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京东韵民族艺术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东韵民族艺术博物馆位于朝阳区孙河乡前苇沟村甲1号,创办人为收藏家王旭东先生。正式向社会开放时间为2009年。藏品以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为主,另有蒙、藏等地区铜器、玉器、陶器、人文风俗、历史文物等藏品7000余件。东韵民族博物馆从2000年开始筹备,展厅面积约1600平米,分为3部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区少数民族的刺绣、染织、蜡染、服装、服饰、银饰、生活用具等;藏族、蒙古族的宗教寺庙用品,家具及生活用品等;中原地区的农具、生活用具等民俗物品等。藏品总数近万件(套)。

简介

东韵民族艺术博物馆位于朝阳区孙河乡前苇沟村甲1号,创办人为收藏家王旭东先生。正式向社会开放时间为2009年。藏品以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为主,另有蒙、藏等地区铜器、玉器、陶器[1]、人文风俗、历史文物等藏品7000余件。

北京东韵民族艺术博物馆,是一座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私立博物馆,陈列着我馆馆长王东旭先生二十年来历尽千辛、倾其所有、走边僻壤穷乡,尽其一切可能以个人的微薄能力,用心、用血、用汗,潜心征集、收藏了数千件套少数民族及民俗文化的实物。

我馆的主要业务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和探索民族民俗文物;召开各种少数民族题材的学术研讨会、论坛;接待国内外宾客;与国内外相关的文化机构交流;举办民族文化知识讲座及培训班等。

我馆目前有民族服装服饰厅、蒙藏厅及民俗生活用具厅等三个陈列厅,展厅面积约1600平米。展品包括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纺织、染织、刺绣、蜡染、编织物、银饰、木雕[2]及祖先的生活用具、生产劳动工具、交通工具、古建筑构建等。

那些精美绝伦的,一针一线精心制作的手工刺绣,那些来自于远古的神秘图案,表现着我们祖先的勤劳,智慧以及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也承载着王东旭先生深深地情感。这情感源于无数的感动与震撼。长期以来王东旭先生正是怀着这样的情感在执着追求、坚持。王东旭先生认为,他收藏的不仅是物件,更重要的是先人的情感、记忆、智慧和美!在漫长的、充满艰辛的收藏过程中,我们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得到了难以言表的艺术享受,使人安静、善良、宽容,我们愿与更多的人分享这份感受。

几年来,我馆接待了中央各部委、北京市及部分省、区的各级领导;社会团体、文物界、美术界、大专院校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20多个国家的官员、大使馆官员及游客;大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等各界人士数千人次。并受到国内外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所有来过这里的人们,无不为我国先人的智慧所震撼!也为王东旭先生的执着精神所感动!

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我们的祖先创业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东韵人长期以来执着地、不遗余力地收集、整理、研究这些平凡的、体现先人衣、食、住、行及生活状态的、记载着先人智慧和情感的物件。这将是东韵人终生的课题和使命。在这个充满艰辛而兴奋、寂寞而感动的过程中,我们更深的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文化为什么如此灿烂辉煌!王东旭先生在陈列这些藏品时,充分体现了他的设计理念、价值取向、学识和情感,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先人的生活,分享先人的喜怒哀乐。并真诚地希望将这种朴素的感受与和谐思想传播给更多的人,将这些宝贵的历史见证物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建筑布局

东韵民族博物馆从2000年开始筹备,展厅面积约1600平米,分为3部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区少数民族的刺绣、染织、蜡染、服装、服饰、银饰、生活用具等;藏族、蒙古族的宗教寺庙用品,家具及生活用品等;中原地区的农具、生活用具等民俗物品等。藏品总数近万件(套)。

视频

北京东韵民族艺术博物馆 相关视频

博物馆里感受民族文化
5.18国际博物馆日,来民族服饰博物馆,看树皮衣什么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