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辛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辛威(510―578年),字文烈,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北魏到北周時期將領,武川太守辛大汗之孫,大將軍辛生之子[1]。賜姓普屯氏。[2]

  • 少時慷慨,有志向謀略。永熙元年,起家直盪都督,跟隨大行台賀拔岳征戰,拜輔國將軍。
  • 賀拔遇害後,追隨夏州都督宇文泰,拜羽林監,封為白水縣伯。
  • 迎接孝武帝元修西遷,在回洛城之戰中位居首功。
  • 西魏建立後,屢立戰功,拜撫軍將軍、散騎常侍、揚州刺史、拜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鄜州刺史。
  • 北周建立後,拜大將軍、寧州總管、枹罕郡公,遷柱國大將軍、大司寇、太子少傅、河州總管,授上柱國、宿國公等。率軍平定胡人叛亂,隨軍東征北齊。
  •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去世,終年六十九,追贈太傅、河州都督。

基本信息

姓名    辛威  
別稱    字文烈      
字號    普屯威      
民族    漢族      
官職    柱國大將軍 大司寇 少傅 河州總管  
爵位    上柱國 宿國公  
追贈    太傅 河州都督     
出生地   隴西狄道
出生時間  510年   
去世時間   578年 
所處時代   北魏-北周   
主要成就   北魏到北周時期將領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 辛威年少慷慨,有志向和謀略。起初跟隨賀拔岳征戰有功,擔任代理輔國將軍、都督。永熙三年(534年),賀拔岳遭侯莫陳悅殺害,宇文泰統領賀拔岳的部眾,見到辛威後覺得他不同尋常,就將他留在軍帳內聽用。不久,任命辛威為羽林監,封爵白土縣伯,食邑五百戶。同年,辛威跟隨大軍迎接北魏孝武帝元修,因而攻打回洛城(今河南孟津東),他的功勞居於首位。[3]

屢立戰功

  • 大統元年(535年),宇文泰擁立南陽王元寶炬登基,建立西魏政權,是為西魏文帝。西魏文帝登基後,任命辛威為寧遠將軍,增加食邑二百戶。後多次升遷至通直散騎常侍,進封侯爵,增加食邑三百戶。
  • 大統三年(537年),辛威跟隨宇文泰擒獲東魏將領竇泰,收復弘農,征戰沙苑,每次都率先沖入敵陣,勇猛冠絕一時。憑藉前後所立功勞,授任撫軍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同年,辛威跟隨于謹攻破襄城;跟隨獨孤信進入洛陽(今河南洛陽),經歷河橋之戰,加任持節,進封公爵,增加食邑八百戶。[4]

歷任要職

  • 大統五年(539年),辛威出任揚州刺史,加任大都督。
  • 大統十三年(547年),辛威升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姓普屯氏,並出任鄜州(今陝西富縣)刺史。辛威當時聲望已經很高,朝廷要讓他榮歸故里,於是讓他改任河州刺史、河州大中正。屢次統領二鎮,深得百姓的信賴。
  • 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受禪登基,建立北周政權,是為孝閔帝。孝閔帝登基後,任命辛威為大將軍,進封枹罕郡公,增加食邑五千戶。 [5]

討叛征齊

  •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三月初一日,北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舉州前來歸附北周,辛威奉命與柱國達奚武、大將軍楊忠等人率軍前往支援接應司馬消難。
  • 保定初年(561年),當時丹州(治今陝西宜川東北)地區的胡人反叛北周,辛威率軍討伐並擊敗他們。
  • 保定三年(563年),辛威與達奚武攻打並占領陽關。
  • 保定四年(564年),辛威跟隨柱國尉遲迥包圍洛陽,回朝後擔任小司馬。
  • 天和元年(566年)六月初一日,辛威進位柱國。後擔任行軍總管,率軍討伐綏、銀等諸州叛亂的胡人,將他們全部平定。
  • 天和六年(571年),辛威跟隨齊王、大司馬、雍州牧宇文憲東征北齊,奪取北齊的伏龍等五座城池。[6]

卒於任上

  • 建德元年(572年)三月二十一日,北周武帝宇文邕任命辛威為大司寇。
  • 建德二年(573年),辛威升任少傅,並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總管。
  • 宣政元年(578年)九月,辛威進位上柱國。
  • 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十四日,辛威進封宿國公,食邑增至五千戶,復任少傅。同年冬天,辛威去世,終年六十九歲。[7]

人物成就

  • 辛威勇猛善戰,屢建功勳,跟隨宇文泰擒獲竇泰、收復弘農、征戰沙苑;跟隨燕國公于謹攻破襄城;
  • 跟隨太保獨孤信參與河橋之戰。北周建立後,辛威兩次率軍平定胡人叛亂;與大司馬達奚武率軍攻占陽關;
  • 跟齊王隨宇文憲東征北齊,奪取北齊五座城池。 [8]

人物評價

辛威生性穩重,富有威嚴。前後做官數十年,不曾有過失,所以能夠以地位名譽善終。加上他的家族友善孝義,五代人住在一起,世人因此稱揚不已。[9]

參考資料

  1. 《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辛威,隴西人也。祖大汗,魏渭州刺史。父生,河州四面大都督。及威著勛,追贈大將軍、涼甘等五州刺史。
  2. 《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十三年,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姓普屯氏,出為鄜州刺史。威時望既重,朝廷以桑梓榮之。遷河州刺史,本州大中正。頻領二鎮,頗得民和。
  3. 《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威少慷慨,有志略。初從賀拔岳征討有功,假輔國將軍、都督。及太祖統岳之眾,見威奇之,引為帳內。尋授羽林監,封白土縣伯,邑五百戶。從迎魏孝武,因攻回洛城,攻居最。
  4. 《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從擒竇泰,復弘農,戰沙苑,並先鋒陷敵,勇冠一時。以前後功,授撫軍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從于謹破襄城。又從獨孤信入洛陽,經河橋陣。加持節,進爵為公,增邑八百戶。
  5. 《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閔帝踐阼,拜大將軍,進爵枹罕郡公,增邑一千戶。
  6. 《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六年,從齊王憲東伐,拔伏龍等五城。
  7. 《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大象二年,進封宿國公,增邑並前五千戶,復為少傅。其年冬,薨,時年六十九。
  8. 8.0 8.1  《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國學導航.2015-05-28
  9. 《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威性持重,有威嚴。歷官數十年,未嘗有過,故得以身名終。兼其家門友義,五世同居,世以此稱之。
  10. 《北史·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三》.國學網.201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