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位于袁崇焕出生地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占地4.8万多平方米,依傍东江,遥望榴花,湖光柳色,风景旖旎。是以崇焕故里为依托的纪念性专题博物馆,主要以收藏、研究、展示袁崇焕文化、弘扬袁崇焕爱国精神的场馆。园内现有有牌坊、袁崇焕石雕像[1]、袁督师祠、袁崇焕传记浮雕、故居、衣冠冢、三界庙等景点。专题陈列展“一代督师袁崇焕”位于袁督师祠内。园内亭台楼阁、曲径回廊、翠瓦朱檐,错落有致,春有石榴火红鸟语花香,夏有波光涟漪荔熟蝉鸣,秋有丹桂飘香绿竹幽兰,冬有山茶含丹池鱼戏水。

概述

2007年04月25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迟浩田将军专程到袁崇焕纪念园参观。迟浩田将军表示:“咱们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自古以来可以说是英雄豪杰辈出,袁崇焕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英雄,我们岳飞、袁崇焕都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褒有贬,经历坎坷,但是最终一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历史是公正的。”并亲手为纪念园写下了“护国爱民、英名永辉”的题字,高度评价民族英雄袁崇焕一生忠于国家、在民族大义面前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园内袁崇焕塑像由享誉国际的雕塑大师潘鹤教授精雕细琢而成,气宇轩昂,威震九天,重现了伟人昔日雄风;十九幅袁崇焕传记浮雕精镂细凿,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记载了伟人峥嵘岁月;三界庙、袁督师祠结构精巧,典雅隽秀,蔚为壮观,是国内罕见的露天木质结构建筑;袁崇焕故居古色古香,袁崇焕“衣冠冢”古幽肃穆。园内曲径回廊、钟亭鼓阁、池馆水榭,错落有致,既有花香荔熟雀噪蝉鸣、湖光潋滟的自然风光,亦有儒雅悲壮的诗赋碑文。该园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胜地。

相关景点

点将台

在点将台上的本园的标志物——袁崇焕石雕像,以花岗岩[2]为材质,高15米,重约300吨,由着名雕塑家潘鹤大师耗时14个月雕刻而成。袁崇焕身披战袍,抚胸按剑,背枕南天,北面辽陲,仰天长啸,壮志犹存,尽显昔日雄风。石像脚下的石基上刻着“擎天一柱”四个大字,由袁汝南堂宗亲会的成员、书法家袁鸿枢老人在2002年94岁时所题写。明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挥兵直攻辽东,挑起宁远大战。袁崇焕临危受命,避开金兵能骑善射的特长,发挥自己高城大炮的优势,大败努尔哈赤。凤雁传捷报,朝廷上下,一片欢腾,袁崇焕被提升为右剑都御史。民间传说,明熹宗高兴之余,赐封袁崇焕为“擎天一柱”,将他喻为大明的柱石。

崇焕故居

崇焕故居位于园内的东侧,是一座翠瓦朱檐的仿四合院式院落,于2001年由市、镇、村和袁氏宗亲捐资修建。门外有袁崇焕身着戎装策马扬鞭的铜像。故居大门匾额上题“司马第”三字,匾额下的“袁崇焕故居”牌匾由孙中山副官张猛夫人潘景晴女士题写,“两旁有木刻对联:“是为豪士之闲士,不读黄农以下书”。院中有一凉亭,亭上挂有“听雨”匾额,故称为“听雨亭”。故居面积不大,陈列简朴,可见袁督师的清廉生活。

三界庙

三界庙是水南十八坊中着名的古建筑。1627年袁崇焕辞官还乡,适逢三界庙重修,袁崇焕一直推崇唐代名臣魏征“仗义执言”的思想,他捐资出力,并且挥笔写下了着名的《重修三界庙疏》。据《东莞县志》记载,三界庙原址在现水南村委会旁的东江边,1958年被大水冲毁。园内的三界庙建成于2003年,为五开间三进两廊式结构,正门南向,青砖青瓦红石地基红石柱,屋檐高低错落有致。整个庙宇气势磅礴,雄伟壮丽,方朴威严。第一进为大门,大门正上方正楷横批“山门”,两侧各有两根红色石柱。第二进为庙堂“三界庙”,供奉唐代名相魏征,为三界菩萨。第三进是一座廊檐飞翘,肃穆庄严的袁督师祠。庙内西南侧与一条蜿蜒的休憩长廊毗邻,东北面侧同一道长长的传记浮雕长廊相伴。19幅传记浮雕长达76米,精镂细凿,造型立体,一图一史,完整记录了袁督师的峥嵘岁月。

衣冠冢

佘家小院的后方,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树中掩映着袁崇焕的衣冠冢。新中国成立之际,毛泽东主席曾明确批示,保护袁崇焕祠墓。但文化大革命时,墓、祠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东莞相关部门派员到北京与守墓人佘幼芝女士合力修缮将袁崇焕祠、墓;中山大学莞籍教授提出要求把墓迁回东莞,但囿于各方面因素而未果。后经守墓人佘家同意,于2002年水南村根据北京的袁崇焕墓在东莞石碣水南村袁屋墩上修建了袁崇焕衣冠冢,以方便海内外人士拜祭。这是一座庄严的衣冠冢,原版复制了北京袁崇焕墓的“有明袁大将军墓”的碑文。袁墓旁边立着第一代守墓人佘义士和第十八代守墓人佘焦平的雕像,两旁是石将领、石马、石狮和石羊。袁崇焕衣冠冢一侧,是佘义士的衣冠冢,一派古幽肃穆,寓意袁崇焕将军魂归故里,佘义士长伴英灵。

红夷大炮

点将台下东侧的草地上放着一门被皇帝加封尊号为安国平辽靖虏大将军的红夷大炮,复制了当年袁崇焕试用过的红夷大炮。整个炮管长3米,口径1325毫米,炮身铸有六道箍,火门位于炮管后部,尾盖形状像覆盂,炮管中部两侧各铸一直炮耳。相对于明军以前使用的火炮,这种炮具有射程远、威力大的优点。宁远大战时,袁崇焕把11门红夷大炮架设在宁远城上,并派专人培训炮手,加以使用。在此之前,虽然中国是最早制造火炮的国家,但落后的技术让火炮的发展也随之停滞,中国在战场上的火炮作用有限。袁崇焕在西方国家引进这种改良射程远的新式武器,表现了袁崇焕敢想敢做,大胆求新的精神。

袁崇焕简介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明史》袁崇焕传),号自如,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汉族。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

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一说袁崇焕出生于广东东莞,年十四随祖袁世祥,父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的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蓟辽督师,曾多次大挫金军,击败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阻遏后金南下,屡建奇功。后遭谗言诬陷,在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被凌迟处死。他忠贞爱国,为后人世代敬仰,史学家称誉他为“明朝第一将军”。

“宁为直折剑,犹胜曲全钩”,这是袁崇焕一生的写照。他的故居原址就坐落在石碍镇水南村袁屋墩。为了纪念先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倡传统忠义美德,水南村人民在市政府、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2亿元在故居旧址上修建了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的园林景区——袁崇焕纪念园。

金庸先生对袁崇焕推崇备至,称他是真英雄。金庸在《袁崇焕评传》开篇说到:“在距离香港不到150公里的地区中,过去300年内出了两位与中国历史有重大关系的人物。最重要的当然是孙中山先生,另一位是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县的袁崇焕。”金庸先生还为袁崇焕纪念园题写了“崇焕故园”的书法条横,雕刻在纪念园大门前的巨石上。

视频

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 相关视频

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在线云讲解系列视频来了
参观东莞袁崇焕纪念园,听《青花瓷》

参考文献

  1. 去袁崇焕纪念园品“玉润东方”,搜狐,2020-12-23
  2. 花岗岩介绍,搜狐,201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