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国亚太7号

来自 中国政府网 的图片

中国亚太7号香港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下称“亚太通信”)运营的一颗商业通信卫星,主要功能是为大家提供电视传输、卫星通信服务,以及电视直播和跨洲际通信广播服务[1],服务范围涵盖亚非欧及澳大利亚等地区。

目录

商业卫星的旅程

亚太7号自述

我2012年3月31日在西昌被“长征三号乙”发射升空,在浩瀚的太空默默地服务了一年零两个月,如果不出意外,我将在当年被我顶替的亚太2R卫星所在的东经76.5°上空继续工作满剩下的十余年。然而,最近因为我被美军租用的消息,我被推上了前台。

引发激烈讨论的同时,很多人对我的出身、身价和运营情况很感兴趣,在这里,我不妨通过《中国经济周刊(微博)》向大家介绍一下,一颗商业卫星从出生到成为“太空[2]垃圾”的“生命旅程”。

卫星都是“高端定制”

我是一颗中国卫星,是亚太通信旗下亚太系列卫星的一分子,亚太通信是亚太卫星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亚太控股”,1045.HK)的全资子公司,而亚太控股的大股东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占股比例为62.09%。

但我出生在法国,由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Thales Alenia Space)制造。这家公司与我的“哥哥”亚太6号的制造商法国阿尔卡特宇航公司有血缘关系。2005年6月,亚太6号升空两个月后,阿尔卡特宇航公司与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合并组成阿尔卡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公司后来被卖给泰雷兹集团。我们亚太系列卫星,有好几颗都与法国的这家公司有缘。

不过,亚太5号不一样,它由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制造,平台不同。

因为公司没有生产卫星的能力,亚太通信旗下的卫星都是向卫星制造商采购而来。据研究国外航天发展的蒋宇平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卫星制造商、卫星发射商和卫星运营商,大多是分离的,曾经的美国休斯网络系统公司,既制造卫星又运营卫星,后来干脆把卫星制造部门卖给了波音公司,毕竟这是不同的业务,专业分工比较细。当然,也有一些情况是母公司下边有好几个子公司,有的负责制造,有的负责运营。”

而且,和衣服、包不同,一般而言,卫星的身形、结构都是“定制”的,卫星制造商根据客户的设计,安排生产和建造,因此价位也不统一。

亚太控股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卢建恒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亚太控股的设计主要考虑“卫星的覆盖区、转发器数量,天线、联络备份软件,以及地面控制系统”。但对于我的造价,他却表示不便透露。

我们被制造完成后,一般以“在轨交付”的商业模式完成所有权交接,而不是制造商生产完事、拿钱走人。一位不愿具名的航天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在轨交付是制造商完成卫星生产订单后,联合卫星运营商,选择发射服务商,将卫星发射到轨道上,然后再将卫星正式交付给运营商。

然而,上了火箭不代表就进了保险箱,发射工程中或是在入轨后,出现天线、太阳帆板展开故障也是有可能的。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就要用上备份星。据上述航天专家介绍,有时候,制造卫星的同时,还会研制备份星。几颗卫星形成卫星星座,这其中有几颗工作星,几颗备份星,如果某颗卫星出现故障,备份星便可以填补空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故障后再发射备份星。

此外,我们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当年制造我们的厂商也不能撒手不管。我们如果要调整姿态和轨道,这些都需要制造商的技术支持,相当于售后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