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泰定帝」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评价
行 1: 行 1: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蒙古语中,“也孙”意思是九,“铁木儿”意思是铁。;{{bd|1293年|11月28日|1328年|8月15日|catIdx=Y也}})是[[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在位5年,自1323年10月4日至1328年8月15日。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译辽、金、元三史中的音译专名,改译'''伊苏特穆尔''',今日学界已无人使用。
+
==''' 元泰定帝'''==
 +
[[File:元泰定帝.jpg|缩略图|右|元泰定帝|[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3063022398&di=6eff1efd63d404751ec6ed1fe2b3ca7d&imgtype=0&src=http%3A%2F%2Fwww.lishen.net.cn%2Fuploads%2Fallimg%2F160630%2F4-160630140551227.jpg 原图链接][http://www.lishen.net.cn/m/view.php?aid=53255 来自立身国学的图片]]]
 +
'''[[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蒙古语中,“也孙”意思是九,“铁木儿”意思是铁。;{{bd|1293年|11月28日|1328年|8月15日|catIdx=Y也}})是[[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在位5年,自1323年10月4日至1328年8月15日。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译辽、金、元三史中的音译专名,改译'''伊苏特穆尔''',今日学界已无人使用。
  
 
 他去世后不久,叔父之孙[[元文宗]]打败其子[[天顺帝|元天顺帝]],亦使他没被授与[[谥号]]和[[庙号]],因此[[历史]]上以其[[年号]]称之为'''泰定帝'''<ref name="泰定帝庙号与谥号">为天顺帝臣所议未从。——黎东方. 《细说元朝》. 五八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传记文学出版社 . 1981年: 第383页.</ref>。
 
 他去世后不久,叔父之孙[[元文宗]]打败其子[[天顺帝|元天顺帝]],亦使他没被授与[[谥号]]和[[庙号]],因此[[历史]]上以其[[年号]]称之为'''泰定帝'''<ref name="泰定帝庙号与谥号">为天顺帝臣所议未从。——黎东方. 《细说元朝》. 五八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传记文学出版社 . 1981年: 第383页.</ref>。
  
== 出生时间的争议 ==
+
==出生时间的争议==
 关于泰定帝的出生年,《[[元史]]》中的说法互相矛盾,在《元史·泰定帝一》中称“[[至元 (忽必烈)|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帝生于晋邸。”至元十三年是1276年,但在《元史·泰定帝二》中又说“庚午,帝崩,寿三十六”,按这个说法他应该是1293年(至元三十年)出生的。很可能作者误把“三十”写成了“十三”。泰定帝“生于晋邸”,而1292年甘麻剌被封为晋王,而且1328年他的长子阿速吉八只有8岁,所以泰定帝应该是生于1293年。他的父亲[[甘麻剌]]是元世祖太子[[真金]]的长子,1292年被封为晋王,出镇岭北。1302年甘麻剌死后也孙铁木儿袭晋王位。
+
 
 +
 关于泰定帝的出生年,《[[元史]]》中的说法互相矛盾,在《[[ 元史·泰定帝一》中]] 称“[[至元 (忽必烈)|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帝生于晋邸。”至元十三年是1276年,但在《[[ 元史·泰定帝二]] 》中又说“庚午,帝崩,寿三十六”,按这个说法他应该是1293年(至元三十年)出生的。很可能作者误把“三十”写成了“十三”。泰定帝“生于晋邸”,而1292年甘麻剌被封为晋王,而且1328年他的长子阿速吉八只有8岁,所以泰定帝应该是生于1293年。他的父亲[[甘麻剌]]是元世祖太子[[真金]]的长子,1292年被封为晋王,出镇岭北。1302年甘麻剌死后也孙铁木儿袭晋王位。
 +
 
 +
==生平==
  
== 生平 ==
 
 
[[至治 (元)|至治]]三年(1323年)三月也孙铁木儿在[[元英宗]]附近的亲信向他告密说英宗将对也孙铁木儿不利。同年八月二日,也孙铁木儿获得英宗将被刺杀、自己将被迎立为皇帝的消息。
 
[[至治 (元)|至治]]三年(1323年)三月也孙铁木儿在[[元英宗]]附近的亲信向他告密说英宗将对也孙铁木儿不利。同年八月二日,也孙铁木儿获得英宗将被刺杀、自己将被迎立为皇帝的消息。
  
行 19: 行 23:
 
[[泰定 (元朝)|泰定]]元年三月二十日(1324年4月14日),泰定帝立[[八不罕|八八罕氏]]为皇后,立[[元天顺帝|阿速吉八]]为太子。
 
[[泰定 (元朝)|泰定]]元年三月二十日(1324年4月14日),泰定帝立[[八不罕|八八罕氏]]为皇后,立[[元天顺帝|阿速吉八]]为太子。
  
 从1325年开始,泰定帝因国库收入少于支出,开始减少国家支出。七月,他下令不允许[[汉族|汉人]]收藏和携带兵器。
+
 从1325年开始,[[ 泰定帝]] 因国库收入少于支出,开始减少国家支出。七月,他下令不允许[[汉族|汉人]]收藏和携带兵器。
  
 
 泰定二年九月初一日(1325年10月8日),泰定帝改革全国的行政区划,将全国划分为18个道,分别为:两浙道、江东道、江西道、福建道、江南道、湖广道、河南道、江北道、燕南道、山东道、河东道、陕西道、山北道、辽东道、云南道、甘肃道、四川道、京畿道。
 
 泰定二年九月初一日(1325年10月8日),泰定帝改革全国的行政区划,将全国划分为18个道,分别为:两浙道、江东道、江西道、福建道、江南道、湖广道、河南道、江北道、燕南道、山东道、河东道、陕西道、山北道、辽东道、云南道、甘肃道、四川道、京畿道。
行 32: 行 36:
  
 
 也孙铁木儿无[[庙号]]和[[谥号]],故以[[年号]]史称为'''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无[[庙号]]和[[谥号]],故以[[年号]]史称为'''泰定帝'''。
== 天灾不断 ==
+
 
 +
==天灾不断==
  
 
 泰定帝在位期间[[中国]]很多地方多次受灾:
 
 泰定帝在位期间[[中国]]很多地方多次受灾:
 +
 
*几乎每年每月都有水灾的纪录,许多地方爆发饥荒。
 
*几乎每年每月都有水灾的纪录,许多地方爆发饥荒。
 +
 
*1323年冬[[蒙古]]大寒大雪,许多畜兽被饿死。
 
*1323年冬[[蒙古]]大寒大雪,许多畜兽被饿死。
 +
 
*1324年七月,“龙庆州雨[[雹]]大如[[鸡蛋|鸡子]]”。(《元史·泰定帝一》)
 
*1324年七月,“龙庆州雨[[雹]]大如[[鸡蛋|鸡子]]”。(《元史·泰定帝一》)
 +
 
*1325年十二月,同州[[地震]]。江淮严重水、旱灾。
 
*1325年十二月,同州[[地震]]。江淮严重水、旱灾。
 +
 
*1327年十二月,[[宁夏]]地震。
 
*1327年十二月,[[宁夏]]地震。
 +
 
*1327年三月,和宁地震。
 
*1327年三月,和宁地震。
 +
 
*1327年五月,[[洛阳]]发生[[蝗灾]]。
 
*1327年五月,[[洛阳]]发生[[蝗灾]]。
 +
 
*1327年八月,[[四川]]发生强烈地震。
 
*1327年八月,[[四川]]发生强烈地震。
*1327年九月,宁夏再次地震。
+
 
 +
*1327年九月,[[ 宁夏]] 再次地震。
 +
 
 
*1328年七月,宁夏又地震。
 
*1328年七月,宁夏又地震。
  
== 下圣旨保护黄帝陵轩辕庙 ==
+
==下圣旨保护黄帝陵轩辕庙==
  
 
[[泰定 (元朝)|泰定]]二年(1325年),[[黄帝陵]][[轩辕庙]](位于今陕西省黄陵县)西院[[保生宫]]发生火灾后,泰定帝下诏保护黄帝庙宇,严禁破坏黄帝庙宇建筑设施,禁止砍伐柏树林木,并下令着专人看守保护(见轩辕庙内碑廊《元泰定二年圣旨碑》),这个圣旨是现存最早的保护黄帝陵庙的法令。到了[[至正]]元年(1341年),[[元惠宗]]降旨,将轩辕庙西院被焚毁的保生宫重新修复。
 
[[泰定 (元朝)|泰定]]二年(1325年),[[黄帝陵]][[轩辕庙]](位于今陕西省黄陵县)西院[[保生宫]]发生火灾后,泰定帝下诏保护黄帝庙宇,严禁破坏黄帝庙宇建筑设施,禁止砍伐柏树林木,并下令着专人看守保护(见轩辕庙内碑廊《元泰定二年圣旨碑》),这个圣旨是现存最早的保护黄帝陵庙的法令。到了[[至正]]元年(1341年),[[元惠宗]]降旨,将轩辕庙西院被焚毁的保生宫重新修复。
行 69: 行 84:
 
 这篇碑文距今已有六百八十多年,现保存在[[黄帝庙]]碑林里,这是中华民族在六百多年前颁发的第一份保护[[黄帝陵]](庙)法令。
 
 这篇碑文距今已有六百八十多年,现保存在[[黄帝庙]]碑林里,这是中华民族在六百多年前颁发的第一份保护[[黄帝陵]](庙)法令。
  
== 家庭 ==
+
==家庭==
  
=== 父母兄弟姐妹 ===
+
===父母兄弟姐妹===
  
 
* 父亲 :[[甘麻剌]],1290年封为[[梁王]],出镇云南,1292年改封[[晋王]],移镇漠北,1302年去世,,1324年'''元泰定帝'''追尊为皇帝,为'''甘麻剌'''上[[庙号]]'''显宗''',汉文[[谥号]]'''光圣仁孝皇帝'''。
 
* 父亲 :[[甘麻剌]],1290年封为[[梁王]],出镇云南,1292年改封[[晋王]],移镇漠北,1302年去世,,1324年'''元泰定帝'''追尊为皇帝,为'''甘麻剌'''上[[庙号]]'''显宗''',汉文[[谥号]]'''光圣仁孝皇帝'''。
 +
 
* 母亲 [[普颜怯里迷失]]王妃,甘麻剌的正妻,1324年'''元泰定帝'''上[[谥号]]'''宣懿淑圣皇后'''
 
* 母亲 [[普颜怯里迷失]]王妃,甘麻剌的正妻,1324年'''元泰定帝'''上[[谥号]]'''宣懿淑圣皇后'''
  
 +
===兄弟===
  
'''兄弟'''
+
* 大哥 [[松山 (梁王)|松山]],1293被封为[[梁王]],出镇云南,1309年,[[元武宗]]封[[老的罕]]为[[云南王]],代替松山镇守云南,不久之后,松山去世
  
* 大哥 [[松山 (梁王)|松山]],1293被封为[[梁王]],出镇云南,1309年,[[元武宗]]封[[老的罕]]为[[云南王]],代替松山镇守云南,不久之后,松山去世
 
 
* 三弟 [[迭里哥儿不花]]。1307年[[元武宗]]封[[北宁王]],赐螭纽银印。1309年,元武宗以阿速卫五百人隶之,命他驻[[和林]]。1311年,改封[[湘宁王]],换金印,食湘乡州宁乡县六万五千户。1323年去世  
 
* 三弟 [[迭里哥儿不花]]。1307年[[元武宗]]封[[北宁王]],赐螭纽银印。1309年,元武宗以阿速卫五百人隶之,命他驻[[和林]]。1311年,改封[[湘宁王]],换金印,食湘乡州宁乡县六万五千户。1323年去世  
  
''' 姐妹'''
+
=== 姐妹===
  
 
* 蓟国公主 [[宝塔实怜|卜答失里]],下嫁[[高丽忠宣王]][[王璋]]为王后
 
* 蓟国公主 [[宝塔实怜|卜答失里]],下嫁[[高丽忠宣王]][[王璋]]为王后
 +
 
* 赵国公主 [[阿剌的纳八剌]],下嫁[[注安]]
 
* 赵国公主 [[阿剌的纳八剌]],下嫁[[注安]]
  
=== 妻妾 儿子 ===
+
===妻妾===
  
'''妻妾'''
+
* [[八不罕]]皇后,弘吉剌氏,按陈孙斡留察儿之女,1324年被册立为皇后
  
* [[八不罕]]皇后,弘吉剌氏,按陈孙斡留察儿之女,1324年被册立为皇后
 
 
* [[亦怜真八剌皇后]],昌国公主益里海涯之女。
 
* [[亦怜真八剌皇后]],昌国公主益里海涯之女。
 +
 
* 忽剌皇后
 
* 忽剌皇后
 +
 
* 也速皇后
 
* 也速皇后
 +
 
* [[撒答八剌皇后]],泰定帝姐姐寿宁公主之女。
 
* [[撒答八剌皇后]],泰定帝姐姐寿宁公主之女。
 +
 
* 卜颜怯里迷失皇后
 
* 卜颜怯里迷失皇后
 +
 
* 失烈帖木儿皇后
 
* 失烈帖木儿皇后
 +
 
* 铁你皇后
 
* 铁你皇后
 +
 
* [[必罕]]皇后,弘吉剌氏,兖王买住罕之女。
 
* [[必罕]]皇后,弘吉剌氏,兖王买住罕之女。
 +
 
* [[速哥答里]]皇后,弘吉剌氏,兖王买住罕之女,必罕皇后的妹妹。
 
* [[速哥答里]]皇后,弘吉剌氏,兖王买住罕之女,必罕皇后的妹妹。
  
''' 子'''
+
=== ===
  
 
* 长子:[[天顺帝|元天顺帝]]阿速吉八,无后,生母是[[八不罕]]皇后。
 
* 长子:[[天顺帝|元天顺帝]]阿速吉八,无后,生母是[[八不罕]]皇后。
 +
 
* 次子:晋王[[八的麻亦儿间卜]],早陨,无后。
 
* 次子:晋王[[八的麻亦儿间卜]],早陨,无后。
 +
 
* 三子:小薛太子,早陨,无后。
 
* 三子:小薛太子,早陨,无后。
 +
 
* 四子:允丹藏卜太子,早陨,无后。
 
* 四子:允丹藏卜太子,早陨,无后。
  
== 相关史料 ==
+
==相关史料==
 +
 
 
* 《[[鄂多立克东游录]]》,[[意大利]][[方济各会]]托钵僧、着名的旅行家[[鄂多立克]]撰写。
 
* 《[[鄂多立克东游录]]》,[[意大利]][[方济各会]]托钵僧、着名的旅行家[[鄂多立克]]撰写。
 +
 
* 《[[至正条格]]》,1346年[[元惠宗]]颁布的元朝第三部法律,现存残本收录1260年—1344年元朝官方颁布的关于法律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桉例的汇编,史实多为《元史》所不载。
 
* 《[[至正条格]]》,1346年[[元惠宗]]颁布的元朝第三部法律,现存残本收录1260年—1344年元朝官方颁布的关于法律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桉例的汇编,史实多为《元史》所不载。
 +
 
*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yuanshi/yuas_029.htm 《元史·泰定帝本纪》],[[明朝]]官修[[正史]]
 
*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yuanshi/yuas_029.htm 《元史·泰定帝本纪》],[[明朝]]官修[[正史]]
 +
 
*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xys/018.htm 《新元史·泰定帝本纪》],[[民国]]官修[[正史]]
 
*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xys/018.htm 《新元史·泰定帝本纪》],[[民国]]官修[[正史]]
 +
 
*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1xzztj/index.htm 《续资治通鉴》],[[清朝]]史学家[[毕沅]]撰写。
 
*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1xzztj/index.htm 《续资治通鉴》],[[清朝]]史学家[[毕沅]]撰写。
 +
 
* 《[[元史类编]]》,[[清朝]]史学家[[邵远平]]撰写。
 
* 《[[元史类编]]》,[[清朝]]史学家[[邵远平]]撰写。
 +
 
* 《[[元史新编]]》,[[清朝]]史学家[[魏源 (清朝)|魏源]]撰写。
 
* 《[[元史新编]]》,[[清朝]]史学家[[魏源 (清朝)|魏源]]撰写。
 +
 
* 《[[元书]]》,[[清朝]]史学家[[曾廉]]撰写。
 
* 《[[元书]]》,[[清朝]]史学家[[曾廉]]撰写。
 +
 
* 《[[蒙兀儿史记]]》,[[清朝|清]]末[[民国|民]]初史学家[[屠寄]]撰写。
 
* 《[[蒙兀儿史记]]》,[[清朝|清]]末[[民国|民]]初史学家[[屠寄]]撰写。
  
== 评价 ==
+
==评价==
 +
 
 
* [[明朝]][[宋濂]]等官修[[正史]]《[[元史]]》的评价是:“泰定之世,灾异数见,君臣之间,亦未见其引咎责躬之实,然能知守祖宗之法以行,天下无事,号称治平,兹其所以为足称也。
 
* [[明朝]][[宋濂]]等官修[[正史]]《[[元史]]》的评价是:“泰定之世,灾异数见,君臣之间,亦未见其引咎责躬之实,然能知守祖宗之法以行,天下无事,号称治平,兹其所以为足称也。
 +
 
* [[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元史类编]]》的评价是:“册曰:长子世嫡,嗣统允宜;武仁先立,泽承人思;忽焉不世,电灭云移;或曰南坡,其蛮与知;故史具在,其又谁欺?”
 
* [[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元史类编]]》的评价是:“册曰:长子世嫡,嗣统允宜;武仁先立,泽承人思;忽焉不世,电灭云移;或曰南坡,其蛮与知;故史具在,其又谁欺?”
  
行 135: 行 173: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xys/018.htm 《新元史》卷十九《泰定帝本纪》]</ref>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xys/018.htm 《新元史》卷十九《泰定帝本纪》]</ref>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Reflist}}
 
{{Reflist}}
 
* [http://www.huangdi.gov.cn/content/2008-11/26/content_1581797.htm 公祭轩辕黄帝网·历代古碑·元泰定二年圣旨碑照片]
 
* [http://www.huangdi.gov.cn/content/2008-11/26/content_1581797.htm 公祭轩辕黄帝网·历代古碑·元泰定二年圣旨碑照片]
行 155: 行 194:
 
{{s-aft|after=[[天顺帝|阿剌吉八汗]]<br><small>(元天顺帝)</small>}}
 
{{s-aft|after=[[天顺帝|阿剌吉八汗]]<br><small>(元天顺帝)</small>}}
 
{{S-end}}
 
{{S-end}}
 
 
  
 
[[Category:蒙古帝国大汗]]
 
[[Category:蒙古帝国大汗]]

於 2019年3月20日 (三) 11:45 的修訂

元泰定帝

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在蒙古語中,「也孫」意思是九,「鐵木兒」意思是鐵。;1293年11月28日-1328年8月15日)是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位大汗,在位5年,自1323年10月4日至1328年8月15日。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遼、金、元三史中的音譯專名,改譯伊蘇特穆爾,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

他去世後不久,叔父之孫元文宗打敗其子元天順帝,亦使他沒被授與諡號廟號,因此歷史上以其年號稱之為泰定帝[1]

出生時間的爭議

關於泰定帝的出生年,《元史》中的說法互相矛盾,在《元史·泰定帝一》中稱「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帝生於晉邸。」至元十三年是1276年,但在《元史·泰定帝二》中又說「庚午,帝崩,壽三十六」,按這個說法他應該是1293年(至元三十年)出生的。很可能作者誤把「三十」寫成了「十三」。泰定帝「生於晉邸」,而1292年甘麻剌被封為晉王,而且1328年他的長子阿速吉八隻有8歲,所以泰定帝應該是生於1293年。他的父親甘麻剌是元世祖太子真金的長子,1292年被封為晉王,出鎮嶺北。1302年甘麻剌死後也孫鐵木兒襲晉王位。

生平

至治三年(1323年)三月也孫鐵木兒在元英宗附近的親信向他告密說英宗將對也孫鐵木兒不利。同年八月二日,也孫鐵木兒獲得英宗將被刺殺、自己將被迎立為皇帝的消息。

至治三年八月初四(1323年9月4日),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趁着元英宗從上都避暑結束南返大都途中,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地方南坡的刺殺了元英宗及右丞相拜住等人。史稱南坡之變

元英宗被刺後也孫鐵木兒果然被擁立為皇帝,至治三年九月初四日(1323年10月4日),也孫鐵木兒在漠北草原的龍居河(今克魯倫河)河畔登基稱帝[2]。雖然也孫鐵木兒是知情人,但他登基後就下令將刺殺英宗的人都處死了。

至治三年十一月十三日(1323年12月11日),泰定帝到達大都。1323年12月17日,泰定帝在大都大明殿接受諸王和百官朝賀。

至治三年十二月十一日(1324年1月7日),泰定帝追尊其父親甘麻剌為皇帝,為甘麻剌廟號顯宗,漢文諡號光聖仁孝皇帝;追尊其母親普顏怯里迷失為皇后,為普顏怯里迷失諡號宣懿淑聖皇后

泰定元年三月二十日(1324年4月14日),泰定帝立八八罕氏為皇后,立阿速吉八為太子。

從1325年開始,泰定帝因國庫收入少於支出,開始減少國家支出。七月,他下令不允許漢人收藏和攜帶兵器。

泰定二年九月初一日(1325年10月8日),泰定帝改革全國的行政區劃,將全國劃分為18個道,分別為:兩浙道、江東道、江西道、福建道、江南道、湖廣道、河南道、江北道、燕南道、山東道、河東道、陝西道、山北道、遼東道、雲南道、甘肅道、四川道、京畿道。

泰定帝還下達了一系列命令禁止和尚和道士購買民間的土地,克制僧院的過分富有。

在泰定帝統治期間,廣西四川湖南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經常爆發反抗元朝統治的暴亂,泰定帝一般使用軟硬兼施的手段來平息這些暴亂。但從整體來說整個國家基本上比較安寧。

致和元年七月初十日(1328年8月15日),元泰定帝在上都病逝,享年36歲。

元泰定帝七月去世後,九月,他的兒子元天順帝上都登基,改元天順,九月十三日,元武宗之子元文宗大都登基,改元天曆,雙方交戰一個月,最終以元文宗獲勝告終,元天順帝失敗後下落不明,不知所終。

也孫鐵木兒無廟號諡號,故以年號史稱為泰定帝

天災不斷

泰定帝在位期間中國很多地方多次受災:

  • 幾乎每年每月都有水災的紀錄,許多地方爆發饑荒。
  • 1323年冬蒙古大寒大雪,許多畜獸被餓死。
  • 1324年七月,「龍慶州雨大如雞子」。(《元史·泰定帝一》)
  • 1325年十二月,同州地震。江淮嚴重水、旱災。
  • 1327年十二月,寧夏地震。
  • 1327年三月,和寧地震。
  • 1327年八月,四川發生強烈地震。
  • 1327年九月,寧夏再次地震。
  • 1328年七月,寧夏又地震。

下聖旨保護黃帝陵軒轅廟

泰定二年(1325年),黃帝陵軒轅廟(位於今陝西省黃陵縣)西院保生宮發生火災後,泰定帝下詔保護黃帝廟宇,嚴禁破壞黃帝廟宇建築設施,禁止砍伐柏樹林木,並下令着專人看守保護(見軒轅廟內碑廊《元泰定二年聖旨碑》),這個聖旨是現存最早的保護黃帝陵廟的法令。到了至正元年(1341年),元惠宗降旨,將軒轅廟西院被焚毀的保生宮重新修復。

軒轅廟內碑廊元朝《聖旨碑》[3],泰定二年(1325年)刻,聖旨全文如下(□表示文字模煳不清):


皇帝聖旨,制陝西等處行中書省,據道人羅德信狀告:

西安路中部縣住持道人,伏為狀告,本縣東古蹟保生宮軒轅黃帝殿宇一處,並北山橋陵一所,迄今異代,每年春秋官降錢數□□□等。不畏公法之人,執把彈弓、吹筒,輒入本宮,采打飛禽,掏取雀鳥,將飛檐走獸損壞;又有愚徒之輩,潑皮歹人,齎夯斧具,將橋陵內所長柏樹林木砍伐等事,乞禁治,得此檢會到,欽奉聖旨。節該和尚先生。也里可溫答夫蠻人等□□□□□祝延□□□聖壽。但屬宮觀寺院裡底田地、水土、竹葦、碾磨、□林,解典庫,浴堂店□□□揀什麼□休差要者,鋪馬祗只應休着者,地稅、商稅休與者□□□咱每明,降下聖旨,無得推稱。着諸邑授下氣力要呵休與者,別了的人每不怕那什麼欽差,除欽遵外,今據見告省府,給榜文常訓,張掛禁約,無得似前騷擾。如有違犯之人,許諸人捉拿到官,痛行斷罪。施行須議□給者。

右榜省諭,各令通知。

榜示

泰定二年六月八日

西蜀瑩明子成善璋書

白水縣樊裕刊

元泰定帝所頒發的保護黃帝陵廟的聖旨與許多散落各地其他元代聖旨碑一樣,既沒有「奉天承運皇帝,詔日」的官八股,也沒有古奧的文言文,而是使用當時的白話,並不時夾雜着漢字假名的蒙古語。也許就是採用這樣較通俗易懂的行文,以便讓百姓更易知曉。

這篇碑文距今已有六百八十多年,現保存在黃帝廟碑林里,這是中華民族在六百多年前頒發的第一份保護黃帝陵(廟)法令。

家庭

父母兄弟姐妹

  • 父親 :甘麻剌,1290年封為梁王,出鎮雲南,1292年改封晉王,移鎮漠北,1302年去世,,1324年元泰定帝追尊為皇帝,為甘麻剌廟號顯宗,漢文諡號光聖仁孝皇帝

兄弟

姐妹

妻妾

  • 八不罕皇后,弘吉剌氏,按陳孫斡留察兒之女,1324年被冊立為皇后
  • 忽剌皇后
  • 也速皇后
  • 卜顏怯里迷失皇后
  • 失烈帖木兒皇后
  • 鐵你皇后
  • 必罕皇后,弘吉剌氏,兗王買住罕之女。
  • 速哥答里皇后,弘吉剌氏,兗王買住罕之女,必罕皇后的妹妹。

  • 三子:小薛太子,早隕,無後。
  • 四子:允丹藏卜太子,早隕,無後。

相關史料

  • 至正條格》,1346年元惠宗頒布的元朝第三部法律,現存殘本收錄1260年—1344年元朝官方頒布的關於法律方面的聖旨條畫、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門所判桉例的匯編,史實多為《元史》所不載。

評價

  • 明朝宋濂等官修正史元史》的評價是:「泰定之世,災異數見,君臣之間,亦未見其引咎責躬之實,然能知守祖宗之法以行,天下無事,號稱治平,茲其所以為足稱也。
  • 清朝史學家邵遠平元史類編》的評價是:「冊曰:長子世嫡,嗣統允宜;武仁先立,澤承人思;忽焉不世,電滅雲移;或曰南坡,其蠻與知;故史具在,其又誰欺?」
  • 清朝史學家魏源元史新編》的評價是:「一代統緒之傳,有正統即有公論,豈一時私意所能傎倒磔裂者哉!世祖明孝太子早卒,皇孫成宗立,追諡裕宗。成宗本裕宗第三子,其同母二兄,一為晉王甘麻剌,一為懷王答剌麻八剌,本無嫡庶,而晉邸居長。成宗崩後無嗣,晉王之子泰定帝即可嗣立,乃因仁宗自懷慶入,先靖內難,迎立其兄懷寧王於漠北,是為武宗。所謂先入關者王之,非晉王子不當立而必立懷王子也。及再傳至英宗遇弒,晉王復出自漠北入靖內難,討賊嗣位,是為泰定。與武、仁之事相埒,非武、仁有功宗社,而泰定無功也。泰定踐阼,即以和林兵柄授周王使代己任,屢通朝貢。又召懷王自海南入朝京師,錫封藩國,移近江陵,屢賜金幣,是泰定於文宗兄弟有德而無怨也。泰定太子冊立已五載,父終子繼,名正言順,懷王、周王安得入干大統乎!若謂武、仁當日原有傳位周王,嗣及英宗之約,則仁宗實背約在前,可以責仁宗,不可以責泰定也。乃文宗篡立之詔,謂泰定以旁支入繼,正統遂偏,甚至誣其與賊臣鐵失潛通陰謀,冒干寶位,追毀晉王顯宗廟室。烏乎!以討賊之主,而誣以通賊之罪,是何言哉!若謂武宗二子為人心所歸,泰定當舍子而傳侄,則何以天曆頒詔至關中、至四川、至遼東,皆焚書斬使,起兵拒命,則人心歸泰定之子,而不歸武宗之子,明如星日。是則燕帖木兒之為逆臣,懷王之為逆立,亦明如星日。固不待魯桓弒隱奪國,已無所逃於《春秋》之責,況欲寬其罪於中途弒逆之後哉!斯非難定之桉,而數百年尚無定論。請斷之,以折曲沃桓叔之徒,假託正誼者。」[5]
  • 清朝史學家曾廉元書》的評價是:「論曰:周太王以國傳王季,設季而無後,則泰伯之子孫遂不可以復承周祀乎?美哉晉王之讓,而泰定之立,亦不可不畏之正也。上都告變,惜已無及,然大節亦明矣。故諸凶遷官非有他也,倉卒之間,形格勢禁,度權力未足以制其命也。榮寵以誘之,俾喜而懈,稍緩須臾,成備而出,而疾雷不及掩耳矣。嗚呼!此帝之所以為權,然豈不果哉!至後紀綱弗振,由不納張珪、宋本之言,而亂是用長也,累受佛戒,亦梁武之儔乎?」
  • 初史學家屠寄蒙兀兒史記》的評價是:「至元六年,詔稱英宗遇害,正統遂偏,於戲!此惠宗一人之私言也。太子真金嫡子三人,泰定之父晉王甘麻剌最長,次則武仁之父答剌麻八剌,又次為成宗。成宗之立,非世祖本意也。向使儲闈符璽之歸,果足為大統繼嗣之證,則當世祖賓天,諸王大會,成宗曷不徑遵遺詔,即位梓宮之前,出受群臣之賀。顧乃遲回三月,必得晉王北面願事之一言,而大策始定,何也?蓋成宗以皇孫出撫北軍時,既無王號,又未賜印,世祖用玉昔帖木兒之請,瀕行倉卒,授以故太子寶,代一時行軍印之用而已。非有告廟冊立之禮也。晉王不讓,成宗不得立。則所謂正統,宜屬晉王之子孫。明史臣王禕言:武宗約繼世子孫,兄弟相及。而仁宗不守宿諾,傳位英宗,仍使武宗二子出居於外。及英宗遇弒,而明宗在北,文宗在南。嗣晉王於世祖為嫡長曾孫,則求所當立,舍嗣晉王誰歸?舊傳英宗之弒,晉邸與聞,考之寶錄,不得其證。傳聞之繆,殊不足信。邵陽魏氏源亦言:成宗無嗣,大統當歸,泰定徒以仁宗自懷先入,靖內難而迎立武宗,所謂先入關者王之,非晉王子不當立,而必立答剌麻八剌子也。泰定能討賊,勝於武、仁殺疑似之宗親,非武、仁有功社稷,而泰定無功也。泰定踐阼,即歸周王之妃八不沙於漠北,召圖帖睦爾汗于海南,既至京師,厚加賜予。封為懷王,妻以主女。初鎮建康,六朝都會;及移江陵,益據上游。泰定之於懷王,有德而無怨也。阿速吉八太子冊立已五載,父終子繼,名正言順,大統所在,孰得干之?若謂武宗當日原有傳位周王以及英宗之約,則仁宗實背約在前,可以責仁宗,不可以責泰定也。若謂武宗二子,人心所歸,泰定當舍子而傳侄,何以山後、遼東、關隴、滇、蜀,先後為上都起兵,即河南、湖廣,猶必執殺省官,易置郡縣長吏,強之而後從。當日謳歌訟獄,不之武宗之子,而之泰定之子,明矣。然則燕帖木兒之為逆臣,懷王之為篡立。不待魯桓弒隱,已無所逃於《春秋》之誅。況可寬其罪於旺兀察都推刃天倫之後哉!斯獄縣之六百年,請斷之,以折曲沃桓叔之徒,假託名義者。」[6]至元六年為1338年,此處至元元惠宗年號)。
  • 民國柯劭忞官修正史新元史》的評價是:「孔子稱叔孫昭子之不勞。泰定帝討鐵失等弒君之罪,雖叔孫昭子何以尚之。文宗篡立,欲厭天下之人心,誣衊之辭無所不至。惜乎後世之君子,不引孔子之言,以論定其事也。」[7]

參考資料

  1. 為天順帝臣所議未從。——黎東方. 《細說元朝》. 五八 〈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傳記文學出版社 . 1981年: 第383頁.
  2. 泰定帝即位聖旨:薛禪皇帝可憐見嫡孫、裕宗皇帝長子、我仁慈甘麻剌爺爺根底,封授晉王,統領成吉思皇帝四個大斡耳朵,及軍馬、達達國土都付來。依着薛禪皇帝聖旨,小心謹慎,但凡軍馬人民的不揀甚麼勾當里,遵守正道行來的上頭,數年之間,百姓得安業。在後,完澤篤皇帝教我繼承位次,大斡耳朵里委付了來。已委付了的大營盤看守着,扶立了兩個哥哥曲律皇帝、普顏篤皇帝,侄碩德八剌皇帝。我累朝皇帝根底,不謀異心,不圖位次,依本分與國家出氣力行來;諸王哥哥兄弟每,眾百姓每,也都理會的也者。今我的侄皇帝生天了也麼道,迤南諸王大臣、軍士的諸王駙馬臣僚、達達百姓每,眾人商量着:大位次不宜久虛,惟我是薛禪皇帝嫡派,裕宗皇帝長孫,大位次里合坐地的體例有,其餘爭立的哥哥兄弟也無有;這般,晏駕其間,比及整治以來,人心難測,宜安撫百姓,使天下人心得寧,早就這裡即位提說上頭,從着眾人的心,九月初四日,於成吉思皇帝的大斡耳朵里,大位次里坐了也。交眾百姓每心安的上頭,赦書行有。——《元史》本紀二十九•泰定帝一
  3. 公祭軒轅黃帝網 軒轅廟碑刻錄
  4. 《續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元紀二十二》
  5. 《元史新編》卷十一《泰定帝本紀》
  6. 《蒙兀兒史記》卷十三《也孫鐵木兒汗本紀》
  7. 《新元史》卷十九《泰定帝本紀》
元泰定帝
孛兒只斤家族
出生於:1293年11月28日逝世於:1328年8月15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
元英宗
大元皇帝
1323年—1328年
繼任:
元天順帝
前任:
格堅汗
(元英宗)
蒙古大汗
1323年—1328年
繼任:
阿剌吉八汗
(元天順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