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伏见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伏见区京都市11区之一,位于京都市南部,区内主要为住宅区,为京都市内人口最多的区。[1]

历史

现在的伏见区范围在令制国时期分属山城国纪伊郡乙训郡宇治郡久世郡缀喜郡平安时代此地多为京都贵族的别庄,16世纪末丰臣秀吉晚年在此建立了伏见城,此后开始以城下町的形势发展,因此出现大量的武士住宅[2],虽然一度遭遇庆长伏见地震损毁,但很快地有完成重建,而丰臣秀吉最终过世于伏见城内。此后伏见城成为德川家康监视位于大阪的丰臣秀赖的据点,1600年关原之战前发生的伏见城之战,西军先进攻了德川家康所拥有的伏见城,造成伏见城再次烧毁,但德川家康为了继续监视丰臣家,再次迅速的完成重建;最终德川家康在此就任征夷大将军,此后建立了江户幕府。

江户时代初期伏见城遭到废除,改建淀城,并成为淀藩的领地,由于位于京都与大阪之间,此地借由淀川的水上运输成为港口伏见港及宿场町伏见宿 (京街道)继续发展。

由于邻近京都,在19世纪江户时代末期的动乱中,著名的两次寺田屋事件即发生于伏见,决定德川幕府结束的关键战争鸟羽伏见之战也发生于此,此战也造成伏见半数的民宅遭到焚毁

1889年,日本实施町村制,现在的伏见区范围在当时分属:伏见町、深草村、向岛村、堀内村、竹田村、下鸟羽村、横大路村、纳所村、醍醐村、久我村、羽束师村、淀村、淀町、美豆村。

1929年,伏见町改制为伏见市,但由于市区逐渐与京都市相连,在1931年与周边的深草村、向岛村、堀内村、竹田村、下鸟羽村、横大路村、纳所村、醍醐村一同并入京都市,并成为新设立的伏见区;1950年至1957年期间,久我村、羽束师村、淀町也先后被并入京都市,并划入伏见区,形成现在的伏见区范围。[3]

参考文献

  1. 伏见区の概要 : 伏见区の沿革・特长・文化. 京都市伏见区公所. 2012-11-12 [2017-06-06] (日语). 
  2. 安土桃山时代 秀吉が开いた城下町. 京都市伏见区公所. 2008-09-12 [2017-06-06] (日语). 
  3. 伏见区の历史 : 近代产业への飞跃/明治・大正・昭和へ. 京都市伏见区公所. 2008-09-12 [2017-06-06]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