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前身是静生生物调查所和云南省教育厅于1938年7月合作成立的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1950年4月转属中国科学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1953年3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工作站。1959年4月,经国家科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研究所将植物分类与生物地理、植物化学与天然产物研发、野生种质资源保藏与利用、民族植物学与区域展、资源植物研发与产业化这五个方面为重点研究领域。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共有在职职工539人,包括研究员[1]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6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10人;研究系统设置“三室一库”,研究所占地面积5318亩,建有昆明和丽江两个园区。

历史沿革

研究所前身是静生生物调查所和云南省教育厅于1938年7月合作成立的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1950年4月转属中国科学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1953年3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工作站。1959年4月,经国家科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大事记

建所创业时期(1938~1949) 1938年,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和云南省教育厅合办的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成立。

巩固、恢复时期(1950~1976) 1950年,昆明解放后,原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被接收改建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1957年,三幢品字形科研大楼竣工,极大改善昆明工作站的科研硬件条件。1958年,开始筹建昆明植物研究所。1959年,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建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962年,改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分所。1966年,昆明植物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68-1970年,成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分所革命委员会。1970年,整所下放云南省管理,改为云南植物研究所,归口云南省科委领导。1971年,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改为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归口云南省科委和西双版纳自治州双重领导。1976年后,迎来科学的春天,昆明植物所犹如青春焕发,得以迅速复兴。

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时期(1977-1996) 1978年,中国科学院决定收回原属研究所,改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原所革命委员会于1979年撤销,恢复所长制。1987年,中国科学院决定调整云南的生物研究所,将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的群落室与昆明分院生态研究室合并建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研究所,其他部分合并昆明植物所,新建民族植物研究室。1996年底,中国科学院决定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昆明植物所建制分出,昆明生态研究所整所并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科技创新时期(1997~2008) 1997-2001年,昆明植物所领导班子提前换届,任命郝小江为所长,刘培贵、李德铢、杨永平为副所长。2002-2005年,任命郝小江为所长,孙航为常务副所长,刘培贵、李德铢、杨永平为副所长。2006-2008年,任命李德铢为所长,孙航、刘吉开、杨永平、甘烦远为副所长。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5年5月,该所共有在职职工539人。包括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6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10人。科研人员[2]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5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6人,云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2人,有“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1个,云南省创新团队3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俊、孙汉董

国家杰出青年:郝小江、李德铢、刘吉开、杨祝良、孙航、谭宁华、陈纪军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郝小江、刘吉开、陈纪军、邱明华、李德铢、孙航、高立志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刘吉开 郝小江 李德铢 朱华结 杨祝良 李唯奇

高立志 孙航 谭宁华 罗怀容 李艳 郭振华

胡向阳 夏成峰 黎胜红 杨玉荣 熊文勇 秦红波

吴滨 赵金华 刘爱忠 刘莉 章成君

截至2015年5月,该所研究系统设置“三室一库”,即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所级重点实验设施、1个种质资源库;此外,还有1个植物园、2个联合共建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所级重点实验室: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植物园:昆明植物园

共建中心:山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世界农用林业中心)、海盐工程技术中心(浙江省海盐县)

设施资源

截至2015年5月,该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整合所内仪器设备共35 台(套) ,并纳入院大型仪器共享网管理。拥有400 兆、500 兆、600 兆核磁共振仪、液相-离子阱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三重四极杆色谱质谱联用仪、三扇型磁质谱、高压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X-单晶衍射仪、圆二色散光谱仪、数字旋光仪、紫外分光光谱仪、红外分析仪等化学分析仪器设备;DNA 全自动遗传分析仪、Qiaxcel 全自动 DNA/RNA 分析系统、多功能遗传分析系统、基因组分析系统、调制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激光扫描共聚焦生物显微镜、超速离心机、大容量高速冷冻离心机、荧光定量 PCR 仪、流式细胞仪等分子生物学实验设备。此外,中心还配置了 800 兆核磁共振仪、MALDI-TOF-TOF 质谱仪、多套分析&制备型 HPLC-MS 联用仪、以及实验动物全面检测系统等多台套设备。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5月,该所植物标本馆(KUN)馆藏标本140余万份,是全国第二大植物标本馆。标本馆收藏植物标本120 多万份,图书馆藏书27 万册。

院地合作

2015年1月28日,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主任潘富俊教授等一行18人访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15年1月31日,秦岭国家植物园园长彭鸿一行3人访问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14年11月15日至19日,第十届中国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在昆明会展中心举办。

此外,研究所是云南省植物学会和中国植物学会民族植物学分会的挂靠单位,其中云南省植物学会通过了云南省学术性社会团体的等级评估,获得了4A级学会称号。

国际合作

2015年8月31日,昆明植物所与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2015年8月1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戴维斯分校Steven Theg教授访问昆明植物所。

2014年10月24日,英国皇家园艺协会代表团访问昆明植物所。

2014年8月27日,国际水稻研究所Kenneth McNally博士和Michael Thomson博士访问昆明植物所。

科研成就

科研任务承担

年,全所对外争取纵向科研项目总经费3.86亿元,其中,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含联合基金)17项。

科研获奖情况

截至2015年5月,该所发表SCI论文1769篇,其中发表在领域前15%期刊论文523篇;授权各类专利119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技奖励23项,先后获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2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吴征镒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周俊、孙汉董、李德铢先后获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