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英语:Daniel Barenboim,1942年11月15日-),犹太裔钢琴家、指挥家。在其职业生涯中,巴伦博伊姆与古典音乐领域的数个主要团体有密切的合作,这包括了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巴黎管弦乐队(首席指挥)、斯卡拉大剧院(音乐总监),以及柏林国立歌剧院(音乐总监,现任)。
+
 
 +
'''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英语:Daniel Barenboim,1942年11月15日-),犹太裔[[ 钢琴家]] [[ 指挥家]] 。在其[[ 职业]] 生涯中,巴伦博伊姆与[[ 古典音乐]] 领域的数个主要团体有密切的合作,这包括了[[ 芝加哥]] 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巴黎管弦乐队(首席指挥)、斯卡拉大剧院(音乐总监),以及柏林国立歌剧院(音乐总监,现任)。
  
 
==早年==
 
==早年==
  
1942年11月15日,巴伦博伊姆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其父恩里克·巴伦博伊姆(Enrique Barenboim)为第三代俄裔犹太移民,其母艾达(Aida Schuster)则是阿根廷本地人。自五岁起,他开始同母亲学习钢琴,而后则向父亲学习,并在七岁时完成了第一次演出。
+
1942年11月15日,巴伦博伊姆生于[[ 阿根廷]][[ 布宜诺斯艾利斯]] ,其父恩里克·巴伦博伊姆(Enrique Barenboim)为第三代俄裔犹太移民,其母艾达(Aida Schuster)则是阿根廷本地人。自五岁起,他开始同母亲学习[[ 钢琴]] ,而后则向父亲学习,并在七岁时完成了第一次演出。
  
1952年,巴伦博伊姆随父母移居建国不久的以色列之港市特拉维夫。两年后的夏季,巴伦博伊姆前往奥地利萨尔茨堡,在那里他参与了马克维奇的指挥课程,并有机会为柏林爱乐的指挥富特文格勒演奏,富特文格勒亦成为巴伦博伊姆的理型,对其音乐理念有重大的启发。富特文格勒相当惊讶于年轻巴伦博伊姆的才能,并邀请巴伦博伊姆与柏林爱乐合作(演奏贝多芬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但出于对战争阴影的顾虑,这一邀请由其父代为拒绝。
+
1952年,巴伦博伊姆随父母移居建国不久的[[ 以色列]] 之港市特拉维夫。两年后的夏季,巴伦博伊姆前往[[ 奥地利]][[ 萨尔茨堡]] ,在那里他参与了马克维奇的指挥课程,并有机会为柏林爱乐的指挥富特文格勒演奏,富特文格勒亦成为巴伦博伊姆的理型,对其音乐理念有重大的启发。富特文格勒相当惊讶于年轻巴伦博伊姆的才能,并邀请巴伦博伊姆与柏林爱乐合作(演奏[[ 贝多芬]] 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但出于对战争阴影的顾虑,这一邀请由其父代为拒绝。
  
 
==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
 
===钢琴===
 
===钢琴===
  
1952年,巴伦博伊姆以十岁之龄在维也纳、罗马等地登台,这是他的钢琴生涯初登场。1955年,巴伦博伊姆于法国巴黎演奏,同时从娜迪亚·布朗热学习和声学、作曲。1957年,巴伦博伊姆于美国纽约同指挥斯托科夫斯基合作,并开始了频繁来往欧、美、澳大利亚的钢琴演奏家生涯。1967年,巴伦博伊姆与未婚妻杰奎琳·杜普蕾、指挥祖宾·梅塔以及小提琴家帕尔曼、祖克曼在1969年一次募款音乐会上齐聚一堂,演奏的曲目是舒伯特的五重奏作品《鳟鱼》。
+
1952年,巴伦博伊姆以十岁之龄在[[ 维也纳]] [[ 罗马]] 等地登台,这是他的钢琴生涯初登场。1955年,巴伦博伊姆于法国[[ 巴黎]] 演奏,同时从娜迪亚·布朗热学习和声学、作曲。1957年,巴伦博伊姆于美国纽约同指挥斯托科夫斯基合作,并开始了频繁来往欧、美、澳大利亚的钢琴演奏家生涯。1967年,巴伦博伊姆与未婚妻杰奎琳·杜普蕾、指挥祖宾·梅塔以及小提琴家帕尔曼、祖克曼在1969年一次募款音乐会上齐聚一堂,演奏的曲目是[[ 舒伯特]] 的五重奏作品《鳟鱼》。
  
 相较于早期较为专注于古典主义时期(参录音作品一节),自1990年代开始,巴伦博伊姆在现场钢琴演奏的曲目有着显著的成长,除了巴赫《合宜调律键琴曲集》以及《郭德堡变奏曲》之外,他亦演奏廿世纪的作品,如:德彪西的《前奏曲》,以及阿尔班尼士的《伊贝利亚》。此外,他对爵士乐以及南美民谣也投以关注。
+
 相较于早期较为专注于古典主义时期(参录音作品一节),自1990年代开始,巴伦博伊姆在现场钢琴演奏的曲目有着显著的成长,除了[[ 巴赫]] 《合宜调律键琴曲集》以及《郭德堡变奏曲》之外,他亦演奏廿世纪的作品,如:德彪西的《前奏曲》,以及阿尔班尼士的《伊贝利亚》。此外,他对[[ 爵士乐]] 以及南美民谣也投以关注。
  
 
===指挥===
 
===指挥===
  
1966年,巴伦博伊姆在伦敦的艾比路录音室指挥英国室内乐队演奏,完成指挥生涯的初登场,继而开始在欧洲、美国的乐队获得登台机会。1973年,他在爱丁堡音乐节指挥莫扎特歌剧《唐·乔望尼》。1975年,巴伦博伊姆接替乔治·索尔蒂,成为巴黎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开始大量接触现代音乐作品,直到1989年离任为止。
+
1966年,巴伦博伊姆在[[ 伦敦]] 的艾比路录音室指挥英国室内乐队演奏,完成指挥生涯的初登场,继而开始在[[ 欧洲]] 、美国的乐队获得登台机会。1973年,他在[[ 爱丁堡]] 音乐节指挥莫扎特歌剧《唐·乔望尼》。1975年,巴伦博伊姆接替乔治·索尔蒂,成为巴黎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开始大量接触现代[[ 音乐]] 作品,直到1989年离任为止。
  
1981年,巴伦博伊姆在拜鲁特登台,此一决定对于他的犹太身份有着指标性的意义,直到1999年为止他都在此指挥,曲目则有《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帕西法尔》和《尼伯龙根的指环》等。1991年再次担任索尔蒂的接班人,成为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他在芝加哥的生涯则一直延续到2006年(6月17日)止。对于美国职业乐队(以及其音乐总监)所必须承担的募款重任,巴伦博伊姆曾公开表达不满。
+
1981年,巴伦博伊姆在拜鲁特登台,此一决定对于他的犹太身份有着指标性的意义,直到1999年为止他都在此指挥,曲目则有《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帕西法尔》和《尼伯龙根的指环》等。1991年再次担任[[ 索尔蒂]] 的接班人,成为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首席[[ 指挥]] ,他在芝加哥的生涯则一直延续到2006年(6月17日)止。对于美国[[ 职业]] 乐队(以及其音乐总监)所必须承担的募款重任,巴伦博伊姆曾公开表达不满。
  
1992年起,巴伦博伊姆担任柏林国立歌剧院的艺术指导以及音乐总监职,2000年当选柏林国立乐团终身首席指挥,对于这座剧院的音乐水平及地位做出了显著的贡献。2006年,里卡多·穆蒂自米兰斯卡拉大剧院辞去,巴伦博伊姆成为该院首席客席指挥,继而于2011年成为该院音乐总监。2011-12乐季,他以莫扎特歌剧《唐·乔凡尼》为该院开幕。
+
1992年起,巴伦博伊姆担任[[柏林国家歌剧院| 柏林国立歌剧院]] 的艺术指导以及音乐总监职,2000年当选柏林国立乐团终身首席指挥,对于这座剧院的音乐水平及地位做出了显著的贡献。2006年,里卡多·穆蒂自米兰斯卡拉大[[ 剧院]] 辞去,巴伦博伊姆成为该院首席客席指挥,继而于2011年成为该院音乐总监。2011-12乐季,他以[[ 莫扎特]][[ 歌剧]] 《唐·乔凡尼》为该院开幕。
  
2006年,巴伦博伊姆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约翰·赖特的访问,制作了五期名为《起初只有声音》(英语:In the Beginning was Sound)的教育性节目。这档节目在不同的地方录制,包括伦敦、芝加哥、柏林和耶路撒冷等地,是一次规模可观的工程(可参考资讯栏之录音档)。同年,在纽约爱乐音乐总监继任的选拔中,洛林·马泽尔提名了巴伦博伊姆担任自己的继任者,但由于早前在美国工作的不快经验,巴伦博伊姆婉谢了这份邀请,并表示“现时并不考虑在美国的永久职位”。不过,2008年他转而在大都会歌剧院登台(在此的初登场),指挥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庆祝该院第四百五十场歌剧制作。
+
2006年,巴伦博伊姆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约翰·赖特的访问,制作了五期名为《起初只有声音》(英语:In the Beginning was Sound)的[[ 教育]] 性节目。这档节目在不同的地方录制,包括伦敦、芝加哥、柏林和[[ 耶路撒冷]] 等地,是一次规模可观的工程(可参考资讯栏之录音档)。同年,在纽约爱乐音乐总监继任的选拔中,洛林·马泽尔提名了巴伦博伊姆担任自己的继任者,但由于早前在美国工作的不快经验,巴伦博伊姆婉谢了这份邀请,并表示“现时并不考虑在[[ 美国]] 的永久职位”。不过,2008年他转而在[[ 大都会]] 歌剧院登台(在此的初登场),指挥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庆祝该院第四百五十场歌剧制作。
  
2009年,巴伦博伊姆首次指挥维也纳爱乐新年音乐会,在新年贺词中,他表达了对中东和平的许愿。2014年,巴伦博伊姆第二次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登台。
+
2009年,巴伦博伊姆首次指挥维也纳爱乐新年音乐会,在新年贺词中,他表达了对[[ 中东]][[ 和平]] 的许愿。2014年,巴伦博伊姆第二次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登台。
  
 
==视频==
 
==视频==

於 2020年5月5日 (二) 17:13 的修訂

丹尼爾·巴倫博伊姆(英語:Daniel Barenboim,1942年11月15日-),猶太裔鋼琴家指揮家。在其職業生涯中,巴倫博伊姆與古典音樂領域的數個主要團體有密切的合作,這包括了芝加哥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巴黎管弦樂隊(首席指揮)、斯卡拉大劇院(音樂總監),以及柏林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現任)。

早年

1942年11月15日,巴倫博伊姆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其父恩里克·巴倫博伊姆(Enrique Barenboim)為第三代俄裔猶太移民,其母艾達(Aida Schuster)則是阿根廷本地人。自五歲起,他開始同母親學習鋼琴,而後則向父親學習,並在七歲時完成了第一次演出。

1952年,巴倫博伊姆隨父母移居建國不久的以色列之港市特拉維夫。兩年後的夏季,巴倫博伊姆前往奧地利薩爾茨堡,在那裡他參與了馬克維奇的指揮課程,並有機會為柏林愛樂的指揮富特文格勒演奏,富特文格勒亦成為巴倫博伊姆的理型,對其音樂理念有重大的啟發。富特文格勒相當驚訝於年輕巴倫博伊姆的才能,並邀請巴倫博伊姆與柏林愛樂合作(演奏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但出於對戰爭陰影的顧慮,這一邀請由其父代為拒絕。

職業生涯

鋼琴

1952年,巴倫博伊姆以十歲之齡在維也納羅馬等地登台,這是他的鋼琴生涯初登場。1955年,巴倫博伊姆於法國巴黎演奏,同時從娜迪亞·布朗熱學習和聲學、作曲。1957年,巴倫博伊姆於美國紐約同指揮斯托科夫斯基合作,並開始了頻繁來往歐、美、澳大利亞的鋼琴演奏家生涯。1967年,巴倫博伊姆與未婚妻傑奎琳·杜普蕾、指揮祖賓·梅塔以及小提琴家帕爾曼、祖克曼在1969年一次募款音樂會上齊聚一堂,演奏的曲目是舒伯特的五重奏作品《鱒魚》。

相較於早期較為專注於古典主義時期(參錄音作品一節),自1990年代開始,巴倫博伊姆在現場鋼琴演奏的曲目有着顯著的成長,除了巴赫《合宜調律鍵琴曲集》以及《郭德堡變奏曲》之外,他亦演奏廿世紀的作品,如:德彪西的《前奏曲》,以及阿爾班尼士的《伊貝利亞》。此外,他對爵士樂以及南美民謠也投以關注。

指揮

1966年,巴倫博伊姆在倫敦的艾比路錄音室指揮英國室內樂隊演奏,完成指揮生涯的初登場,繼而開始在歐洲、美國的樂隊獲得登台機會。1973年,他在愛丁堡音樂節指揮莫扎特歌劇《唐·喬望尼》。1975年,巴倫博伊姆接替喬治·索爾蒂,成為巴黎管弦樂團首席指揮,開始大量接觸現代音樂作品,直到1989年離任為止。

1981年,巴倫博伊姆在拜魯特登台,此一決定對於他的猶太身份有着指標性的意義,直到1999年為止他都在此指揮,曲目則有《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帕西法爾》和《尼伯龍根的指環》等。1991年再次擔任索爾蒂的接班人,成為美國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他在芝加哥的生涯則一直延續到2006年(6月17日)止。對於美國職業樂隊(以及其音樂總監)所必須承擔的募款重任,巴倫博伊姆曾公開表達不滿。

1992年起,巴倫博伊姆擔任柏林國立歌劇院的藝術指導以及音樂總監職,2000年當選柏林國立樂團終身首席指揮,對於這座劇院的音樂水平及地位做出了顯著的貢獻。2006年,里卡多·穆蒂自米蘭斯卡拉大劇院辭去,巴倫博伊姆成為該院首席客席指揮,繼而於2011年成為該院音樂總監。2011-12樂季,他以莫扎特歌劇《唐·喬凡尼》為該院開幕。

2006年,巴倫博伊姆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約翰·賴特的訪問,製作了五期名為《起初只有聲音》(英語:In the Beginning was Sound)的教育性節目。這檔節目在不同的地方錄製,包括倫敦、芝加哥、柏林和耶路撒冷等地,是一次規模可觀的工程(可參考資訊欄之錄音檔)。同年,在紐約愛樂音樂總監繼任的選拔中,洛林·馬澤爾提名了巴倫博伊姆擔任自己的繼任者,但由於早前在美國工作的不快經驗,巴倫博伊姆婉謝了這份邀請,並表示「現時並不考慮在美國的永久職位」。不過,2008年他轉而在大都會歌劇院登台(在此的初登場),指揮瓦格納的《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慶祝該院第四百五十場歌劇製作。

2009年,巴倫博伊姆首次指揮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在新年賀詞中,他表達了對中東和平的許願。2014年,巴倫博伊姆第二次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登台。

視頻

丹尼爾·巴倫博伊姆 相關視頻

丹尼爾·巴倫博伊姆 第17鋼琴奏鳴曲(暴風雨)
貝多芬《迪亞貝利變奏曲》(丹尼爾·巴倫博伊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