界桩为基点,向北625米,向南155米,向东135米,向西至汶河。

一号墓

系大型画像石墓,该墓墓室结构复杂、严谨,由墓道、墓门和前、中、后三主室及东三侧室、西二侧室组成,各室间有门相通。前、中室由八角形擎天柱、斗拱、过梁分隔为东西二间,后室由地袱、斗拱过梁、两侧板分隔为东西二间,后侧室在该墓东北角,其室北头一有一隔墙,厕所就在这隔墙之内。整个布置相当平衡,均在一条中轴线上。主轴线南北向,墓门南偏西9度。墓内东西宽7。55米,南北长8。70米,占地面积88。2平方米,体积326。34立方米。共享石材280块,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画像面积44.227平方米。画像石主要内容有:攻战图、祭祀图、出行图、丰收宴享图和乐舞百戏图等。画像雕刻细腻,技法多样,气魂雄浑,是汉画像石艺术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佳作,该画像石墓也是民间匠师创作的集建筑绘画雕刻于一体的杰出作品。

二号墓

系大型砖石结构多室墓,位于一号墓的南面偏东,两墓相距20米,1994年春发掘。墓葬布局与一号墓基本相同,也由墓道、墓门和前、中、后主室及东三侧室、西二侧室组成。除墓门和前、中室四壁,西二侧室的隔墙为石材外,均有青砖作材料。后室由一道砖墙分隔为东西两间。各室间有门相通。室顶为青砖起券。室外南北长9。10米,东西宽8。52米。整个墓室布置相当平衡,均在一中轴线上,主轴线南北向,墓门南偏西9度。

三号墓

在二号墓的西面,相距12米,群众修建房屋时发现,1994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试掘,未发现。

四号墓

在一号墓西南100米处[2],小型砖石墓,1994年10月村民挖地窑发现,经沂南县文物管理所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50余件,清理后封土保护。

五号墓

六号墓

分别位于距二号墓南约25米、东30米处,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1994年5月勘探发现,未发掘。

综合地形地貌和钻探,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专家分析,除以上6座墓外,北寨村地下还分布有其它坟墓及唐宋时期的遗存。

画像石内容

画像石全部出自于一号墓。全墓共有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画面总面积44。227平方米。《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以下简称(《发掘报告》)依据画像石拓本把画像分为73幅,实际上位于前室和中室的八角形擎天柱,其八面均为独立的一幅画像,因此画像应超过73幅。所有画像分刻于墓门上及前、中、后三室内。从表面看来,它们是零散的,每幅各有其主题;但细看之后会发现,它们有其内在的联系而自成整体,整个画面具有连续性和故事性。全部画像石分为四组,每组各有其主题和明确的主题思想。在每组的画像石中,有些是表现主题思想的,有些是衬托主题思想的,而在前、中、后三室中,还有些是专门作主题装饰的:

第一组为墓门画像石,共4幅。此组画像以刻在门楣上的胡汉战争图为中心,其主题思想是写出墓主人生前最重要、最让人景仰怀念的事迹——曾率领军队打败过外族人的侵略。图中部一座有桥柱、栏杆、华表的大桥,桥上和桥右(以观者定方位,下同)大批手执刀、盾、矛、斧的汉朝步、骑兵和一辆轺车由右向左行进;左边有执刀、盾、弩箭的胡骑、胡卒翻越重叠山峦右向而来。双方正在桥头展开激战。衬托这一主题思想的,则是三根门柱上的东王公、西王母以及羽人、玉兔捣药、伏羲、女娲、蹶张、仙人、异兽等,用以表现人类的起源,神仙的灵异,含有辟除不祥、保护墓中人之意。桥下有划船、捕鱼者,表示桥下有水流。

第二组为前室画像石,共29幅。画像刻于四壁、立柱、斗拱、过梁及室顶。此组以刻于东璧、南璧和西璧三横额的吊唁祭祀图为中心。主题思想是写出墓主身后的哀荣,说明他死后有多少人来献祭,致祭者是如何的肃穆虔诚,所以接连用三幅祭祀图来表现。其中两幅是墓主人的从官属吏向他献祭的情形,刻有捧简牍、执彗、持梃、执笏的献祭者在堂、屋前迎候前来吊唁祭祀的众多宾客;一幅表现的是各地亲朋好友派人携礼品来献祭的情形,画中雕刻一重檐双阙的祠堂,祠堂前的广场上陈列大量祭品,祭拜者已下车进行拜祭。南壁东西两段上的伐鼓图和拥彗图,还是祭祀仪节中的一部分;中立柱上的武器库和捧盾图,用来表现死者的身份,和祭祀图有间接的联系;这些都是主题画的从属画。衬托这组主题思想的,为室中神话人物、奇禽异兽各图,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及奇禽、异兽、仙人、神怪、铺首、云纹等,同墓门一样,含有百灵呵护之意。此外有专作装饰用的图案画,如栱上、藻井上的画,在整组画中,只起附庸的、补充的作用。两室顶分别刻穿璧纹和莲花纹

第三组为中室画像石,共32幅。画像刻于四壁、中立柱、斗拱、过梁及室顶。此组以刻在四璧上横额上的反映墓主人生活内容的画像为中心,主题思想是写出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和他的富贵逸乐的生活。在这一组的主体画中,南璧上横额西段和西璧、北璧上横额四幅相连接的车马出行图最为主要,画出墓主人的大官僚身份:众多亲朋在宅院、双阙前恭迎庞大的车骑队伍,从宅院的建筑形式和车骑队伍后无送者,反映出墓主人应是出游归来。其次为南璧上横额东段的丰收宴享图,刻粮仓、粮堆、装满粮食的牛车,主人督导仆役装粮入库的丰收图,画出墓主人大地主的身份。再次为东璧上横额上的乐舞百戏图:众多伎艺人表演飞剑跳丸、顶橦、走绳、七盘舞、鱼龙曼衍之戏、车戏、马戏,以及敲击钟、鼓、磬、铎,吹奏排箫、笙、竽、埙和抚琴等,画出墓主人生前的享受。南壁中立柱上的马厩图,仍是画的墓主人生前生活的一部分,为主体画的从属画。衬托此组主题思想的,是室中上横额下四周的9幅18个历史故事图和历史人物图,包括仓颉造字卫姬请罪尧舜禅让周公辅成王蔺相如完璧归赵晋灵公纵犬咬赵盾孔子见老子荆轲刺秦王、聂政刺韩累等,并有榜题“苍颉”、“齐桓公”、“卫姬”、“御者”、“齐侍郎”、“苏武”、“管叔”、“令(蔺)相如”、“孟犇”、“铁揗”、“晋灵公”、“敖(獒)也”等12处48字。这些故事可能是墓主人生前津津乐道的故事,故事中的圣贤豪杰,可能是墓主人生前景仰的人物,此与主体画仍有关联。此外神话人物、奇禽异兽、神怪、东王公西王母佛教造像云纹等各图,也是衬托主题思想的。同前室一样,栱上、柱础上、藻井上也有作补充的莲花纹、方格纹和圆饼纹等图案画,并加施黑、绿、红三色彩绘。

第四组为后室画像石,共8幅。分布于后室中隔墙上。后室是安置棺木的地方,等于人生前的寝室[3]。寝室左右两间,表明是夫妻合葬,中间虽有间隔,但相互间可以自由往来。此组画的主题思想是写出墓主人夫妇生前闺房内的生活,用仆人涤器图、侍女执镜捧奁图、衣履图和男仆送馔备马图来表现,图中有家具、日用品、酒器、兵器、仆人以及驱邪逐鬼的方相氏等。同前室和中室一样,也有衬托主题思想的奇禽异兽的画和作补充用的图案画)。其中最有趣的是一幅狗抓耗子图,狗作弓身欲扑状,其前一只耗子瑟瑟发抖,表现出浓厚的民间生活的气息。

四组画虽各有其主题思想,但各个主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成为墓主人的一部“荣哀录”。它们表现出墓主人生前建功立业的伟绩,安富尊荣的生活,死后丧祭仪式的隆重,并期望他长眠于这宏丽的墓室中,有神灵的佑护,千年永固。

整个画像内容涉及战争、娱乐、宴饮、风俗人情等各个方面,是汉代生活的一个缩影,是我们回望汉代历史的一面镜子。

综合评价

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规模宏大,墓室结构复杂,画像雕刻精美,内容极其丰富,俨然一座庄严肃穆,而又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地下府第,是我国现已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画像石墓,它所涵盖的意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变化万端的图象内容,堪称出类拨萃的冠冕之作。该墓的发现与挖掘,是中国当代考古学研究与汉画像石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事情,在全国的汉画像石墓中,它以结构完整、图像内容丰富且保存完好,而被誉为“不朽的艺术丰碑”。该作为一词条,已收入《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建筑史》等也曾分门别类地作过介绍。画面“七盘舞”已收入《辞源》作为词条“七盘舞”的插图;画面“车马出行图”作为《中国历史》高一教科书的封面内容,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一直延用了几十年。画面“丰收宴享图”中的收租部分,曾以“豪强地主田庄的粮仓”为题被编入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中国中央电视台、日本国家电视台曾从中华文明精品的角度摄制了专题片。中央电视台二频道《走遍中国》栏目、四频道《艺术品投资》栏目、十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栏目等都摄制、播放了专题片,一次次引起了轰动。 

1954年5月,在北京故宫午门正殿举办了“全国基本建设出土文物汇报展览”。此次展览,是从建国6年来全国基本建设中出土的13万余件文物中选出3760件加以展出,历时半年,观众达17万余人次。1954年5月,毛泽东三次到故宫午门城楼参观展览,每次都看得很仔细,当毛泽东听了讲解员关于山东省沂南县出土画像石的介绍后,立即笑着问:“怎么知道它是汉代的?”讲解员从服饰、制度等方面回答了提问。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并指着画像石上的杂技图案,对周围的同志们说:“这就是我们汉代的杂技图啊!”当看到反映当时大地主收租子的画像石拓片时,毛主席亲切地对跟随的警卫战士说:“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你们要好好地学习”。

毛主席对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的盛赞,原载1977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记者文章《毛泽东视察博物馆》,黄丽墉在其编着的《毛泽东读古实录中[4],对此谈话资料予以节录。这是迄今的历史记载中,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得到的唯一一位领袖人物的盛赞和评价。这个评价,使人们深切地领略到人民领袖毛主席博古通今的渊博学识,这对我们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深入研究画像石这一重要课题,将有极大地启迪和指导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2006年~2008年)发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币,每年发行一组,其中贵金属纪念币中共6枚金币、12枚银币。六枚金币中的第一枚的主景为中国古代马术运动,图案中的马术体育造型,取之于一号墓“乐舞百戏”中的“马术”表演[5]。画面上一马飞奔,四蹄腾空,一男子左手执手戟,右手扶马鞍,身体腾空,居于马背之上。整幅画像造型夸张优美,动态感强,人物几乎完全飞离奔马,服饰飘荡闲逸,令人叹为观止。

视频

北寨墓群 相关视频

北寨汉墓鸳鸯魂之谜
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简介
沂南村民挖土建房时,竟意外挖出“将军墓”,诡异布局惊呆专家!
沂南北寨汉墓画像雕刻技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