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员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1]组成,具有政治联盟的特点,是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

基本情况

1927年5月,着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酝酿组织新的政党——中华革命党。1930年8月9日,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会议通过了《政治主张》,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干部会,邓演达被选为总干事,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31年,邓演达在上海被反动派逮捕,11月惨遭杀害,党的组织受到严重的挫折。但党内以黄琪翔为首的坚定分子并未停止战斗。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11月10日,临时行动和会在九龙召开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以反蒋联共抗日为总方针,推选黄琪翔为总书记。

1941年3月,参与发动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6年5月,中央机关由重庆迁到上海。同月,在重庆成立了四川省干部会。

1947年2月3日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国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通过了党的《章程》以及《关于党的纲领、路线和基本方针的决定》;选举章伯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邱哲等25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彭泽民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韩卓仙等10人组成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发表宣言,谴责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扶持下疯狂发动内战,破坏和平建国的罪行,呼吁“全国同胞及民主党派共同推进团结、实现和平统一,建立独立自强之中国。”同年3月,农工党在四川重庆成立了重庆市党部并以“四川干部会”的名义进行活动。1948年5月,响应中共关于召开新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1949年1月,农工党参加了筹备新政协工作。同年9月,农工党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

早在1928年,农工党的前身——中华革命党就开始在四川发展,以岷江大学为基地,培养骨干。当时的主要负责人是岷江大学校长黄子谷。1938年冬,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央由汉口迁重庆,以半山新村3号为中央机关的联络点,组织活动主要集中在重庆和成都两市。1946年5月,正式成立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四川干部会,黄朋豪任主任委员。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于1947年2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后,农工党重庆市党部于同年3月成立,由王继善任主任委员,有党员一百多人。这一时期,在重庆的农工党员积极开展活动,迎接解放。

1950年3月,农工党在四川成立了重庆市整理党务委员会(后改为重庆市临时工作委员会)。成都市、川东区、川南区、川北区的党务均属重庆市临时工作委员会管辖,并着手进行组织整顿和党员登记工作。当时全省地方组织只有重庆、成都两个,共有党员200人。1950年8月,原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行署合并为四川省后,陆续在成都、重庆、自贡、内江等地发展党员。随着组织的壮大,1953年3月,农工党四川省工作委员会在成都成立,中央特派员夏康农任主任委员。1956年12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产生了农工党四川省第一届委员会,刘星垣任主任委员,刘宗宽、邓作楷、郭仲衡、周绪德任副主任委员。1958年10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产生了农工党四川省第二届委员会。刘星垣任主任委员,邓作楷、周绪德任副主任委员。1962年7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产生了农工党四川省第三届委员会。刘星垣任主任委员,邓作楷、周绪德、唐阳春任副主任委员,赵去非任秘书长。“文革”中,农工党四川省委会被迫停止了一切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工党四川省各级组织恢复活动。各级组织坚持贯彻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的方针,加强组织建设,以大中城市为主,中上层为主,医疗卫生界为重点,吸收新成员,使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1979年12月,农工党四川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产生了农工党四川省第四届委员会。刘云波任主任委员,吴应琪、郎育三、杜琼书、刘宗宽、刘承志、杨云书、赵去非任副主任委员,赵去非兼秘书长。1984年4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产生了农工党四川省第五届委员会。刘云波任主任委员,杜琼书、刘承志、杨云书、李克光、韦思琪、张光于任副主任委员,杨云书兼秘书长。1988年6月,农工党四川省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产生了农工党四川省第六届委员会。李克光任主任委员,刘云波任名誉主任委员,韦思琪、刘承志、杨云书、张光于、刘敏如任副主任委员,易明昭任秘书长。1992年6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产生了农工党四川省第七届委员会。李克光任主任委员,韦思琪、张光于、易明昭、唐运张任副主任委员,易明昭兼秘书长。1997年5月,农工党四川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产生了农工党四川省第八届委员会。唐运张任主任委员,刘云波、李克光任名誉主任委员,张光于、易明昭任名誉副主任委员,刘敏如、刘晓峰、梁德荣、许震环、李恒明、王正荣任副主任委员,陈久康任秘书长。2002年4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选举产生了农工党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刘晓峰任主任委员,李克光、唐运张任名誉主任主委,易明昭、张光玗任名誉副主任委员,王正荣、侯一平、张庆文、李国友、韩盛玺任副主任委员,钟勤建任秘书长。2007年4月,农工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选举产生了农工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刘晓峰任主任委员,王正荣、侯一平、钟勤建、张庆文、李国友、韩盛玺任副主任委员,夏华祥任秘书长。2011年5月,农工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通过了刘晓峰同志因调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辞去农工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的决定,并选举王正荣同志为农工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2012年6月,农工党四川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选举产生了农工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王正荣任主任委员,侯一平、钟勤建、张庆文、夏华祥、罗良娟、景世刚、姚进任副主任委员,邓蓉玲任秘书长。截止2012年9月底,全省共有13个市级委员会,2个县级委员会,55个省直总支、支部。党员6955人,其中医卫界4129人,占59%,文教界1059人,占15%,科技界672人,占10%,其他界别1095人,占16%。建有成都、绵阳、德阳、乐山、攀枝花、宜宾、自贡、内江、广元、遂宁、达州、巴中、泸州等13个市级委员会。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赋予民主党派的光荣使命。农工党全省各级组织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予以高度的重视。近五年来,农工党全省各级组织的负责人多次应邀参加中共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统战部等有关部门召开的座谈会、协商会、工作汇报会、情况通报会以及各种形式的考察、调研活动,分别就四川省和各地的大政方针、政府工作、地方法规草案、经济建设等建言献策,得到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好评。

近五年来,农工党四川省委就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制订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促进四川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天府新区建设、公立医院改革、食品安全[2]、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开展深入调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若干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资料翔实,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采纳,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截止2012年9月底,全省农工党员在各级政府司法机关担任实职的43人,受聘担任各类特约人员的107人,有各级人大代表114人,各级政协委员674人。

近五年来,农工党四川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党员,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四川,立足农工党界别特点,开展了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省委会积极开展“农宜合作”,就宜宾市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多方面的调研,提出了若干重要建议,同时,向宜宾市筠连、长宁等县捐赠药品、助学金,捐资修建饮水工程等,切实帮助农民群众。省委会还与省人口计生委等单位联合,举办培训班,培训基层计生骨干;在阿坝州、绵阳市等地震灾区开展再生育技术服务活动。在支边扶贫和咨询服务活动方面,全省农工党各级组织对16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定点帮扶,并积极开展“三下乡”、“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和扶贫帮困活动。近五年来,全省各级组织共举办各类讲学135次,捐资助学110多万元,向贫困地区捐赠药品和医疗器械价值1390余万元。近年来,农工党四川省委会一些社会服务工作品牌逐步确立,如“霞光书屋”、“绿色江河环境监测”等,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11年,农工党四川省委会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省广大农工党员,特别是医护、防疫工作者,交通、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将个人生命安全置之度外,冒着频繁发生余震的危险,深入地震极重灾区,投入紧张繁重的抢险救灾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据不完全统计,在地震发生后参加极重灾区抢险救灾的党员就有近2000名,广大党员还以交纳特殊党费、捐献和协调捐献救灾物资等多种形式奉献爱心。四川省600多名党员荣获农工党中央、国家部委和地方各级表彰,农工党省委会、12个市委会和50多个基层组织荣获各级“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历史沿革

农工党四川省委成立于1953年3月23日,其前身为“农工重庆市整理党务委员会(后改为农工重庆临时工作委员会)”,统一负责领导省辖范围党务工作。1956年12月至1962年7月,先后三次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组成1-3届委员会;1966年8月至1978年2月,被迫停止一切活动;1978年2月,宣布成立省委临时领导小组,逐步恢复组织活动;1980年1月至今,先后七次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并组成了各届委员会。现由第十届委员会领导全省范围内党务工作。截止2007年12月底,全省共有12个市级委员会,2个县级委员会,29个省直总支、支部。党员5670人,其中文教界746人,占13%,科技界592人,占10%,医卫界3552人,占62%,其他780人,占15%,中高级知识分子占91%以上。

1946年5月,农工党四川省的领导机构为“四川干部会”。干部会由黄朋豪等9人组成,以重庆市白象街通惠轮船公司为主要活动地点。

1950年1月,成立农工重庆市党务整理委员会,地址:重庆市民族路蓝家巷特7号。整委会设秘书组、人事组、学习组和专职主委;3月26日改为重庆市临时工作委员会,地址不变。

1951年7月11日,成立农工党重庆市工作委员会,地址:重庆市韦家院坝14号。委员会设秘书组、人事组、学习组。

1953年3月21日,成立农工党四川省工作委员会。省工委设组织处、宣传处、秘书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8名,办公地点:成都市长发街38号。

1956年12月,选举产生农工党四川省第一届委员会,省委设组织部、宣传部、秘书处。配备专职干部12名。办公地点:成都市实业街25号。

1958年10月,选举产生农工党四川省第二届委员会,省委设组织部、宣传部、秘书处。配备专职干部12名。

1962年7月,选举产生农工党四川省第三届委员会,省委设组织部、宣传部、秘书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40名,其中:省委机关12名、成都市委机关8名、重庆市委机关14名、直属内江支部1名。办公地点:成都市实业街25号。

1978年2月,成立农工党四川省临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办公地点:成都市枣子巷省社会主义学院内。

1980年1月,选举产生农工党四川省第四届委员会,省委设组织处、宣传处、办公室。办公地点:成都市枣子巷省社会主义学院内。

1984年4月,选举产生农工党四川省第五届委员会,省委设组织处、宣传处、办公室、咨询服务办公室、三胞联络工作委员会。办公地点:成都市白丝街33号。

1988年6月,选举产生农工党四川省第六届委员会,省委设组织处、宣传处、办公室、社会服务处和三胞、妇女、咨询等3个工作委员会。办公地点:成都市白丝街33号。

1992年6月,选举产生农工党四川省第七届委员会,省委设组织处、宣传处、办公室、社会服务处和三胞、妇女、政策研究等3个工作委员会。办公地点:成都市白丝街33号。

1997年5月,选举产生农工党四川省第八届委员会,省委设组织处、宣传处、办公室、社会服务处、研究室和三胞、妇女等2个工作委员会。办公地点:成都市白丝街33号。

2002年4月,选举产生农工党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省委设组织处、宣传处、办公室、社会服务处、研究室和三胞、妇女、咨询服务、参政议政委员会及省直属基层组织工作委员会。办公地点:成都市白丝街33号。

2007年4月,选举产生农工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省委设组织处、宣传处、办公室、社会服务处、研究室和三胞、妇女、咨询服务、参政议政委员会及省直属基层组织工作委员会。办公地点:成都市白丝街33号。

历届代表大会情况

1956年12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党员代表100名,选举产生第一届省委委员17名。

主任委员:刘星垣,副主任委员:刘宗宽、邓作楷、郭仲衡、周绪德,常务委员:刘星垣、刘宗宽、邓作楷、郭仲衡、周绪德、吴应琪、李斯炽、李散之、付 濬

1958年10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党员代表110名,选举产生第二届省委委员17名。

主任委员:刘星垣,副主任委员:邓作楷、周绪德,常务委员:刘星垣、邓作楷、周绪德、唐阳春、付 濬、吴应琪、李散之

1962年7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党员代表78名,选举产生第三届省委委员21名。

主任委员:刘星垣,副主任委员:邓作楷、周绪德、唐阳春,常务委员:付 濬、刘云波(女)、吴应琪、罗竞忠、李散之

1979年12月,农工党四川省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党员代表80名,选举产生第四届省委委员27名。

主任委员:刘云波(女),副主任委员:吴应琪、郎育三、杜琼书(女)、刘宗宽、赵去非、刘承志、杨云书,常务委员:冯天爵、刘云波(女)、刘承志、刘宗宽、杨云书(女)、吴应琪、杜琼书(女)、张光玗(女)、张锡君、郎育三、祝允丰、赵去非、黄天启,秘书长:赵去非(兼)

1984年4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党员代表143名,选举产生第五届省委委员41名。

主任委员:刘云波(女),副主任委员:杜琼书(女)、刘承志、杨云书(女)、李克光、韦思琪、张光玗(女),常务委员:韦思琪、冯天爵、刘云波(女)、刘承志、刘敏如(女)、杜琼书(女)、李克光、易明昭、杨云书(女)、张光玗(女)、张家昌、张锡君、祝允丰、郎育三、喻登荣,秘书长:杨云书(女)兼

1988年6月,农工党四川省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党员代表169名,选举产生第六届省委委员49名。

名誉主任委员:刘云波(女),主任委员:李克光,副主任委员:韦思琪、刘承志、杨云书(女)、张光玗(女)、刘敏如(女),常务委员:韦思琪、刘承志、刘敏如(女)、李克光、李恒明(女)、张光玗(女)、张家昌、张眸、吴大登、杨云书(女)、杨成忠、杨如兰(女)、易明昭、郁文骏、罗宏瑜(女)、唐运张、喻登荣,秘书长:易明昭

1992年6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党员代表166名,选举产生第七届省委委员57名。

名誉主委:刘云波(女),主任委员:李克光,副主任委员:韦思琪、易明昭、张光玗(女)、刘敏如(女)、唐运张,常务委员:韦思琪、向正、朱尚权、刘敏如(女)、李克光、李恒明(女)、张光玗(女)、张家昌、吴大登、杨如兰(女)、杨成忠、易明昭、郁文骏、罗宏瑜(女)、罗荣汉、唐运张、喻登荣,秘书长:易明昭(兼)

1997年5月,农工党四川省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党员代表177名,选举产生第八届省委委员55名。

名誉主委:刘云波(女)、李克光,名誉副主委:易明昭、张光玗(女),主任委员:唐运张,副主任委员:刘敏如(女)、刘晓峰、梁德荣(女)、许震环、李恒明(女)、王正荣,常务委员:唐运张、刘敏如(女)、刘晓峰、梁德荣(女)、许震环、李恒明(女)、王正荣、陈久康、郁文骏、杨如兰(女)、王锡寿、赵显沛、张心廉、张荃、赵昌宗、陈永乐(女),秘书长:王正荣

2002年4月,农工党四川省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党员代表188名,选举产生第九届省委委员57名。

名誉主委:李克光、唐运张,名誉副主委:易明昭、张光玗(女),主任委员:刘晓峰,副主任委员:王正荣、侯一平、张庆文(女)、李国友、韩盛玺,常务委员:王正荣、刘晓峰、张荃、张庆文(女)、张心廉、李国友、汪正芳(女)、罗凤林(女)、罗良娟(女)、姚进、赵昌宗、赵显沛、侯一平、胡家正、钟勤建、唐伟、黄大贵、韩盛玺、谭万信,秘书长:钟勤建

2007年4月,农工党四川省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党员代表233名,选举产生第十届省委委员62名。

主任委员:刘晓峰,副主任委员:王正荣、钟勤建、侯一平、张庆文(女)、李国友、韩盛玺,常务委员:马增林、王 永、王正荣、刘晓峰、张庆文(女)、张汝林、 张国华、 李国友、 沈其霖、 陈玉春、罗凤林(女)、罗良娟(女)、侯一平、 姚 进 、胡家正、钟勤建、 唐 伟、 夏华祥、 黄大贵、 景世刚、 韩盛玺,秘书长:夏华祥

2011年5月,农工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通过了刘晓峰同志因调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辞去农工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的决定,并选举王正荣同志为农工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2年6月,农工党四川省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党员代表255名,选举产生第十一届省委委员64名。

主任委员:王正荣,副主任委员:侯一平、钟勤建、张庆文(女)、夏华祥、罗良娟(女)、景世刚、姚进,常务委员:王永、王正荣、邓蓉玲(女)、冯俭、刘玉萍(女)、刘政、何延政、吴桂华(女)、张庆文(女)、张汝林、李国友、沈其霖、陈玉春、经伟宪(女)、罗凤林(女)、罗良娟(女)、侯一平、姚进、胡家正、钟勤建、夏华祥、徐武斌、景世刚、谢天佑、魏彦玉,秘书长:邓蓉玲(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