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刘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锜
刘锜
原文名 Qi Liu
出生 1098年
逝世 1162年2月25日
别名 刘武穆、刘太尉、刘武忠
职业 武官员

刘锜,(1098年―1162年2月25日),字信叔,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南宋抗金名将。

刘锜出身将门,是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之子,相貌俊美,善于射箭,声如洪钟。少时随从父亲刘仲武征战。 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经朝廷采用高俅的推荐,特授予刘锜为阁门祗候。

经历

建炎元年(1127年),康王赵构(即宋高宗)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高宗继位后,录用刘仲武的后代,刘锜因此得以被高宗召见,高宗对他感到十分惊奇,特授予他为阁门宣赞舍人,将其派知岷州(今甘肃岷县),任陇右都护。刘锜在同西夏的作战中,多次获胜。

建炎四年(1130年),刘锜率泾原军参加富平(今属陕西)战役中,金军进攻渭州,刘锜留下部将李彦琪抵御慕容洧,自己亲率精锐部队回军救援渭州,但已经来不及,由于进退两难,刘锜于是率领军队撤到德顺军。

李彦琪逃归渭州,投降金国。刘锜因此被贬为知绵州(今四川绵阳)兼任沿边安抚使。 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刘锜复职,任宣抚司统制。

绍兴四年(1134年)三月,川陕宣抚司都统制吴玠抗击金兵于仙人关(今陕西略阳西北),刘锜奉令驰援,与吴玠会师。

绍兴六年(1136年),二月,因高宗的心腹杨沂中出征,高宗命刘锜临时接替杨沂中,兼权提举宿卫亲军,这说明高宗对刘锜相当信任。

十月,伪齐南侵,高宗亲征抗击,刘锜改任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以加强南宋的海防、江防。

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当高宗驻于平江时,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王彦所部与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公事解潜部属械斗,解潜被罢职。

经张浚举荐,朝廷授刘锜为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及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公事,统管重建的三衙军,但三衙军数量不多,只是高宗的护卫军。

绍兴八年(1138年)六月,刘锜奉诏移驻镇江,不久改任枢密院都统制,刘锜所部成为枢密院的直属部队。绍兴九年(1139年)二月,刘锜升为果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并再次担任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魏良臣[1]认为“锜名将,不当久闲”,朝廷于是重新起用他为潭州知州。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加太尉,再次出任荆南府知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刘锜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赐谥武穆

人物评价

刘锜性格豪爽、深沉果断,有儒将风度。

据传,金帝完颜亮率军南下侵宋时,下令有敢提及刘锜姓名的,罪不饶恕。

他在抗金生涯中,除形势不利而主动退兵外,大多战胜,因而被“世传锜通阴阳家,行师所避就”。刘锜对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曾起过重大作用。

宋宁宗时任史官的章颖,从“然后可传于百世,庶几耸动于四方,张大国家之威,发舒华夏之气”的角度,选择了“皆志未尽展,时不再来,失机一瞬之间,抱恨九泉之下”的刘锜岳飞李显忠魏胜四人,于开禧二年(1206年)北伐中原之际,撰写了《刘、岳、李、魏传》,以刘锜为首。

洪皓:顺昌之捷,金人震恐丧魄,燕之重宝珍器,悉徙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王十朋:御敌莫急于用人,今有天资忠义、材兼文武可为将相者,有长于用兵、士卒乐为之用可为大帅者,或投闲置散,或老于藩郡,愿起而用之,以寝敌谋,以图恢复。

范成大:如苍生何,人喜谢安之起;果吾父也,虏惊郭令(郭子仪)之来。

周必大:岑彭陨而公孙(公孙述)亡,诸葛(诸葛亮)死而仲达(司马懿)走。虽成功有命,皆莫究于生前;而遗烈在后,可徐观于身后。

吴璘:信叔(刘锜字)有雅量、无英概,天下雷同誉之,恐不能当逆亮,璘窃忧之。

朱熹:若非锜顺昌一胜,兀术亦未必便致狼狈如此之甚。信叔本将家子,喜读书,能诗,诗极佳,善写字。后来当完颜亮时,己自老病。缘其侄刘飏(刘汜)先战败,遂至于败。

章颖:故太尉、威武军节度使、赠开府仪同三司臣刘锜,甚隽顺昌之战,大摧兀术之锋。谁其妨功而害能,遂尔投闲而置散。况又皆志未尽展,时不再来,失机一瞬之间,抱恨九泉之下。虽生未及尽俘丑类,其殁或能为厉敌人。宜有屡书,以旌多伐,况方大规恢之略,所宜彰果毅之能。

徐梦莘:(金人)亦谓“自过南朝来十五年闲无如此战(顺昌大捷),必是外国起鬼兵来,我辈莫敢当也”。

李昂英:边臣当如刘锜,所谓背城一战,于死中求生而并力拒敌。 脱脱:刘锜神机武略,出奇制胜,顺昌之捷,威震敌国,虽韩信泜上之军,无以过焉。或谓其英概不足,雅量有余,岂其然乎? [19] 黄道周:刘锜受命,节制东京。军名八字,三万余兵。绝淮而上,暴风勿惊。主有贼兆,金果败盟。顺昌既至,因驱入城。及旦敌合,百计战争。或伏擒敌,或夜斫营。或借电歼,或聚吹笙。使其不测,自战尸横。又示柔弱,令其骄盈。又毒水草,使其病生。晨凉不战,午疲急征。外兵震揽,内寂无声。故能大胜,捷奏帝廷。金谋再举,群帅列旌。顺昌旗号,一见远行。后屡合战,或输或赢。主谋不一,呕血命倾。

王夫之:尽南宋之力,充岳侯(岳飞)之志,益之以韩(韩世忠)、刘锜、二吴(吴玠、吴璘),可以复汴京、收陕右乎?曰:可也。

朱轼:顺昌之防,战功甚伟。考其审机观变,自始至终,皆有成算,非侥幸而胜者也。兵法攻瑕,则坚者瑕,此谓兵力略相当,可以摇撼而动。若乌珠之于锜,人众相十,气势相百,纵能击败其偏师,适自耗其力耳。而乌珠之中军,虎旅百万,岂能损其秋毫哉?故锜不用诸将之策,直以劳逸之势攻之,有以也哉。

全祖望:刘太尉晩年御完颜亮无功,世多议之。或谓其有雅量无英略,或谓其狃于顺昌之胜,或谓其用从子,是皆出于虞允文之徒所造谤,其实非也。正隆入寇,声势虽盛,然其才非兀术比也;淮东出师,以全军委托,非顺昌五千人比也。太尉能破兀术于顺昌,而不能保淮东,此固世所不信也。然当时之致败,则非一端。和议已久,军士弛不堪用,一也;诸宿将皆死,余无可共功名者,顺昌所备只一城,太尉一人足办之,而至是则非一人之力所能,二也;中朝先无战意,急而谋之,三也;而太尉又病故,不克有功,且此中本末尚不止此也。……太尉固未尝败也,假令王权稍能守淮西二十日,太尉可以不归而亮亦毙矣,太尉既还淮东,自失不得委过于太尉也。……及还瓜步,尚遣人自京口取家属。至谋以死守,而中枢促愈甚,太尉亦病愈甚,用两人扶掖,坐肩舆中,神气尫悴,其子无马使人负之。然尚慰谕居民,以大军在江北,决可无虞,不须惊皇。呜呼!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读史至此,犹欲从而议之,则无复人心者也。

张之洞: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号召合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昔盗跖才武拥众,而不能据一邑;田畴德望服人,而不能拒乌桓;祖逖智勇善战,在中原不能自立,南依于晋,而遂足以御石勒;宋弃汴京而南渡,中原数千里之遗民,人人可以自主矣,然两河结寨,陕州婴城莫能自保,宋用韩、岳为大将,而成破金之功;八字军亦太行民寨义勇也,先以不能战为人欺,刘锜用之,而有顺昌之捷;赵宗印起义兵于关中,连战破敌,王师败于富平,其众遂散。迨宋用吴玠、吴璘为将,而后保全蜀之险。盖惟国权能御敌国,民权断不能御敌国,势固然也。 蔡东藩:① 史称南渡诸将,莫如张、韩、刘、岳,……刘光世一庸将耳,毫不足道,或谓以刘锜当之,理或然欤? ②刘锜、岳飞,忠勇相似,锜力守顺昌,连败金兵,飞进军郾城,直抵朱仙镇,又连败金兵,是时金将之能军者,莫如兀术,兀术既不能敌锜,复不能敌飞,得毋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者耶?

诗作品

用前韵呈德瞻

宋代:刘锜

门外蹄轮任迹疏,一廛深称水云居。

平生事业将何用,叹括空能读父书。

题村舍呈德瞻友 其三

宋代:刘锜

清风叶叶映黄鹂,绿暗红稀半掩扉。

我以忘言静思虑,子规犹道不如归。

趣闻轶事

刘锜为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据史料记载:宋景定四年,旱蝗,上敕刘锜为扬威侯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余。”蝗遂殄灭。

刘锜在地方任职时,适逢百年不遇蝗灾,他千方百计灭蝗,取得成绩。《恰庵杂录》记载道:淮南、淮东、浙西制置使刘锜驱蝗有功,宋理宗敕封他“扬威侯暨天曹猛将之神”。刘锜将军庙有一对联道:“卧虎保岩疆,狂寇不教匹马还。驱蝗成稔(ren)岁,将军合号百虫来。”

相传农历正月十三日为刘锜(刘猛将军)寿诞,这一天,官府正式祭祀,百姓还要举行迎神活动,届时,各乡民肩抬刘锜像游街,称“待猛将”。人们将这一天搞得相当热闹,用来虔诚的表达对刘锜本人的纪念和对来年大丰收的期盼。 鹧鸪天

相传,刘锜归隐后,寄居湖南湘潭,由于其不爱财,归隐后家道贫寒,时常到村中小店吃酒,店中人不识刘锜,屡屡对他呵四唣五的。刘锜叹道:“百万番人,只如等闲。如今却被他们诬罔。”于是便作了《鹧鸪天》一词:竹引牵牛花满街。疏篱茅舍月光筛。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休懊恼,且开怀。平生赢得笑颜开。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挂印来。 通晓阴阳

世传刘锜精通阴阳家于行军时避祸就福之术。他在扬州抗击金军时,下令将城外的民舍全部焚毁,用石灰把城墙全部涂成白色,上面写着“完颜亮死于此地。”完颜亮性格多疑,看见之后十分厌恶,于是驻扎在龟山,人数太多难以容下,终于因此导致兵变。

参考文献

  1. 魏良臣 高淳人物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