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京市北京饭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重定向自北京饭店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市北京饭店,通称北京饭店(Beijing Hotel),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33号,是首旅集团旗下的五星级酒店,也是全民所有制企业。

建筑

北京饭店分为多座建筑,为不同时期建造,风格各异。

  • A座:原称东楼,1973年开工,1974年建成。由张镈设计。建筑面积89000平方米,地上20层,地下3层。建筑用地狭窄,正背面均是城市道路,主体客房楼呈“山”字形。建筑设计要求能抗8级地震。水准在建成时达到国际一流旅游大饭店水平,是当时北京最大、最高、设备最好的饭店。1990年代,由美国设计师设计,对公共空间进行了整改,补充了少量服务设施。
  • B座:原称中楼,位于A座西侧,建于1917年[1],由法国建筑师设计。1931年改建顶层。长84米,进深约22米,地上7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与钢筋泥凝土结构,具有欧洲近代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底层层高7.75米,柱上立有拱券,北部正对大门有左右双分式大楼梯。室内装修朴素。立面的凸窗,三层和五层的水平长阳台,以及水平挑檐,都是立面造型的要素。宽窄窗洞的交替处理以及浅米黄色调,使该建筑轻巧富有活力。第七层两翼弧形山墙以及中部拱形窗是1931年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建筑重新装修,但正立面除大门改为拱券门外,整体仍为原貌。1981年大修。1990年作为“北京饭店初期建筑”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内有9个名人套房:孙中山套房、李宗仁套房、郭沫若套房、亨利·卡蒂尔-布雷松套房、乔治·萧伯纳套房、蒙哥马利爵士套房、冯玉祥套房、戴高乐套房、张学良套房。

左为北京贵宾楼饭店,中为北京饭店D座,右为北京饭店C座

  • C座:原称西楼,1953年开工,1954年建成。由戴念慈设计。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1954年为满足增长的国际交往需要,在北京饭店旧楼西侧建设西楼,定位为接待外国贵宾和举行大型宴会的国家级宾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安街上第一幢新建大型宾馆建筑。戴念慈选择了旧楼中最具特色的圆拱大窗、凸窗、铁花栏杆阳台等元素,搭配重组用于新楼设计,并将檐口、窗洞上下线等与旧楼找齐,使新旧建筑融为一体。正中的大门廊高三层,五开间,布满雕饰,顶层用圆卷廊替代了旧楼顶部的圆券窗,使西楼与旧楼有所区别。西楼以西不远即为紫禁城,为相呼应,在屋顶采用小坡檐,两端处理为二重檐楼阁式,四角各建一座重檐攒尖顶小亭,整个建筑还使用了重檐牌楼、雀替等中国传统建筑符号,这都体现了当时要求的民族形式。西楼外墙饰面为水刷石,采用北京本地产的暗红色毛石。西楼的门厅与宴会厅之间缺少过渡,客人进门后不及脱衣帽即达正厅与主人相遇,周恩来曾为此提出批评。但西楼的整体设计仍是成功的,并于1992年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2009年获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2]

2012年,“北京饭店西楼”被列为北京市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

  • D座:位于C座和北京贵宾楼饭店之间。现作为写字楼。D座里还有北京饭店行政办公区。
  • E座:原称新中楼,2000年北京饭店改扩建,在B座后面新建了以商务套房及康乐设施为主体的E座。
  • E4(北京饭店国际会展中心、北京万豪行政公寓):首层分设酒店大堂和会议中心,二层以上全部为酒店式服务公寓。
  • E5(霞公府):地上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地下设车位。由南、北两栋7层板楼围合而成。

视频

北京市北京饭店 相关视频

TOGA—北京饭店宣传片
北京饭店历史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