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央大學」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removed Category:高等普通教育 using HotCat
XND對話 | 貢獻
 
行 1: 行 1:
{{copyedit|time=2019-08-26T09:22:45+00:0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expand|time=2019-08-26T09:22:45+00:00}}
+
|<center>'''中央大學'''<br><img src="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9/10/28/realtime/6995537.jpe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nt=1"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udn.com/news/story/6928/4129733 圖片來自udn]</small>  
'''中央大學''' ,位於台灣桃園市[[中壢]]區。1915年創立至今,歷經100多年的耕耘,目前學生人數約1萬2000人。國立中央大學源於清末兩江總督張之洞在南京籌辦的三江師範學堂。民國四年,正式創校為國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當年的校長郭秉文,師承哲學家杜威,率先在大陸提倡現代教育觀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歷經多次改制與更名,自南高師到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最後定名中央大學。中央大學因規模宏大、院系完整、師資雄厚,為東南學術重鎮,素有「北北大、南中大」之稱。中央大學曾因戰亂頻仍而跋履遷徙:對日抗戰時期,羅家倫校長自南京四牌樓西遷重慶沙坪壩,維持戰時最完整的大學;國共內戰後,中大自南京輾轉在台復校。民國51年,中央大學終得在台復校,初期設址苗栗二坪山,成立「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戴運軌所長接掌校務,於篳路藍縷間奠定學校發展基礎。民國57年遷址中壢雙連坡,恢復大學部並改名為「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民國68年正式復名為「國立中央大學」。<ref>[https://www.ncu.edu.tw/about/history 中央大學]</ref>
+
|}
  
==校史==
+
'''國立中央大學'''(英語譯名:{{lang|e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簡稱'''中大''',是[[中華民國]]一所國立[[綜合大學|綜合型大學]],[[中華民國教育部|政府指定]]最初7所重點[[研究型大學]]之一,目前設有[[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理]]、[[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工]]、[[ 國立 學管理學院| 管理]]、[[國立中央大學資訊電機學院| 資訊電機]]、[[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地球科學]]、[[國立 中央大 學客家學院|客家]]、[[國立中央大學生醫理工學院|生醫理工]]等8間學院,22個學系、54個研究所、8個校屬研究中心、1個聯合研究中心和總教學中心及[[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 學]]
[[File: 中大.jpg| 缩略图|center| 圖片來源: 中央大學]]
 
  
== 享==
+
國立中央大學之前身可追溯到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南京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15年在其原址筹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历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等阶段,最终于1928年5月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時為全國院系最全、規模最大的大學,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高等教育的第一學府,素有「北北大,南中大」之稱。[[中華民國政府]]在[[第二次國共內戰]]失敗後,於1949年撤退到[[臺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2年之後將中央大 學分 為今[[南京大學]]與[[東南大學]]等校,後來於1962年經[[戴運軌]]等校友籌備,[[中華百科全書]]‧1983年典藏版。,初期在[[苗栗縣]]二坪山設「[[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1968年遷址於[[中華民國]][[桃園市]]恢復大學部並改名為「[[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1979年正式復名為「國立中央大學」。
  
[[File:中大1.jpg|缩略图|center|[https://www.dcard.tw/f/cyut/p/227992608 Dcard]]]
+
2022年,[[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公布2022年全球最佳大學排名榜,[[國立臺灣大學]]排名全球第192名,[[國立清華大學]]排第375名,[[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排第587名,[[國立成功大學]] 排第635名,中央大學排第724名,位列全台第五強。
  
==參考 資料==
+
2021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心]](CWU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2022)公布2021年-2022年度全球最佳大學排名榜,國立中央大學名列全球第555名,台灣地區排名僅次於[[國立臺灣大學]]排名全球第90名,[[國立成功大學]]排第331名、[[國立清華大學]]排第382名、[[國立交通大學]]排第455名、[[國立陽明大學]]排第522名以及[[臺北醫學大學]]排第552名,位列全台前七頂尖研究型大學。
 +
 
 +
 
 +
2022[[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公布2021年全球最佳大學排名榜,國立中央大學名列全球第521-530名,台灣地區排名僅次於[[國立臺灣大學]]排名全球第68名、[[國立清華大學]]排第180名、[[國立成功大學]]排第252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排第268名、[[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排第314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排第334名、[[台北醫學大學]]排第407名、[[國立中山大學]]排第412名、[[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排第469名、[[長庚大學]]排第480名,位列全台第11大頂尖研究型大學。
 +
 
 +
===學校===
 +
'''学校'''(或稱[[學院]]) 是一種為[[教師]]及[[學生]]提供[[教学]]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需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但可以總括為[[小學]]、[[中學]]和[[大學]]。小學一般為兒童而設,提供基本教育。學生在完成小學教育後,通常會就讀中學。最後,提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
 +
 
 +
在這些主要學校類型外,在某些國家的學生可能會在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前後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幼兒園]]和[[幼稚園]]為[[幼童|年幼兒童]]而設,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中學生可選擇就讀大學、[[職業學校]]、專科學院或[[神學院]]。某些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另類教育]]。<ref>{{cite web |url=https://oda.hio.no/jspui/bitstream/10642/888/2/802941.pdf |title=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ublisher=Open Digital Archive |access-date=15 May 2014 |archive-date=2016-04-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14015817/https://oda.hio.no/jspui/bitstream/10642/888/2/802941.pdf |dead-url=no }}</ref>
 +
 
 +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某些私立學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作出額外教育,如[[基督教學校]]、[[伊斯蘭學校]]、[[佛教學校]]等。為成人而設的學校更提供專門教育,如[[軍訓|軍事學校]]、[[商學院]],等。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自學|在家學校]]和[[線上學習|線上學校]]等,使教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
 
 +
== 歷史 ==
 +
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於公元597年的[[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国王学校]],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一.<ref>{{Cite web|url=https://www.kings-school.co.uk/about/history/|title=History of the School|website=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language=en|access-date=2019-07-27|trans-title=校史|archive-date=2019-07-2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27070256/https://www.kings-school.co.uk/about/history/|dead-url=no}}</ref>;而[[中国历史|中国]]最早的學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清朝後逐漸出現[[太學]]之類官方辦的學校。
 +
 
 +
== 學校教育的目的 ==
 +
學校教育的目的隨著時代和[[政治]]、[[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
 +
 
 +
在[[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學校[[辟雍]]是[[統治階級]]培養[[貴族|下一代]][[品格教育|品格]]、[[雅乐|禮樂]]、[[閱讀|讀]][[寫作|寫]]和[[軍事]]技巧的場所。
 +
 
 +
但如果學校實行填鴨式教育制度,只會令學生無法吸收知識,違背學校令學生學習不同知識的理念。
 +
 
 +
== 常見的分級 ==
 +
[[欧洲]]的一些地区,[[文理中学|高级中学]]({{lang-en|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和[[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
 
 +
在[[英国]],學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階段前的教育機構,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園]]和小学)和[[中学]]。而這些學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這個機構來管理的。
 +
 
 +
在[[北美]],學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機構,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園、小學、中學(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據招生的學生年齡及地區而定)、[[高級中學|高中]]、[[學院]]、[[大學]]及[[研究生院]]。在[[美國]],从幼稚園到[[高級中學|高中]]的所有學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來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
 
 +
== 常見的分類 ==
 +
在[[英國]]及[[北美洲|北美]],[[學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運作管理的機構,不一定是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系統的一部份。'''學校'''可以專精於某一個領域,例如:經濟[[學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學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於某類學生而設立,如特殊學校、聾啞人士學校等。
 +
 
 +
== 批评與替代 ==
 +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的[[阶级]]结构再製機制。
 +
 
 +
学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學校]]或其他[[另類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學]],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而不去上学。
 +
 
 +
== 動物學校 ==
 +
[[動物學校]]是訓練動物的機構,有些學校訓練一般的生活常規,有些則教導專業的導盲技術。
 +
 
 +
== 現代學校 ==
 +
在現代,學校仍然是傳授知識及技能的重要場所,但因為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使部分的學生為了文憑而打混摸魚。加上部分教師認為只需把他所瞭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足夠,而忽略教導[[倫理]][[道德]],及正確的[[價值觀]]給學生。
 +
 
 +
== 校園設施 ==
 +
* [[教室]]
 +
* [[禮堂]]
 +
* [[自修室]](可能和圖書館併設)
 +
* [[图书馆]]及閱讀角
 +
* [[體育館]]及[[操場]]
 +
* [[電腦教室]]及語言教育室
 +
* [[实验室]]
 +
* [[办公室]]([[校长]]室、教員室、總務部及校務處)
 +
* [[會議室]]
 +
* [[校工]]([[交流生]])[[宿舍]]
 +
* [[學生輔導室]]
 +
* [[天台]][[花園]]
 +
* [[福利社]]
 +
 
 +
== 參見 ==
 +
等級分類
 +
* [[初等教育]]
 +
* [[成人教育]]
 +
* [[課程]]
 +
* [[補習班]]
 +
* [[家庭教育]]
 +
* [[義務教育]]
 +
學校分類
 +
* [[私立學校]]
 +
* [[寄宿學校]]
 +
* [[預科學校]]
 +
* [[音樂學院]]
 +
* [[语言学校]]
 +
* [[鄉校]]
 +
學校組成
 +
* [[校園]]
 +
* [[校車]]
 +
* [[校友]]
 +
* [[校友會]]
 +
 
 +
==  參考 文獻 ==  
 
{{reflist}}
 
{{reflist}}
[[category:大專院校]]
+
[[Category:大專院校 ]]

於 2021年12月1日 (三) 23:05 的最新修訂

中央大學
圖片來自udn

國立中央大學(英語譯名: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簡稱中大,是中華民國一所國立綜合型大學政府指定最初7所重點研究型大學之一,目前設有管理資訊電機地球科學客家生醫理工等8間學院,22個學系、54個研究所、8個校屬研究中心、1個聯合研究中心和總教學中心及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

國立中央大學之前身可追溯到清末兩江總督張之洞在南京籌辦的三江師範學堂。1915年在其原址籌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歷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等階段,最終於1928年5月定名為國立中央大學。時為全國院系最全、規模最大的大學,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高等教育的第一學府,素有「北北大,南中大」之稱。中華民國政府第二次國共內戰失敗後,於1949年撤退到臺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2年之後將中央大學分為今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校,後來於1962年經戴運軌等校友籌備,中華百科全書‧1983年典藏版。,初期在苗栗縣二坪山設「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1968年遷址於中華民國桃園市恢復大學部並改名為「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1979年正式復名為「國立中央大學」。

2022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公布2022年全球最佳大學排名榜,國立臺灣大學排名全球第192名,國立清華大學排第375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排第587名,國立成功大學排第635名,中央大學排第724名,位列全台第五強。

2021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心(CWU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2022)公布2021年-2022年度全球最佳大學排名榜,國立中央大學名列全球第555名,台灣地區排名僅次於國立臺灣大學排名全球第90名,國立成功大學排第331名、國立清華大學排第382名、國立交通大學排第455名、國立陽明大學排第522名以及臺北醫學大學排第552名,位列全台前七頂尖研究型大學。


2022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公布2021年全球最佳大學排名榜,國立中央大學名列全球第521-530名,台灣地區排名僅次於國立臺灣大學排名全球第68名、國立清華大學排第180名、國立成功大學排第252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排第268名、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排第314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排第334名、台北醫學大學排第407名、國立中山大學排第412名、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排第469名、長庚大學排第480名,位列全台第11大頂尖研究型大學。

學校

學校(或稱學院) 是一種為教師學生提供教學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需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但可以總括為小學中學大學。小學一般為兒童而設,提供基本教育。學生在完成小學教育後,通常會就讀中學。最後,提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

在這些主要學校類型外,在某些國家的學生可能會在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前後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幼兒園幼稚園年幼兒童而設,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中學生可選擇就讀大學、職業學校、專科學院或神學院。某些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另類教育[1]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學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某些私立學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作出額外教育,如基督教學校伊斯蘭學校佛教學校等。為成人而設的學校更提供專門教育,如軍事學校商學院,等。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學校線上學校等,使教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歷史

位於英國東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於公元597年的國王學校,可能是現存最古老的學校之一.[2];而中國最早的學校,據估計是在周朝。清朝後逐漸出現太學之類官方辦的學校。

學校教育的目的

學校教育的目的隨著時代和政治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

中國歷史上的周朝,學校辟雍統治階級培養下一代品格禮樂軍事技巧的場所。

但如果學校實行填鴨式教育制度,只會令學生無法吸收知識,違背學校令學生學習不同知識的理念。

常見的分級

歐洲的一些地區,高級中學英語:Gymnasium)是中學的一種,入學的學生一般成績較突出。在德國,十三年級之後(一些地區是十二年級),將完成高級中學學習並參加德國大學入學考試(Abitur)(在奧地利瑞士稱為Matura考試)。

英國,學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階段前的教育機構,大致上可以被分為小學(有時進一步區分為幼稚園和小學)和中學。而這些學校是由女王教育檢查員(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這個機構來管理的。

北美,學校是指所有級別的教育機構,包含以下所有機構:幼稚園、小學、中學(即初級中學,英文稱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據招生的學生年齡及地區而定)、高中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在美國,從幼稚園到高中的所有學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來監督的。許多早期的美國公立學校都是單間學校,一位老師在一間教室裡面教7個年級的學生。20世紀20年代起,單間學校被整理為多教室的學校,越來越多學校提供了校車運送學生。

常見的分類

英國北美學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運作管理的機構,不一定是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系統的一部份。學校可以專精於某一個領域,例如:經濟學院(如倫敦經濟學院)、舞蹈學校或記者學校。也可能基於某類學生而設立,如特殊學校、聾啞人士學校等。

批評與替代

在整個20世紀,傳統的學校受到廣泛的批評。法國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別:對品味評價的社會批判》中說明了學校階級結構再製機制。

學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責對孩子的學習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勵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它使孩子產生恐懼。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學校或其他另類教育,其他人喜歡在家自學,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而不去上學。

動物學校

動物學校是訓練動物的機構,有些學校訓練一般的生活常規,有些則教導專業的導盲技術。

現代學校

在現代,學校仍然是傳授知識及技能的重要場所,但因為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使部分的學生為了文憑而打混摸魚。加上部分教師認為只需把他所瞭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足夠,而忽略教導倫理道德,及正確的價值觀給學生。

校園設施

參見

等級分類

學校分類

學校組成

參考文獻

  1. 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DF). Open Digital Archive. [15 Ma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4-14). 
  2.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7)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