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宁公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北宁公园,亦称宁园,其前身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中国近代知名的实业家、时任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周学熙所选址修建的大清官立种植园,地址位于当时天津市河北新区天津总站(今天津北站)以东,后经北宁铁路局扩建后,取三国时期蜀国名臣诸葛亮语“非宁静无以致远”之意,更名宁园,并树立纪念碑由时任北宁铁路局局长高纪毅撰并书以示纪念。2012年,根据天津市星级公园评定标准,北宁公园被评为五星级公园[1]。
历史
种植园
庚子国变后,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推行新政并规划筹建天津新城区——河北新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周学熙创办的大清官立种植园(初名鉴水轩),地址位于河北新区天津总站(今天津北站)东面。建设的目的是培育纺织造纸工业原料,并种植花草,养殖禽兽,促进天津农业发展的田园游赏园。1914年更名直隶农事第一试验场,农艺研究会和北洋气象观测站皆设在园内。
宁园
民国十九年(1930年),时任北宁铁路局局长高纪毅利用开滦煤矿50万元罚款,在种植园的基础上建设公园,将毗邻的河北第一博物院和天津总站的空地划入公园,使之总面积由原来的200亩扩至400亩(合57.87公顷),水面约占三分之一。同时,高纪毅指派精通园艺的北宁铁路局总务处长徐济负责公园的规划。徐济参考北平中央公园等布局,使宁园各处有长廊曲水、广厦园亭,形成背山面水清雅幽胜的格局。公园建成后,高纪毅援取诸葛武侯“宁静致远”之语,命之曰宁园,为北宁铁路建园赋以新意。民国二十年(1931年)7月竣工开园,至此成为华北名园。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立碑于前大湖北岸碑亭当中,碑文由时任北宁铁路局局长高纪毅撰并书以示纪念。
宁园基本沿袭中国古典造园的手法,叠山理水,花木亭阁错落其间。主要园景有九曲胜境、待月楼、湖心亭、叠翠山、畅观楼、鸳鸯亭、怡然堂等,并建有礼堂、图书馆、影剧院、游泳池等设放,园东北部还有动物饲养区及水族馆。
七七事变后,经袁世凯规划筹建天津河北新区成为侵华日军重点袭击目标,河北机关、工厂、公共设施被日军毁于一旦。地处较偏僻的北宁公园亦不例外,由日本陆军直接进驻,公园大部分变为军事用地,只留下西门到四面厅的一条南通道供游人游览。日军侵华战争结束后,宁园恢复对外开放,但已经是回廊倒塌、花木凋敝、一派荒凉景象。1946年11月25日的津版《大公报》刊载了记者对北宁公园荒芜景象的报道。随后国共内战爆发,平津时局紧张,公园已经注定很难恢复到过去的样子了。
1949年,中共建政之后,因为天津的市中心南移,昔日的河北地区就逐渐衰落,北宁公园也逐渐不再繁华。不过,北宁公园经过1949年、1958年、1970年、1984年等几次大规模整修基本保持住了公园的基本面貌。1985年,中国古建筑专家、天津大学建筑系冯建逵教授主持设计建造了致远塔,1990年落成后是北宁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2007年,由于京津城际铁路的建设,北宁公园西面临近铁路的一部分被占用,西大门已经封闭,因为公园疏于管理临近铁路的西大门门前曾一度污秽不堪。其主要原因是,北宁公园的产权归属于北京铁路局,天津市河北区园林市容委无权管辖。天津市与铁道部、北京铁路局达成共识,在产权归属不变的情况下,北宁公园由天津市方面负责管理,在提升改造后免费向公众开放。
2010年10月,北宁公园经过重新整修,正式免费对外开放[2]。2012年,根据天津市星级公园评定标准,北宁公园被评为五星级公园。
视频
北宁公园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天津:星级公园评定完成 五个五星级公园出炉 ,中国园林网, 2013-1-4
- ↑ 北宁公园“十一”对外开放 宁静致远显幽雅品质,北方网, 20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