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铁达尼号 (1997年电影)

铁达尼号
图片来自yahoomovies

铁达尼号》是一部于1997年上映的美国史诗浪漫灾难电影,由詹姆斯·卡麦隆创作、导演、监制、共同制作及共同编辑,电影部分情节是根据1912年4月的铁达尼号沉没事故改编,描写男主角李奥纳多·狄卡皮欧与女主角凯特·温斯蕾所饰演的虚构角色,以不同社会阶层成员的身分在首航期间坠入爱河的故事。

金马伦对这部电影的灵感源于他对这起世纪灾难的迷恋;他认为一个贯穿爱情和人类失落的故事,对于传达灾难的悲剧讯息至关重要。电影于1995年开始制作,当时金马伦组织了多次深海潜水,以俄罗斯制造的和平号潜艇实际拍摄铁达尼号残骸镜头;现代场景则拍摄于俄罗斯研究船凯尔迪什号上。金马伦也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罗萨里多海滩市的巴哈工作室建造了铁达尼号1:1原比例右舷复制船,并以大量电脑成像及铁达尼号模型来重建沉没场景。这部电影由派拉蒙电影公司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投资,制作预算为2亿美元,是当时制作费最昂贵的电影。

自1997年12月19日上映以来,《铁达尼号》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它在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14项提名,追平1950年电影《彗星美人》的纪录,最终获得11座奖项——包括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追平1959年《宾汉》的最多奖项纪录。

铁达尼号》最初的全球总票房超过18.4亿美元,是全世界第一部达到10亿美元大关的电影。并在全球电影票房收入排行榜第一名的位置上保持了12年;此纪录一直到2010年1月26日由金马伦的续作《阿凡达》及2019年的《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打破,现为第三名。

为了纪念铁达尼号沉没事故100周年,《铁达尼号》于2012年4月4日发布3D电影版本,全球票房又增加3.346亿美元,使总票房累计为21.8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部超过20亿美元的电影(仅次于《阿凡达》)。2017年,《铁达尼号》重新发行20周年纪念版,并获得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选中,永久保存在美国国家影片登记表

目录

剧情

1996年,宝藏猎人布洛克·洛维特和他的团队乘坐俄罗斯研究船凯尔迪什号搜寻铁达尼号残骸,寻找一条下落不明的著名钻石项链“海洋之心”(Heart of the Ocean),据说这条钻石项链当年随铁达尼号沉没于大西洋。他们在卡尔·霍克利当年所住的头等舱套房内寻获一个保险箱,但是只找到一幅戴著“海洋之心”的女子素描,作画日期为1912年4月14日,即铁达尼号撞上冰山的当晚。素描中的女子萝丝·道森·卡佛特已经101岁,她看见电视新闻正在报导此事,立即意识到画中人正是自己,便吩咐孙女丽丝·卡佛特联络布洛克,并向他表示萝丝就是铁达尼号的其中一位生还者。布洛克得知消息后立刻邀请萝丝登上凯尔迪什号,因为她可能是唯一知道“海洋之心”下落的人。

萝丝和丽丝携带大量行李、搭乘直升机登上凯尔迪什号之后,萝丝表示想看一下那幅素描,布洛克问她是否知道“海洋之心”的下落,萝丝回忆起她登上铁达尼号的情景,向众人透露她就是萝丝·狄威特·布克特,当年被认为已于船难中死去的乘客。故事回到1912年4月10日,英国南安普敦港口,铁达尼号正要向美国纽约出发,展开其处女首航。17岁头等舱乘客萝丝与母亲卢芙·狄威特·布克特、当时的未婚夫卡尔·霍克利(匹兹堡钢铁大亨内森·霍克利之子)在此登上铁达尼号;另外还有在赌博中赢得船票的三等舱乘客杰克·道森和他的朋友法布里奇欧·德·罗西。

卢芙向女儿紧张强调她与卡尔订婚的重要性,因为他们的婚姻是为了解决母女家中鲜为人知的财务危机。但萝丝根本不爱卡尔,她对订婚感到沮丧,而且也对上流社会的狭隘思想感到窒息。一场晚宴中,饱受束缚的萝丝跑到船尾企图跳海自杀,杰克是一位身无分文的流浪艺术家,当时正好在艉艛甲板抽烟的杰克发现异样并劝阻了萝丝打消自杀念头,但萝丝返回栏杆内时不慎滑倒,她高声呼叫使船员们赶来,船员误以为杰克意图不轨,于是纠察长把杰克铐起,卡尔也上前责骂杰克,萝丝向卡尔撒谎说自己想看螺旋桨才会差点失足,让杰克脱险。在萝丝的坚持下,卡尔邀请杰克于翌晚共进晚餐,实际上卡尔想看看杰克会否在晚餐中出洋相。之后卡尔的仆人斯派塞·洛夫乔伊给予杰克一根香烟时表示怀疑。

第二日,杰克和萝丝在小艇甲板上交谈,使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身世经历和处境。同时铁达尼号营运商白星航运董事长约瑟夫·布鲁斯·伊斯梅,游说船长爱德华·约翰·史密斯以全速航行,希望能够在星期二晚上到达纽约,从而向媒体展示铁达尼号的速度与实力。晚餐开始前,杰克和萝丝遇上卢芙和跟她一起散步的女子,包括玛格丽特·布朗,萝丝只能跟随卢芙离开,为晚餐作准备,玛格丽特特别让杰克穿上原本为她儿子购买的晚礼服赴宴。杰克在头等餐厅与卡尔和萝丝等人共进晚餐期间,玛格丽特教导杰克很多上流社交圈的知识及礼仪。晚餐过后,萝丝偷偷与杰克参加三等舱的派对,他们一起跳舞、欢畅饮酒,但却遭卡尔的仆人发现行踪。

翌日早餐时,卡尔对萝丝在杰克的陪同下到三等舱非常生气,卡尔和卢芙禁止萝丝与杰克见面。杰克知道自己必须拯救萝丝,因此决定秘密去找她。另一方面,铁达尼号收到冰山警告,船长却下令启动所有锅炉,此行为非常冒险,因为当晚海面异常平静,使冰山难以提前鉴别,容易发生意外,铁达尼号亦因美观而没有放上足够的救生艇,而且人们深信当时铁达尼号“永不沉没”的称号,所以救生艇的数量只能承载一半乘客。杰克找到萝丝后,进到健身房隐蔽谈话,萝丝表示不会再跟杰克见面,但是最后她还是改变主意,因为她意识到自己爱杰克比卡尔更甚,二人在船头首次拥吻,也是铁达尼号最后一次看到日落的时刻。

日落后,萝丝把杰克带到她的头等套房内,让杰克看看卡尔送她的订婚礼物——那条钻石项链“海洋之心”,并要求杰克为自己画一幅裸体素描。杰克非常专业,对萝丝毫无非份之想,那幅裸体素描就是电影开始时在保险箱里找到的。随后,他们为了逃避卡尔的仆人追捕,一路穿越锅炉房后躲进货舱内,两人在货舱的豪华汽车内发生关系。同时,卡尔发现了杰克为萝丝所绘的裸体素描后非常愤怒,指示仆人对杰克栽赃嫁祸。杰克和萝丝从货舱走到船头的井围甲板上时,瞭望员发现一座已经十分接近的冰山,即使急转弯也躲避不了。杰克和萝丝在甲板上见证了船撞向冰山的一幕,无意中又听到船长、船副与设计师讨论严重性。正当萝丝和杰克准备将事情告诉给卢芙及卡尔的时候,卡尔的仆人偷偷把“海洋之心”放入杰克的口袋内,卡尔顺势诬陷杰克盗取项链,杰克因此遭到纠察长扣押。

铁达尼号总设计师汤玛斯·安德鲁斯向船长等人表示,由于有5个水密舱室淹水,所以铁达尼号将会在1至2小时内沉没。船员要求乘客穿上救生衣,并依据“女人和小孩优先”原则指挥救生艇撤离。萝丝在主楼梯遇见汤玛斯·安德鲁斯后,得知铁达尼号即将沉没的噩耗。当萝丝和卢芙准备登上救生艇的时候,见到母亲与未婚夫的自私和冷血,于是决定去寻找杰克。几经辛苦后,萝丝将杰克从纠察长起居室救出。当卡尔准备登上救生艇时,他听说仆人找到了萝丝和杰克。萝丝在卡尔和杰克的劝服下登上救生艇,卡尔把他的大衣给了萝丝,却没有发现“海洋之心”仍放在衣袋里。但当救生艇降下时,萝丝意识到她不能离开杰克,便从救生艇跳回甲板,杰克立刻向她跑去。卡尔在主楼梯发现了他们,气急败坏向两人开枪,并追逐他们到快被水淹没的餐厅,卡尔为保自己安全,只好回到甲板。他懊恼的意识到,他将大衣连同“海洋之心”都给了萝丝。后来他发现了一个小女孩,为了存活,他声称是小女孩的唯一亲人。于是卡尔登上了最后一艘救生艇。

铁达尼号继续下沉,萝丝和杰克逃经头等吸烟室时发现总设计师汤玛斯·安德鲁斯,并将救生衣交给萝丝。由于大量进水,铁达尼号正在快速倾斜,他们几经辛苦爬到船尾,然后船身突然从中间断裂,不久后,船尾被船头往下拖,形成直角后下沉,很多乘客因而从高处跌下。不久后,铁达尼号完全沉没,杰克和萝丝互相紧抓对方,但因为沉船的吸力太强而松手。杰克后来找到萝丝,他们发现了一扇漂浮门板,但门板上只能容纳一人的重量,因此杰克按著门板边缘,留在冰冷海水中。杰克要求萝丝不要放弃,要好好活下去,并要她承诺,她会在温暖的床铺上寿终正寝,这成为他的遗言。镜头一转,五副哈罗德·罗威清出一艘救生艇返回搜寻生还者。萝丝听到他的声音,于是她便呼唤杰克醒来,但杰克已因低温症身亡。萝丝伤心欲绝,但她答应杰克要好好活下去,最后亲吻了杰克、离开他,从死去的大副身上找到哨子,她不停吹哨,最终得救,由卡帕西亚号救起她与其他生还者[1]

在卡帕西亚号上,卡尔想在三等乘客群中寻找萝丝,但萝丝却以毛毯包著自己并背向他,完全没有回应,那是她最后一次见到卡尔。当船抵达美国后,萝丝才发现“海洋之心”一直在大衣口袋中。萝丝也把自己的姓氏改为道森,表明她永远都是杰克的妻子。后来萝丝从报纸上得知,卡尔跟另一个女子结婚,继承家族的财产,但是1929年华尔街股灾使他损失惨重后吞枪自尽;而她自己则当上了演员,并与一名低下阶层的男子结婚,婚后生儿育女。镜头回到1996年,萝丝的故事完结,这事迹深深感动了她的孙女丽丝、布洛克和寻宝团队的其他人员。布洛克觉得自己完全比不上萝丝,他为了寻找已失落的钻石花了三年时间,但萝丝却花了一辈子去回忆一个永远不能死而复生的杰克。

年迈的萝丝终于向众人诉说自己埋藏在心中84年的秘密,了却她的心事,在此之前她从未曾把自己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跟任何人提及过,包括她的已故丈夫。当晚萝丝走到凯尔迪什号的船尾,在没有其他人看到的情况下,将持有多年、外界一直寻找不到的“海洋之心”扔下海中。杰克为爱而死,萝丝为爱而生。在萝丝睡觉的梳妆台上摆满她有生以来珍而重之的生活照片,当中不乏曾在铁达尼号与杰克谈及向往的自由和冒险生活。她最后能够信守承诺,完成了杰克临终前的嘱咐:“无论人生多艰难困苦也不要放弃,勇敢活下去,结婚生子到儿孙满堂,在暖榻睡梦中百年归老”。而萝丝似乎睡著了,或者已经在床上逝世了。镜头一转,本来已经沉没大西洋海底的铁达尼号回复昔日光彩,萝丝终于回到她记忆中的铁达尼号,也恢复到17岁的模样,并在昔日的头等主楼梯上与杰克重逢,主楼梯墙上的时钟清楚显示现在是2时20分,这正是现实中铁达尼号沉没的时间,船上的其他罹难者以掌声祝福这对恋人,故事完结[2]

试映

二十世纪福斯派拉蒙影业为《铁达尼号》共同出资。派拉蒙影业负责北美市场的发行,二十世纪福斯负责国际市场的发行,他们希望卡麦隆能够在1997年7月2日完成这部电影,并预计在这一天正式发行,“为了抢占最有利可图的暑假销售档期,通常大手笔制作的电影这样做会比较好”。1997年4月,卡麦隆表示这部电影的特效过于复杂,而且不可能于暑假档期上映。二十世纪福斯与派拉蒙影业的高层为此紧张不已,对二十世纪福斯来说,这个计划是有高风险性的——最初核准预算时它的经费为1.5亿美元,但是在拍摄进行中就已经看出实际费用会高很多,最终总制作经费为2亿美元。

在2亿美元成本之外,还额外支付了4,000万美元的广告经费,当时《铁达尼号》已经是史上成本最昂贵的电影了。公司高层都怕《铁达尼号》会重蹈《水世界》极其昂贵的覆辙,那部失败电影导致联艺电影被迫出售。同时也有撤换卡麦隆的建议,但制作进度已经到了不能撤换中心人物而导致整个项目失败的后果。二十世纪福斯拥有全世界的出租和名称权,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它把北美发行权以6,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派拉蒙影业。由于费用不断增高,卡麦隆决定放弃他800万美元的酬劳。电影上映后,二十世纪福斯才给予他2,000万美元的奖金。

由于制作期延长,派拉蒙影业将发行日期推迟到1997年12月19日。“引发了人们猜测,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场灾难”。1997年7月14日,在明尼亚波利斯进行试映后“产生了正面的评价”、“网路上普遍有利的口碑”,这最终引起媒体更加正面的报导。《铁达尼号》于1997年11月1日在日本东京影展首映[3],《纽约时报》给出的评语是“不愠不火”,反应一般。《综艺》则给出非常高的评价。美国开始出现一面倒的正面评论;1997年12月14日举行好莱坞官方首映式,“出席的各大电影明星热情向世界媒体大肆宣传这部电影”。

最初的院线上映

《铁达尼号》于1997年12月19日星期五在北美上映后获得了稳定的入场率。在同一个周末结束时,电影院开始销售一空。这部电影在上映当天的收入为8,658,814美元、上映第三天的收入为2,674,131美元,平均每个电影院收入10,710美元,在票房榜上排名第一,超越第18部詹姆士·庞德系列电影明日帝国》。到了元旦,累计收入已经超过1.2亿美元,人气越来越高,电影院继续销售一空。1998年2月14日星期六情人节,北美上映后八周多,创下票房收入最高的单日纪录——13,048,711美元[4][5]。它在北美连续15周保持第一,超越任何一部电影的纪录。《铁达尼号》在北美院线停留了近10个月,最后于1998年10月1日星期四下档,美国国内累计票房为600,788,188美元。在北美以外的地区,累计票房高出一倍,达到1,242,413,080美元,在其最初的院线上映(2012年之前)中全球总票房为1,843,201,268美元。

参考文献

  1. Carlson, Dusten. James Cameron And ‘MythBusters’ Prove That Jack Had To Die. Inquisitr. 2012-09-14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8). 
  2. James Cameron. Audio Commentary (DVD). 20th Century Fox. 2005. The big ambiguity here is 'is she alive and dreaming' or 'is she dead and on her way to Titanic heaven?' I'll never tell. Of course, I know what we intended... The answer has to be something you supply personally; individually. 
  3. Big in Japan: 'Titanics premiere. Entertainment Weekly. 1997-11-14 [2014-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8). 
  4. Titanic (1997) – Daily Box Office Results. Box Office Mojo. [2012-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7). 
  5. Titanic (1997) – Weekend Box Office Results. Box Office Mojo. [2012-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