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沂南古畫像石墓發掘報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沂南古畫像石墓發掘報告》,中國山東地區大型漢畫像石墓考古發掘報告。1956年出版。南京博物院、山東省文物管理處合編。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約11餘萬字,插圖42幅,圖版105版。分序言、第1至第6章、結束語等8部份。序言論述了該畫像石墓發掘的重要意義、發掘人員的組成和報告的編寫情況。第1章地理環境及發掘經過。該墓位於沂南縣西8里的北寨村南,當地人叫它作「將軍冢」。1954年正式發掘清理。第2章墓的結構。墓室全部用石材建造而成,分前、中、後三主室和東西五側室,室之間都有門相通。東北角側室內設廁所。三主室中設有擎天柱或支柱,分室為東西兩間,室頂刻畫有圖案的藻井。該墓的結構採用預製配件然後進行組裝的施工方法。第3章畫像石的內容。全墓畫像石計42塊,有畫像73幅,分刻於墓門及前、中、後三室內。作者從外而內,分室分部位逐幅進行詳細的描述。第4章畫像石內容的考證。該章分1.論全部畫像石的內容,2.關於出行圖,3.關於樂舞百戲圖,4.關於歷史故事畫,5.關於神話人物奇禽異獸等5部分加以考證。認為該墓主體畫像可分4組,第1組墓門的攻戰圖,表達墓主生前重要事件。第2組前室的祭祀圖,說明墓主死後的哀榮。第3組中室的出行圖、豐收宴享圖、樂舞百戲圖,反映墓主生前的身份和富貴生活。第4組後室的生活圖,描寫墓主夫婦閨房生活。第5章沂南漢畫像石墓在藝術上的價值。該墓及其畫像石積兩漢建築、雕刻、繪畫藝術為一體。墓室平面布局合理,整體結構整齊規矩。畫像石雕刻技法有5種:1.淺浮雕,2.剔地凸面線刻,3.陰線刻,4.半立體浮雕,5.立體浮雕。其畫像風格基本屬於武梁祠類型。畫像內容多採用現實主義手法,有着濃厚的生活氣息。第6章沂南漢畫像石墓年代的商榷,從墓的結構、畫像石的內容和風格、出土物推定該墓建造年代大致在東漢末的靈、獻之際,但最遲不出東漢末獻帝初平四年(193)。

沂南漢畫像石墓是經科學發掘的第一座墓,墓的建築宏偉,畫像內容豐富,該書都有詳細的描述和考證,為研究漢代社會和文化藝術以及建築技術諸方面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由於作者未能把握漢畫像中的主導思想即升仙思想,因而在考釋中難免有所失誤。行文亦有冗長不簡練之感。

作者介紹

總編輯曾昭燏(1909—1964),1933年畢業於中央大學,1935留學英國倫敦大學專攻考古學,1937年獲碩士學位,1949年後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長。主持南唐二陵和沂南漢畫像石墓的發掘,主編或合著有《博物館》、《雲南蒼洱境考古報告》、《南唐二陵》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沂南古畫像石墓發掘報告 相關視頻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漢畫像石墓——沂南北寨漢墓
東漢時期大型畫像石墓,古代貴族地下豪宅,就是不知道墓主是誰?

參考文獻

  1.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