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营市东营区景苑幼儿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东营市东营区景苑幼儿园山东省示范幼儿园、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东营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幼儿园占地总面积 14951平方米,建筑面积7883.54平方米,用能人数784人,2023年能耗总量29.82吨标准煤,用水总量1767立方米,人均综合能耗38.04千克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耗3.78千克标准煤,人均用水量2.25立方米/人。现有16个教学班,师幼共800余人。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不断构建“自然、环保、创造”的垃圾分类[1]园本课程。在实践研究中,着力完善设施设备,注重行为培育,开展酵素、堆肥、环保回收日等主题活动,不断总结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方法,探索创新模式,将垃圾分类做实,取得良好成效。引进末端处理现代化设备,将垃圾变废为宝,费用用于帮扶贫困儿童

措施推进

(一)加强统筹部署,实现垃圾分类新常态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出台《景苑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景苑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标准》,成立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建立“青藤”环保工作室,下设课程部、督察部、“光盘”部三个部。

工作室架构

二是健全分类模式。扎实推行“桶长制”分类模式,成立自上而下的“三级桶长”梯级管理模式,即一级桶长由分管后勤的园长担任,负责全园垃圾分类活动开展;二级桶长由中层教师担任,监督片区垃圾分类工作;三级桶长由班级、保洁、食堂人员担任,负责所在区域的垃圾正确分类,一周一评比。

桶长负责制

三是建立分类台账。实行专人管理,记录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并建立电子资源包,包括垃圾分类机制、垃圾分类方案、上级政策文件、垃圾游戏[2]课程等七项内容。

电子资源包

(二)强化设备管理,构建垃圾分类新格局

一是推进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建立校园垃圾分类集中投放室和升级集中投放亭,设置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教点,在教室、走廊统一配备可拼接的分类垃圾桶,确保垃圾桶的标识正确和有序管理。

二是实施投放标签追踪机制。自2020年起,统一订制、发放班级和办公室标签,通过垃圾袋口贴标签方式,实现垃圾投放的溯源和跟踪,从垃圾源头规范分类,提高正确率。

三是实行集中定点定时投放。以班组为单位建立账号开展回收活动。小程序中垃圾分类收益的可视化,激发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除日常生活中的分类外,每周定期开展专项回收,强化孩子们对于垃圾回收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注重环保的好习惯。

垃圾分类定点回收

(三)“课程化”实践,拓宽垃圾分类新路径

一是课程互研驱动垃圾分类。专设垃圾分类教研组,从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游戏等方面入手,研发出以儿童为立场的垃圾分类课程,目前已形成教育活动教案98篇,包括小班30篇、中班32篇、大班36篇,编辑成垃圾分类园本教育案例集。班级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制定活动目标,目前小班能够认识垃圾60种,中班120种,大班180种。

二是游戏化活动带动垃圾分类。开展垃圾分类教具比赛,通过集体研讨,动手创作,把废旧材料变成教具玩具,在提升废旧物品再利用的同时,提高了幼儿学习垃圾分类的兴趣。共创新设计玩具42个,经过评比评选出一等奖12名,幼儿园对一等奖玩具进行二次研创,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好玩和益智因素,定制了独一无二的景苑专利垃圾分类玩具。

幼儿垃圾分类游戏

三是主题活动促动垃圾分类。开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国旗下垃圾分类主题演讲、绿色环保主题绘画等活动,与此同时,强化与社会、家庭的结合开展“大手牵小手”社会实践活动。

(四)丰富多元活动,激活垃圾分类新图景

一是建设“无废校园”。尝试“酵素制作”的科教融合探索,实现了厨余垃圾“零出园”。每天加点后的果皮成为酵素制作的原料,制作好的酵素则当做肥料用以滋养花卉,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垃圾回收再利用的乐趣。

制作酵素活动

垃圾回收活动

二是开展“光盘行动”。组织全体师幼和家长开展“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活动,教师签订“光盘”承诺书,孩子们实行自助取餐、自主定量,做到“吃多少取多少”;教师实行“便签餐盒”的形式,食堂按需进行打饭,既保证了师生吃饱吃好,又从源头上减少了浪费。

(一)分类意识显著提升。实施垃圾分类课程化以来,小班幼儿认识垃圾60种,中班120种,大班180种以上,设计垃圾分类玩教具42个。通过参与垃圾分类实践课程,师生共同提升了垃圾分类意识,养成了垃圾分类习惯,形成了环保生活的理念。

(二)示范效应逐步显现。通过小手拉大手,实现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开发的“垃圾分类”游戏课程资源中,垃圾分类游戏化做法已在全省、市范围内推广,为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活动提供了优秀范本。

(三)经济效益明显改善。通过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化措施,园所垃圾产生量减少20%,废纸回收率达95%以上,家庭废电池、饮料瓶回收率达90%以上,幼儿园年均节约用纸、用水资金10000元以上。

经验总结

景苑幼儿园从管理保障、设施配备、课程实践、多元活动入手,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一)领导重视,夯实工作基础。将垃圾分类纳入日常教育课程,设立环保工作室,创新管理模式,明确岗位职责,推动工作有序开展。

(二)督促引导,推动工作落实。加强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通过垃圾袋的二维码从源头追溯,精准定位到每一个班级。设立垃圾分类督导员,进行日常检查和统计,定期通报各班级落实情况。

(三)创新模式,打造特色课程。根据幼儿兴趣与需求,将国家环保课程、地方校本课程、特色社团课程有机结合,形成“垃圾分类”“光盘行动”“酵素制作”“废旧物品组合创新”等特色课程。

(四)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志愿服务的开展,引导干部职工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者、宣传者、推广者,促进全体教师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争作表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