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何遂(1888年4月20日-1968年1月),字叙甫,又作叙父、叙圃等。祖籍福建福清港头镇占阳村,生于福建闽侯县城灵响路祖宅。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基本内容

光绪三十年(1904年),何遂进入福建武备学堂,结识了林觉民方声洞、陈更新等革命党人,开始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后,到南京在第九镇当排长。翌年,考入河北保定陆军随营军官学堂(后改称陆军大学)。这年,由方声涛主盟,加入中国同盟会[1]

宣统元年(1909年)秋,何遂在陆军大学第二期毕业后,到广西训练新军的机构“督练公所”参谋处,担任筹略科科长兼陆军干部学堂教官。次年,他和耿毅、刘建藩、杨明远等几位同盟会会员,创建同盟会广西支部,耿毅任支部长,他为参议,积极发展革命组织,出版《南报》(后改为《南风报》),宣传革命思想。

武昌起义爆发时,何遂是清军北洋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的参谋。吴禄贞是革命党人,正当准备起义,直取北京时,吴不幸被清廷袁世凯刺杀。何遂悲愤至极,毅然决然率领第六镇部分官兵宣布起义,被推为燕晋联军副都督。

北伐战争时期,何遂赋闲于杭州,受蒋介石委托到河南去,利用旧关系,运动直系军阀和曾属国民军系统的军人倒戈,响应北伐。民国17年春,他应李济深的邀请,到广州任李的总参议。同年5月,担任黄埔军官学校的代理校长,称“代校务”。民国18年底,因蒋介石已在南京另设军校,他愤而辞职,到西安任十七路军总参议。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何遂看清了真正从民族大义出发,爱国抗日,富有政治远见的是中国共产党。他热诚拥护枪口一致对外,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国26年,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达南京,这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何遂,结识了周恩来、叶剑英、博古和李克农等中共领导人。有一天,何遂在家里宴请中共代表团,叶剑英告诉他,中共代表团驻地要加强警卫,现缺少枪支。他立即叫两个儿子把家中的4支长枪和两支手枪送到十八集团军办事处。

抗日战争开始,程潜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何遂任该战区高级幕僚室主任。曾陪同周恩来乘一辆小汽车,由河南前线赴山西五台山八路军总部,数日交谈,他深获教益。在八路军总部,见到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等中共领导人,相谈甚欢。他利用同阎锡山的旧关系调整过八路军与阎的矛盾。还通过当时在军令部任次长的林蔚去疏通,给八路军增加了一些军饷。

解放战争时期,他与刘晓、张执一刘长胜等中共领导人经常接触,对共产党托付的任务总是积极、认真地去完成。还多方掩护和协助已成为中共党员的子女儿媳进行地下革命工作。

共和国成立后,何遂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司法部部长、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

1954年,何遂在太湖疗养时,陈毅看了他的诗稿,曾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并将自己的近作《莫干好》一词抄赠给他。他非常高兴,把陈毅的赠诗裱在自己诗集的卷首。

对于50年代末即已出现的一些“左”的做法,他感到苦闷、彷徨。他的一些亲友,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有的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但他对未来却是乐观的,始终没有动摇过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他写过许多旧体诗词,歌颂祖国的变化,歌颂中国共产党;他画了许多国画,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倾注于笔端。

1968年1月,他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0岁。

何遂一生待人耿直,热诚,不近烟酒,唯酷爱书画、文物,他唯一的财产就是大量的古文物和图书,曾先后全部分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和天津图书馆。仅1950年捐赠给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古文物就达6895件[2]。为此,陈毅市长,潘汉年、盛丕华副市长专函致谢,国家文化部发给了褒奖状。

视频

何遂 相关视频

吴石、何遂将军铜像落户家乡福州

参考文献

  1. 中国同盟会,中国网
  2. 俭德坊2号与何遂将军,新浪网,201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