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分子反应动力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分子反应动力学》,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学反应机理的现代化学动力学概论。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约23万字,其特点是从“真正”分子水平研究基元化学反应的机理、探讨导致化学反应的单次碰撞过程,重点讨论了二元碰撞的双分子反应,对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现代实验方法及其应用也作了简要介绍。

本书分6章。第1章以红外化学发光为例,阐明了研究微观分子碰撞动力学的意义,分析了微观分子碰撞动力学与宏观经典动力学的本质区别,介绍了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及内容。第2章定义了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基本物理量:碰撞自由程、输运系数、反应截面及反应几率等,重点讨论了分子的弹性碰撞动力学。第3章介绍了用弹性散射实验数据探测分子间相互作用势的理论分析方法,用散射实验角分布观测结果对分子反应碰撞进行了分类。第4章介绍了三原子反应体系的相互作用势能函数一势能面,由化学反应势能面的基本特征对化学反应性及化学反应机理作了定性描述,对在势能面上计算微观反应动力学的两种基本方法——经典轨迹理论和统计过渡态理论作了介绍,并建立了微观速度常数和宏观速度常数之间的关系,第5章介绍了分子间能量传递的实验研究方法、非弹性散射的理论模型及计算方法,归纳了分子间能量传递的方式及实验规律。第6章介绍了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方法,主要是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及原理,给出了某些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李远哲(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的工作,展望了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发展前景。

作者在本书中的某些预言如提高势能面计算精度、动力学理论研究应提出概念的框架等已成为科研方向。近20年来,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发展很快,已形成了化学学科的前沿新分支。本书介绍了这个新领域的基本知识,是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必备参考书。

作者简介

R. D.列文和R. B.伯恩斯坦合著。1974年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已译成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中译本198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陶愉生译。R. D.列文(R. D. Levine,1936— ),出生在埃及的犹太人,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物理化学教授,国际知名分子反应动力学专家。曾获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硕士学位、英国诺丁汉大学和牛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希伯莱大学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等。已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化学反应动力学专著3部。R. B.伯恩斯坦(R. B. Bernstein,1923— ),美国化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先后任教于美国伊利诺斯理工学院、密执安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多次应邀赴英、法、西德等国讲学,在物理化学特别是分子碰撞研究中作出了贡献,曾获1981年度美国化学会“德拜物理化学奖”。在用分子束研究分子反应动力学中,首次发现了弹性散射角分布中的量子干射现象,探测到原子一原子散射中的虹结构,并首次用交叉分子束技术对反应散射进行速度分析。已发表科学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3部,是国际知名分子反应动力学专家。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1],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2]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分子反应动力学 相关视频

临床核心考点全攻略-第2章 生物化学03酶04酶促反应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复杂反应的近似处理

参考文献

  1. (论文)百科全书的编纂体制与体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