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上海鲁迅故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海鲁迅故居位于今上海市虹口区山阴路132弄9号(原大陆新村1弄9号)一栋三层楼房。第一层是鲁迅的会客室和餐室,第二层为鲁迅书房,鲁迅夫妇卧室,客房,第三层为儿子周海婴的卧室。

1933年4月,日侨内山完造以上海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替鲁迅租下住所。鲁迅自1933年4月11日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前一直居住于此。

1959年5月26日,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鲁迅故居位列其中。1977年,又被列入重新公布的名单中[1]

概述

在此期间,鲁迅写了许多战斗性杂文,并编辑《译文》杂志翻译死魂灵》等作品。提倡木刻版画,还编辑整理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电祝贺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初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等等事情。

故居坐北朝南,走进黑铁皮大门,是一个小花园。走上台阶,就是会客室。中间摆着西式餐桌。西墙放着书橱、手摇留声机和瞿秋白去江西瑞金时赠给鲁迅的工作台。过玻璃屏风门,便是餐室。正中放着广漆八仙桌,四周是四只烤花圆坐椅。西墙角是一只双层碗橱和四只圆凳,东墙放着衣帽架。这些简朴用具,反映了当时鲁迅全家的生活状况。他仅靠微薄稿费收入维持家庭生活,但对接济他人,支持革命群众团体,是非常慷慨的。在鲁迅的日记中,留有多次捐款的记载。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朝南窗下放着书桌和陈旧的藤椅,鲁迅当年身伏书桌,写出了许多叫敌人胆颤心惊的文章。他在藤椅上沉思,许多杂文就在这里诞生。靠东墙是一张黑铁床,床上的薄棉被、印花枕头,均按原样布置。1936年,鲁迅重病缠身,仍坚持写作。宋庆龄知道后,语重心长地给他写了一封信。后来鲁迅就在这张铁床上不幸逝世。梳妆台上挂着一个旧时的日历牌,日历撕到1936年10月19日那一天。台上的闹钟,指针对着5点25分,这些珍贵的物件,成为人们永久的纪念。

馆名为已故周恩来总理亲题。建筑外形具有鲁迅故乡民间住宅的传统风格。馆内的1.7万余件陈列品,概括地介绍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和战斗历程,重点表现了他在上海10年中的社会和文化活动。

鲁迅1927年10月从广州来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2],在上海整整生活了九年。在上海期间他陆续出版了9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先后编辑《语丝》、《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头》、《译文》等文学刊物,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1929年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1930年鲁迅参加发起并组织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左联”领导工作。期间,还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与国民党帝国主义进行了长时期坚决的斗争。

视频

上海鲁迅故居 相关视频

上海鲁迅先生故居
带你探访上海鲁迅故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