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万斯同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万斯同墓清代浙东学派代表人物万斯同的墓葬,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莼湖镇东乌鸦冠山南麓。墓葬建成后曾湮没无闻,清末被再次发现,1937年进行修整。2006年,万斯同墓与白云庄、黄宗羲墓、全祖望墓一起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万斯同,字季野,浙江鄞县(今宁波市海曙区)人,门人私谥贞文。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开明史馆,万斯同拒绝了翰林院纂修官的七品俸禄,而以平民身份进入明史馆参与明史编纂[1],曾手定《明史稿》五百卷。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万斯同于王鸿绪家中去世,丧事由王鸿绪兴办,灵柩先停灵于宁波西郊白云庄万氏祖坟,后葬于乌鸦冠山。

万斯同死后,由于家族四散,墓葬逐渐湮没。清同治年间,奉化人谢午峰再次发现万斯同墓,此后与乡人一同祭扫。1936年,在日本侵华步步紧逼之时,为激发国人的凝聚力,国民政府褒扬万斯同为乡贤,奉化人应梦卿、庄崧甫等人发起修复万斯同墓和万斯同祠,筹款一万余元,蒋中正、林森等国民党高层也参与了筹款并为墓道题词。墓道建成后,印发《建修万季野先生祠墓纪念刊》,蒋中正撰写了弁言。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墓葬被毁,墓穴被平毁,墓坊、华表、墓圈石材被拆除,仅存祭桌和墓碑无法搬走。1985年,当时的奉化县政府根据1936年出版的《纪念刊》进行修复。

墓葬形制

万斯同墓位于莼湖镇乌鸦冠山(或称乌阳观山)南麓,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剩余一面面向象山港。墓前有华表,上书“万乡贤墓”四字。华表后有牌坊一座,正面墓坊题额“万季野先生墓道”为蒋中正所书,联语“史笔殿千军先生不死,布衣终一世后进群瞻”为庄崧甫所书,背面墓坊题额“高风亮节”四字为林森所书。牌坊后为拜坛,形状为方形,边长17.7米,上有一张祭桌,两张石凳。墓葬前的墓碣和两侧联句为清代遗物,墓碣“鄞儒理学季野万先生暨配庄氏傅氏墓”为大学士王顼龄所题,两边“班马三椽笔,乾坤一布衣”对联为翰林裘琏所题。墓圹直径7米。

莼湖镇内原有1936年建“乡贤祠”一座,包含前后两进,蒋中正和林森曾分别题额“志行卓绝”和“民族典型”[2],后被莼湖小学改为大礼堂使用,20世纪90年代尚存后进三开间正厅,1997年莼湖小学扩建时拆除。2018年,莼湖岙新建万斯同纪念馆。

视频

万斯同墓相关视频

万斯同闭门苦读

参考文献

  1. 万斯同与《明史》纂修 ,搜狐,2017-04-03
  2. 万斯同墓在哪里?墓葬形制介绍,品略图书馆 ,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