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风雨变化讨论 | 贡献2021年2月2日 (二) 18:14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File: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jpg|thumb|right|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1e93d88e46407bf.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360kuai.com/pc/9ea3e52faeb1230…”)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颈椎病里常用的分型,目前颈椎病常见的分型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以及椎动脉型。顾名思义,交感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的退变、增生,包括颈椎间盘突出骨刺增生等,刺激到颈椎两侧的交感神经干,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或者交感神经抑制的症状,是目前被人们比较接受的。交感型颈椎病的症状非常多,可以表现为视物模糊、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以及出冷汗,甚至可以引起血压异常,如血压的忽高忽低,或者可以引起心率的异常,如心率忽快忽慢等。有时中老年患者常会觉得自己的血压不稳,反复进行心内科物的调整,效果也不好,偶尔伴有手麻、头晕。经过颈椎检查,发现是交感型颈椎病。

对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是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有时交感型颈椎病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比如合并有神经根型引起手麻、胳膊疼、手的无力。也可以合并有脊髓型,如视物模糊或者走路不稳,以及走路踩棉花感等。如果伴有这些类型的颈椎病,又称混合型颈椎病,有时症状较重时,也可以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指在颈部周围分布的交感神经受到颈椎退变因素的刺激,而引起头晕、冷汗、心慌、胸闷、恶心想吐等一系列交感症状的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大多数是由于分部在脊髓表面、椎动脉表面、小关节表面或者在肌肉内部走形的交感神经受到了刺激之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通常通过手的检查,加上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就可以加以判断。确诊之后,通过手法推拿、针灸、艾灸等治疗方法,就可以起到比较好的缓解效果。[1]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颈椎病里常用的分型,目前颈椎病常见的分型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以及椎动脉型。顾名思义,交感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的退变、增生,包括颈椎间盘突出、骨刺增生等,刺激到颈椎两侧的交感神经干,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或者交感神经抑制的症状,是目前被人们比较接受的。交感型颈椎病的症状非常多,可以表现为视物模糊、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以及出冷汗,甚至可以引起血压异常,如血压的忽高忽低,或者可以引起心率的异常,如心率忽快忽慢等。有时中老年患者常会觉得自己的血压不稳,反复进行心内科药物的调整,效果也不好,偶尔伴有手麻、头晕。经过颈椎检查,发现是交感型颈椎病。对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是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有时交感型颈椎病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比如合并有神经根型引起手麻、胳膊疼、手的无力。也可以合并有脊髓型,如视物模糊或者走路不稳,以及走路踩棉花感等。如果伴有这些类型的颈椎病,又称混合型颈椎病,有时症状较重时,也可以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2]

病因

交感神经节的位置:交感神经节包括椎旁神经节和椎前神经节。椎旁神经节又称交感干神经节,一侧大约19到24个,由节间支串连构成左右成对的交感神经干。椎旁神经节上起于颅底,沿脊柱两旁排列,下端直达尾骨。椎前神经节位于脊柱的前方,与椎旁节距离较近,彼此之间由丰富的纤维连接。包括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肠系膜上、下神经节等,分别位于同名动脉根附近。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因此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常伴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特点是患者主诉多但客观体征少,症状多种多样。

1、头部症状: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患者常主诉头脑不清,昏昏沉沉,有的甚至出现记忆力减退;有些患者还伴有恶心,少有呕吐。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2、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3、胃肠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4、心血管系统症状: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5、面部或某一肢体症状: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是又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以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6、其他:肢体发凉怕冷,还可有一侧肢体少汗,头颈、颜面或肢体麻木等现象。

检查

颈部活动多正常、颈椎棘突间或椎旁小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压痛。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耳源性眩晕:由于内耳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眩晕。如梅尼埃综合征、耳内听动脉栓塞。

2、眼源性眩晕: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眼科疾患。

3、脑源性眩晕:因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腔隙性脑梗塞;脑部肿瘤;脑外伤后遗症等。

4、血管源性眩晕:椎动脉的V1和V3段狭窄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病冠心病、嗜铬细胞瘤等。

5、其他原因:糖尿病、过度劳累、长期睡眠不足等。

治疗

早期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和肩背部酸痛发紧、头痛、头晕、上肢麻木,程度较轻,可先不做特殊治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调节。

1、注意适当休息:避免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工作过度紧张及长时间持续保持固定姿势等,将导致神经肌肉的过度紧张,强化颈椎病症状。

2、积极锻炼:特别是颈肩背部肌肉的锻炼,正确的锻炼可以强化肌肉力量,强化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增加颈椎生物力学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促进血液淋巴的循环,有利颈椎病的恢复。

3、可使用热敷:对于缓解局部神经肌肉紧张有一定作用。[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