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季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9年9月11日) |
楚武信王 | |
---|---|
概要 | |
姓名 | 高季興 |
諡號 | 武信王 |
政權 | 荊南(楚王) |
在世 | 858年-929年 |
在位 | 924年-929年 |
年號 |
同光:924年三月-926年四月 |
楚武信王高季興(858年-929年),原名高季昌,因避後唐莊宗李存勗祖父李國昌的名諱,改為季興,字貽孫,陝州峽石(今河南三門峽東南)人,五代十國時期荊南建立者(楚王),以江陵一城周旋於中原、諸侯之間,長於縱橫之術。自稱東魏司徒高昂之後。
高季興幼年為汴州商人李七郎(李七郎後為朱全忠義子,改名朱友讓)家奴,後為朱友讓收為義子,改姓為朱,由此得入軍門,為朱全忠親隨牙將,因破鳳翔救唐昭宗有功,被唐昭宗授「迎鑾毅勇功臣」之號,遷宋州刺史。又隨朱全忠掃蕩青州,累功升潁州防禦使,並復姓高氏。907年朱全忠稱帝,建立後梁,授其為荊南節度使。但由於戰亂,本來荊南所轄八州只有江陵一城為季昌所領。開平二年,與雷彥恭、馬殷、楊行密鏖戰,互有勝負。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平四年,大敗馬楚於油口。[1]後梁末帝朱友貞乾化三年(913年),被冊封為渤海王。是年九月,季昌私造戰艦五百艘,招募亡命之徒,與楊吳、前蜀交好,後梁對其失去控制。[2]乾化四年(914年)春正月,季昌試圖攻取前蜀的夔、萬、忠、涪四州,結果大敗而還。[3]貞明三年,季昌修築堤壩以防長江水患,荊南人稱高氏堤。龍德元年,季昌命都指揮使倪可福修江陵外城。
至後唐滅梁,高季興向後唐稱臣,攜300騎入朝覲見,升中書令。在唐時建議李存勗攻取前蜀,李存勗認為十分有道理。但險些為後唐所留,季興丟棄輜重和隨從,連夜趕路才僥倖逃脫。回到江陵後,季興認為李存勗耽於聲色,定不能長久,於是修繕城池,招納梁軍舊部,以備萬全之策。[4]後唐莊宗同光二年(924年),後唐帝李存勗為籠絡其心,冊封其為南平王[5]。隨即與後唐一同攻蜀,不克而還。而蜀國仍被滅亡。消息傳至荊南,季興為之前給後唐出計而感到十分懊悔。高季興在荊南,常截留各國供品,或也為討得賜物向諸國稱臣,反覆無常,時稱「高賴子」。
其後後唐滅前蜀,未幾,又逢後唐的鄴都之變,李存勗被殺,天成元年,季興趁機向李嗣源要回了夔、忠、萬、歸、峽五州。高季興截獲蜀地入朝貢物,又厚顏向後唐索地,妄圖擴大地盤,後唐明宗李嗣源怒其無恥,罷其官爵,發湖南和蜀地兩地兵馬來征,荊南不敵,轄地日蹙,求兵於南吳。後因江南雨季,糧草不濟,後唐罷兵,方才逃此一劫,此後歸順南吳,得封秦王。後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馬楚興師進攻江陵,季興不敵。九月,在白田擊敗楚軍。然而後唐又興兵來攻。十二月十五日(陽曆為929年1月28日)高季興病死,時年七十一。葬於江陵城西的龍山鄉。其子高從誨繼位,重新向後唐稱臣,因此後唐始追封高季興為楚王,諡武信(楚武信王),故南平又被稱為北楚。
家庭
子女
子
女
參考文獻
- ↑ 《十國春秋·卷一百》
-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八》高季昌造戰艦五百艘,治城塹,繕器械,為攻守之具,招聚亡命,交通吳、蜀,朝廷浸不能制。
- ↑ 《資治通鑒·卷二百六十九》高季昌以蜀夔、萬、忠、涪四州舊隸荊南,興兵取之,先以水軍攻夔州。時鎮江節度使兼侍中嘉王宗壽鎮忠州,夔州刺史王成先請甲,宗壽但以白布袍給之。成先帥之逆戰,季昌縱火船焚蜀浮橋,招討副使張武舉鐵絲亘拒之,船不得進。會風反,荊南兵焚溺死者甚眾。季昌乘戰艦,蒙以牛革,飛石中之,折其尾,季昌易小舟以遁。荊南兵大敗,俘斬五千級。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二》
- ↑ 關於高季興受封為南平王,資治通鑑、十國春秋載為同光二年(924年);新五代史載為同光三年(9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