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刘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1] ,字真长,沛国相县(今安徽省宿州朱仙庄镇)人。东晋大臣、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

  • 出身世族家庭,清明远达,风度才气。得到丞相王导所识,时人比为荀粲
  • 迎娶庐陵公主司马南弟,成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
  • 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史称“刘尹”。三十六岁时,去世,获赠前将军。
  • 袁宏《名士传》称为“永和名士”。《唐会要》尊为“魏晋八君子”之一,[2] 著有个人文集二卷,至今已佚。

基本信息

姓名    刘惔  
别名    刘尹、刘恢、刘真长      
民族    汉族      
官职    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
地位    魏晋八君子之一  
追赠    前将军     
出生地   沛国相县
主要作品  文集二卷
所处时代   东晋   
主要成就   永和名士风流之宗    

人物生平

声名愈重

  • 刘惔出身世宦家庭,他的祖父刘宏,在西晋颇有名声,与其兄刘粹、其弟刘潢被时人称赞为:“洛中雅雅有三嘏。”刘惔父刘耽,官至晋陵太守,亦颇有名声。
  • 刘惔年少时清明远达,有风度才气,与母亲任氏寄居京口,他家中贫穷,靠编草鞋为生。刘惔虽住在荜门陋巷,但却怡然自得。他起初未被人重视,唯独丞相王导十分器重他。后来刘惔日渐知名,被时论比作袁乔。刘惔听说后很高兴,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任氏。任氏是个聪明的人,她说:“你无法与他相比,不要接受。”又有人拿他与范汪比,他又很高兴,但任氏还是不许他接受。
  • 刘惔成年后,被时论比作三国时期的名士荀粲。他后来娶晋明帝的女儿庐陵公主司马南弟为妻。[3]

知人之明

  • 永和元年(345年),会稽王司马昱获授抚军将军、录尚书事,参与朝政。而司马昱以刘惔向来擅长言理,于是与王濛同为谈客,很受司马昱倚重,二人并号为入室之宾。 后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
  • 同年,征西将军庾翼去世,由庾翼所任的荆州刺史出缺。庾翼原本将刺史一职交了给儿子庾爰之,并上奏求许;而辅政大臣何充推举桓温出任荆州刺史。刘惔十分欣赏桓温的才干,但却明白他有不臣之心,于是向司马昱进言,称桓温不可以居于荆州这个制胜的位置,而且要常抑其位号。如此刘惔反对让桓温出任荆州刺史一职,更劝司马昱自任荆州刺史,以自己为他的军司,但司马昱不听从;刘惔于请求自任荆州刺史,但司马昱又不听。朝廷便于同年八月任命桓温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但同时命刘惔监沔中诸军事,领义成太守,以代替前太守庾方之
  • 永和二年(346年),桓温率军入蜀,讨伐成汉政权。时人大多认为桓温难以成功,唯有刘惔认为可成,有人询问原因,他说:“用蒲博(一种博戏)来验证,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就不博。恐怕桓温最终要专制朝廷。”到后来果然像他所说的那样。刘惔亦曾举荐吴郡人张凭,张凭后来也成为才德好的士人,众人因此称他有知人之明。 [4]

任自然趣

  • 永和三年(347年)十二月,刘惔任丹阳尹,任内为政清整,门无杂宾。当时百姓时有讼告长官的行为,于是诸郡往往都会列举一些官员罪行上奏,然而刘惔不同意这行为,更认为此风不去,百姓将会离心。于是作为首都建康所在的长官的刘惔,将这些上奏都压下,不作追究。
  • 刘惔后来在丹阳尹任内去世,享年三十六岁,获赠前将军。[5]
  • 刘惔特别爱好老庄之学,崇尚自然。临终时,听见供神佛的阁下正在击鼓、舞蹈,举行祭祀,就神色严肃地说:“不得滥行祭祀!”别人请求杀掉驾车的牛来祭神,刘惔回答说:“丘之祷久矣(出自《论语·述而》,即我早就祷告过了),不要再做烦扰人的事!”刘惔死后,葬于建康秣陵县。名士孙绰为他作诔文,称他“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时人把这句话当作名言。
  • 刘惔不仅深受时人称誉,也为后世仰慕。南齐时,丹阳尹袁粲指着庭中柳树对刘惔的后人刘于说:“人谓此是刘尹时树,每想高风。今复见卿清德,可谓不衰矣。”

人物评价

  • 庾翼: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义怀通乐,既佳,且足作友,正实良器,推此与君,同济艰不者也。
  • 谢万:弱冠振缨,结婚帝室。绸缪姻娅,连光云日。
  • 孙绰:①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②清蔚简令。
  • 王献之:远惭荀奉倩(荀粲),近愧刘真长。
  • 冯梦龙:惔每奇温才,而知其有不臣之志,谓会稽王昱曰:‘温不可使居形势之地。’昱不从。及温既克蜀,昱惮其威名,乃引殷浩以抗之,由是浸成疑贰。至浩北伐无功,而温遂不可制矣。
  • 李慈铭:真长识元子之野心,戒车牛之祷疾,在于俦辈,最为可称。
  • 余嘉锡:善知人者观人于微,即其平居动静之间而知其才。刘惔之论桓温,郗超之知谢玄,皆观其一节而已。
  • 房玄龄等《晋书》:①刘(刘惔)韩(韩伯)俊爽,标置轶群,胜气笼霄,飞谈卷雾,并兰芬菊耀,无绝于终古矣。②刘韩秀士,珠谈间起。异术同华,葳蕤青史。

人物轶事

  • 堕其云雾中:王濛和刘惔到中军将军殷浩家清谈,谈完了,就一起坐车走。刘惔对王濛说:“渊源(殷浩字)的言论真可意。”王濛说:“你原来掉进了他设下的迷雾中。[6]
  • 标同伐异;镇西将军谢尚写信给扬州刺史殷浩,推荐刘惔主管会稽郡,殷浩回信说:“真长(刘惔字)标同伐异,是个大侠士。他曾说刺史降级是很严重的事,你怎么竟然为他奔走呢?” [7]
  • 天之自高:王濛与刘惔两人别后重逢,王濛对刘惔说:“你更有长进了。”刘惔回答说:“这个就像天本来就那么高而已。”[8]
  • 辩驳孙盛:孙盛曾与殷浩、王濛、谢尚等人在会稽王司马昱的府邸聚会。殷浩和孙盛两人一起辩论《易象妙于见形论》一文,孙盛把它和道家思想结合起来谈论时,显得意气高昂。满座的人都觉得孙盛说的道理不妥,可是又不能驳倒他。司马昱很感慨地叹息道:“如果刘惔来了,自然会有办法制服他。”随即派人去接刘惔,这时孙盛料到自己会辩不过。刘惔来后,先叫孙盛谈谈自己原先的道理。孙盛大致复述一下自己的言论,也觉得很不如刚才所讲的。刘惔便发表了二百来句话,论述和质疑都很简明、贴切,孙盛便被驳倒了。满座的入同时拍手欢笑,赞美不已。 [9]
  • 牵被覆面:刘惔病重后,庐陵公主司马南弟因伤痛而憔悴。刘惔临终时,唤来公主;公主见其病危模样,于是用手指着他说:“你病势危急至此,拿什么来修饰自己?”刘惔闻言,扯起被子盖着脸,背过身去,不愿直视公主。 [10]

史书记载

  • 《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11]
  • 《资治通鉴·卷第九十七·晋纪十九》

参考资料

  1. 《世说新语笺疏·赏誉第八下》.国学导航.2017-06-07
  2. 《唐会要·卷七十九》.中华五千年.2014-07-22
  3. 《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及惔年德转升,论者遂比之荀粲。尚明帝女庐陵公主。
  4. 《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惔每奇温才,而知其有不臣之迹。及温为荆州,惔言于帝曰:“温不可使居形胜地,其位号常宜抑之。”劝帝自镇上流,而己为军司,帝不纳。又请自行,复不听。及温伐蜀,时咸谓未易可制,惟惔以为必克。或问其故,云:“以蒱博验之,其不必得,则不为也。恐温终专制朝廷。”及后竟如其言。尝荐吴郡张凭,凭卒为美士,众以此服其知人。
  5. 《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年三十六,卒官。孙绰为之诔云:“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时人以为名言。
  6. 《世说新语·赏誉第八》: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7. 《世说新语·轻诋第二十六》:谢镇西书与殷扬州,为真长求会稽。殷答曰:“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常谓使君降阶为甚,乃复为之驱驰邪?”
  8.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王长史与刘真长别后相见,王谓刘曰:“卿更长进。”答曰:“此若天之自高耳。”
  9.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殷中军、孙安国。王、谢能言诸贤,悉在会稽王许。殷与孙共论《易象妙于见形》。孙语道合,意气干云。一坐咸不安孙理,而辞不能屈。会稽王慨然叹曰:“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彼。”即迎真长,孙意己不如。真长既至,先令孙自叙本理。孙粗说己语,亦觉殊不及向。刘便作二百许语,辞难简切,孙理遂屈。一坐同时拊掌而笑,称美良久。
  10. 《裴子语林》:刘真长病积时,公主毁悴。将终,唤主。主既见其如此,乃举手指之云:“君危笃,何以自修饰?”刘便牵被覆面,背之不忍视。
  11. 《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国学网.201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