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兰墨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兰墨米

来自 搜狐网的图片

又称 :黑糯米

产地 :广西东兰县

特点 :米饭紫黑色 软硬适中

东兰墨米又称黑糯米,壮话叫“候墨”。此米成产于广西东兰县,故又称“东兰墨米”。该米营养丰富,硒元素含量高,在0.20-0.35mg/kg。硒被国内外医学界和营养学界誉为“抗癌之王”“生命火种”“天然解毒剂”“机体稳定的中心元素”“长寿元素”“人体年轻的元素”。

关于饮食文化[1]的起源,目前说法不一。有人依据黄帝制造釜甑、教民建灶蒸谷的传说,认为他是烹饪的始祖;有人认为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是他揭开了烹饪史的第一页;还有人认为伏羲氏[2]“结网罟,以教佃渔”,应为中国烹饪的始祖。

特产简介

墨米,又称黑糯米,壮话叫“候墨”。此米成产于广西东兰县,故又称“东兰墨米”。其原产地是东兰县,由于特定的山区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环境,远离城市(距离自治区首府有380公里、离河池市有120公里),农业生产区域内没有受到工业“三废”污染,在一年的气候分布中,光温充足,雨热同季,夏长冬短,年无霜期达300天左右,自然固有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墨米生产。在种植上,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测土配方施肥与稻田水气平衡管理等技术,对环境无污染。墨米,墨谷经加工后,米质呈墨色而得名,世界长寿之乡医食同源之珍品,是全国有名的六大珍米之一。该米营养丰富,硒元素含量高,在0.20-0.35mg/kg。被国内外医学界和营养学界誉为“抗癌之王”“生命火种”“天然解毒剂”“机体稳定的中心元素”“长寿元素”“人体年轻的元素”。此外,还含有脂肪、、磷、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滋阴补脾、健暧肝、明目活血之菌效。除可作产妇和病弱者、老人的滋补食外,还可治疗一般性的铁打损伤、风湿病等,故又称“药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古籍药典详有记载:“墨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温肝,益气补血,生津润胃,活筋壮骨,利便止泻,抗衰保颜等功效”。长期食用,有健体及延年益寿之功,因而古代宫廷把墨米列为首选贡米。

东兰墨米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史 ,该品种属感光、中迟熟糯稻,全生育期135—138天,株高120—125厘米,叶宽厚长,分蘖中等,谷粒紫色,米墨色,结实率65%左右,具有耐荫、耐寒、耐瘠等特性,极适宜在高寒山区田洞栽培,单种一般亩产350公斤,与杂交稻混种一般亩产100公斤。经多年的生产栽培验证,该品种米质性状与产量比较稳定,正在打造东兰富硒墨米品牌,是理想的优质稻种,目前种植规模为1.5万亩左右。

东兰墨米以其特优的米质及独有的风味,赢得了市场和顾客的信誉,产品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近年来,东兰墨米价格稳步上升,在内地市场上东兰墨米每公斤8.0—10.0元,比普通稻米高出3—4倍,在港、澳、台市场上,东兰墨米产品也十分走俏。以东兰墨米原料加工产品主要壮乡墨米酒、东兰红墨米酒、墨米速食粉、墨米粥、墨米饮料等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属于紧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很受欢迎。东兰墨米开发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品种:一个是皮紫心白,煮熟后,全粒皆黑;另一个则是皮心皆黑。

特点:用此米做饭,味道香甜,甜而不腻,柔软可口;以墨米为原料酿酒,醇香浓郁,甘甜味美;用墨米制成黑糯糍粑,别具风味。因米粒色泽墨黑,故得名“东兰墨米”,当地群众也称“高山黑糯”。

成份:据化验分析,墨米内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十六种氨基酸等营养成份。

功效:当地中医常用墨米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症、早期白发以及神经衰弱等病症。故有“药米”之美 称。

地域范围

东兰墨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东兰、武篆、三石、长乐、隘洞、长江、巴畴、泗孟、兰木、金谷、大同、花香、切学等13个乡镇及其管辖的126个行政村。保护范围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07°5′-107°43′,北纬24°13′-24°51′。保护面积2000公顷,产量7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东兰墨米为感光型糯性稻种,幼苗期叶尖紫红色,成株期叶基部紫红色,茎杆紫色,平均株高120cm,平均穗长20.8cm,穗粒数120-220粒,全生育期125-130天,整个生育期植株均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尤其在抽穗扬花期香味更浓郁。东兰墨米谷粒钝圆形,颖壳黑褐色;米粒表面短圆形,紫黑色,色素易溶于水、溶液呈紫红色,米心白色;腹部或近胚部大多有深红色;米饭紫黑色,软硬适中,富有弹性,气味芳香浓郁。

2、内在品质指标:维生素B1含量为170-210μg/100g;维生素B2含量为35-36μg/100g;原花青素含量为850-1100mg/100g;氨基酸含量6-8%;直链淀粉2-7%;蛋白质含量9%以上。3、安全要求: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大米》(NY5115—2002)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