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尉遲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尉遲迥
西魏北周時期將領

字 號 :字薄居羅

官 職 :大司馬、太師、上柱國

爵 位 :西都侯、魏安公、寧蜀公、蜀國公

民   族 :鮮卑族

諡 號 :襄

出 生 地 :代地(今山西大同東北)

出生時間 :516年

逝世時間 :580年

所處時代 :北魏→西魏→北周

主要成就 :平定蜀地,綏輯新邦

尉遲迥(516~580年),字薄居羅,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鮮卑族。西魏北周時期將領,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贈太傅尉遲俟兜[1]之子。

  • 聰敏俊美,好施愛士,能征善戰,位望崇重。
  • 初為帳內都督,迎娶金明公主。跟隨宇文泰收復弘農、攻克沙苑,屢立軍功,累遷驃騎大將軍、尚書左僕射、開府儀同三司,封為魏安郡公。
  •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攻打蜀郡,平定蕭紀之亂,拜大將軍、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諸軍事、益州刺史,封為寧蜀公。
  • 北周初年,拜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封為蜀國公,遷大前疑、相州總管。
  • 大象二年(580年),反抗大丞相楊堅專攬朝政,為名將韋孝寬所破,兵敗自殺。

人物話題

人物生平

貴人之相

  • 尉遲迥的先祖是北魏拓跋氏的支脈,號稱尉遲部,逐以尉遲為姓。尉遲迥父親尉遲俟兜,為人寬和,善於鑑察人才,娶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姐姐昌樂大長公主,生下尉遲迥和尉遲綱
  • 北魏正光三年(522年),尉遲俟兜病危,叫來兩個兒子,當時尉遲迥七歲、尉遲綱六歲,尉遲俟兜撫着他們的背說:「你們都有貴人之相,可惜我看不到了,你們要各自勉勵。」[2]

兼任文武

  • 尉遲迥幼時聰明機敏,容貌漂亮。長大後,有遠大抱負,喜歡施捨財物,愛惜士人。後來擔任大丞相帳內都督。娶西魏文帝元寶炬之女金明公主為妻,授駙馬都尉,封西都侯。後跟隨舅宇文泰收復弘農,攻克沙苑,都立下戰功。
  • 大統十一年(545年),拜為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魏安郡公。大統十五年(549年),升任尚書左僕射,兼任領軍將軍。尉遲迥通達機敏,有才幹,雖然兼任文武二職,仍頗得時人好評。宇文泰對他十分信任,加以重用。大統十六年(550年),拜任大將軍。 [3]

平定蜀地

侯景渡過長江時,梁元帝正鎮守江陵,由於國內大亂,請求與西魏交好。梁元帝之弟武陵王蕭紀,在蜀地自立為帝,率軍東下,準備進攻江陵。梁元帝十分害怕,寫信向西魏請求援助,又請求征伐蜀地。宇文泰說:「蜀地可以圖謀了。謀取蜀地,制服梁國,在此一舉。」於是與群公開會商議,眾將意見不一。只有尉遲迥認為,蕭紀既然出動全部精銳東下,蜀地必然空虛,大軍開到,必然是只有征討,而無戰事。宇文泰認為他的看法很對,對尉遲迥說:「伐蜀之事,全部委託給你,有什麼計策?」尉遲迥答道:「蜀地與中原隔絕一百餘年,仗恃其山川險要,沒有預料到我軍前去。應當用精銳部隊,連夜襲擊。平路則加倍趕行,險路則緩兵徐進,出其不意,直搗要害。蜀人震驚於官軍速至,必然聽見風聲就無法防守了。」

於是命令尉遲迥督率開府元珍、乙弗亞、俟呂陵始、叱奴興、綦連雄、宇文升等六軍,帶領帶甲士兵一萬二千人,戰馬一萬匹,前往伐蜀。西魏廢帝二年(553年)春,從散關出發,經由固道、白馬,指向晉壽,開闢平林舊道。前軍抵達劍閣,蕭紀的安州刺史樂廣,舉州率先投降。蕭紀的梁州刺史楊乾運當時鎮守潼州,也向大軍投降。六月,尉遲迥抵達潼州,大宴將士,率軍西行。蕭紀的益州刺史蕭撝不敢交戰,據城自守。尉遲迥進兵包圍。當初,蕭紀抵達巴郡,聽說尉遲迥來犯,派譙淹回兵救援。尉遲迥分別派元珍、乙弗亞等人率輕裝騎兵將其擊敗,譙淹投降。蕭撝前後交戰數十次,都被尉遲迥打敗。蕭撝與蕭紀之子宜都王蕭圓肅,以及其文武部屬,前來軍營請求接見,尉遲迥依照禮節接待。讓他的部屬等人,各自恢復原來的職業。只沒收奴僕和庫存來獎賞將士。號令嚴明,軍中沒有謀私利的人。詔命尉遲迥任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諸軍事、益州刺史。由於平蜀之功,封他的一個兒子為公爵。劍閣以南的地區,由他秉承旨意任命或升降罷免官員。尉遲迥明定賞罰,恩威並舉,安定新邦,經營尚未歸附之地,蠻族感激而歸附。 [4]

至孝之子

  • 尉遲迥十分孝順,侍奉母親從不懈怠。雖然時常在外,但所得四時美味食品,一定要先奉送給母親,然後自己才敢吃。其母年高多病,尉遲迥從前在京師時,每次退朝探問起居,神色都顯得憂慮憔悴。其母總是和顏悅色地進食,以安慰兒子。宇文泰知道尉遲迥性格淳厚,就調他入朝,以安慰其母。派大鴻臚到郊外慰勞,賞賜尉遲迥禮服禮帽。蜀人思念他,樹立石碑歌頌他的功德。 [5]

加官進爵

  • 孝閔帝元年(557年),擁戴宇文泰之子孝閔帝宇文覺受禪即位,建立北周,拜柱國大將軍。又以尉遲迥有平定蜀地的大功,同西漢被封為冠軍侯的霍去病一樣,封他為寧蜀公。遷任大司馬,以本官鎮守隴右。武成元年(559年),進封為蜀國公,食邑一萬戶,出任秦州總管、秦渭等十四州諸軍事、隴右大總管。
  • 保定二年(562年),又任大司馬。晉公宇文護東征北齊,尉遲迥率軍進攻洛陽。齊王宇文憲等軍於芒山,齊軍渡河,北周諸軍驚散。尉遲迥率麾下反行卻敵,於是諸將得以全師而還。遷任太保、太傅。建德初年,拜太師,尋加上柱國。宣政元年(578年),宣帝宇文贇即位,任命尉遲迥為大右弼,還轉任大前疑,出任相州總管。

兵敗自殺

  • 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宣帝去世,楊堅輔佐朝政,由於尉遲迥名望地位素來很高,害怕他另有圖謀,就命令尉遲迥之子魏安公尉遲惇帶去詔書,以會葬名義徵調尉遲迥。隨即以鄖公韋孝寬代替尉遲迥擔任總管。尉遲迥認為楊堅當政,圖謀篡位,於是謀划起兵,留下尉遲惇而不受徵調。楊堅又派侯正破六汗裒到尉遲迥處說明旨意,秘密給總管府長史晉昶等人帶去信,命令他們作好準備。尉遲迥聽說此事,殺掉晉昶及破六汗裒。
  • 楊堅於是派兵討伐尉遲迥,任命韋孝寬為元帥。尉遲惇率領十萬人入據武德,駐紮在沁水東岸。韋孝寬等人率領各軍,隔水相峙。楊堅又派高熲急馳督戰。尉遲惇布陣二十里,指揮軍隊稍向後退,想等韋孝寬軍渡過一半時再發動進攻。韋孝寬乘對方後退,鳴鼓齊進,尉遲惇大敗。韋孝寬乘勝進抵鄴城城下。尉遲迥與兒子尉遲惇、尉遲祐又出動全部兵力,共十三萬人,在城南列陣。尉遲迥另外統領一軍,都是頭戴綠巾,身穿錦襖,號稱黃龍兵。尉遲勤率兵五萬,從青州赴援,派三千名騎兵率先趕到。尉遲迥久在軍中,年歲雖老,仍穿着甲冑上陣。他部下的士兵,都是關中人,為他奮力作戰。韋孝寬等人失利退卻。鄴城的男女百姓前去觀看,聚成一道人牆。高熲與李詢整頓陣勢,向圍觀的百姓衝去,百姓驚亂,乘勢進攻。尉遲迥大敗,入據鄴城。尉遲迥退到北城固守,韋孝寬縱兵包圍。李詢、賀婁子干帶領部屬率先登城。尉遲迥走上城樓,射死數人,然後自殺。尉遲勤、尉遲惇等向東逃跑,都被追上捉住。剩餘的部眾,一個多月以後都被處死。尉遲迥從起兵到失敗,共計六十八天。[6]
  • 武德年間(618~626年),尉遲迥的從孫、庫部員外郎尉遲耆福上表,請求改葬。朝廷議論,認為尉遲迥忠於周室,詔命允許。[7]

人物軼事

  • 尉遲迥晚年精力衰退,被後妻王氏迷惑,兒子們彼此多不和睦。任命開府、小御正崔達弩為長史,其餘也大多委用齊人。崔達弩是個文人,沒有才謀韜略,施政失去法度,也未能有所匡正補救。[8]

人物評價

《周書》《北史》:「尉遲迥地則舅甥,職惟台袞,沐恩累葉,荷眷一時,居形勝之地,受藩維之託,顛而不扶,憂責斯在。及主威雲謝,鼎業將遷,九服移心,三靈改卜,遂能志存赴蹈,投袂稱兵。忠君之勤未宣,違天之禍便及。校其心,翟義、諸葛誕之儔歟。」[9]

  • 柳莊:「尉遲迥雖曰舊將,昏耄已甚。」 [10]
  • 郭青螺:「尉遲迥,宇文忠臣也。不着其死義,而反以為作亂。」
  • 張燧:「周滅而有王謙、尉遲迥,斯皆破家殉國、視死猶生。」
  • 蔡東藩:「尉遲迥累世貴戚,地居形勝,憤堅專擅,誓眾興師,不可謂非忠義士。司馬消難,亦舉兵響應,名正言順,事若可成。然試思淫暴如贇,寧尚能澤及後嗣耶!天意亡周,人力亦烏能挽之?徒見其倐起倐敗而已。然如尉遲迥之為國死義,亦足垂千古矣!」[11]

史料記載

  • 《周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
  • 《北史·卷六十二·列傳第五十》

參考資料

  1. 《周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國學導航.2013-09-15
  2. 《周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尉遲迥,字薄居羅,代人也。其先,魏之別種,號尉遲部,因而姓焉。父俟兜,性弘裕,有鑑識,尚太祖姊昌樂大長公主,生迥及綱。俟兜病且卒,呼二子,撫其首曰:「汝等並有貴相,但恨吾不見爾,各宜勉之。」
  3. 《周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迥少聰敏,美容儀。及長,有大志,好施愛士,稍遷大丞相帳內都督。尚魏文帝女金明公主,拜駙馬都尉。從太祖復弘農,破沙苑,皆有功。累遷尚書左僕射,兼領軍將軍。迥通敏有干能,雖任兼文武,頗允時望。太祖以此深委仗焉。後拜大將軍。
  4. 《周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於是乃令迥督開府元珍、乙弗亞、俟呂陵始、叱奴興、綦連雄、宇文升等六軍,甲士一萬二千,騎萬匹,伐蜀。以魏廢帝二年春,自散關由固道出白馬,趣晉壽,開平林舊道。前軍臨劍閣,紀安州刺史樂廣,以州先降。紀梁州刺史楊乾運時鎮潼州,又降。六月,迥至潼州,大饗將士,引之而西。紀益州刺史蕭撝不敢戰,遂嬰城自守。進軍圍之。初,紀至巴郡,聞迥來侵,遣譙淹回師,為撝外援。迥分遣元珍、乙弗亞等以輕騎破之,遂降。撝前後戰數十合,皆為迥所破。撝與紀子宜都王肅,及其文武官屬,詣軍門請見,迥以禮接之。其吏人等,各令復業。唯收僮隸及儲積以嘗將士。號令嚴肅,軍無私焉。詔迥為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諸軍事、益州刺史。以平蜀功,封一子為公。自劍閣以南,得承制封拜及黜陟。迥乃明賞罰,布恩威,綏緝新邦,經略未附,夷夏懷而歸之。
  5. 《周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迥性至孝,色養不怠。身雖在外,所得四時甘脆,必先薦奉,然後敢嘗。大長公主年高多病,迥往在京師,每退朝參候起居,憂悴形於容色。大長公主每為之和顏進食,以寧迥心。太祖知其至性,征迥入朝,以慰其母意。遣大鴻臚郊勞,仍賜迥袞冕之服。蜀人思之,立碑頌德。
  6. 《周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迥自起兵至敗,六十八日。
  7. 《周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武德中,迥從孫庫部員外郎耆福上表,請改葬。朝議以迥忠於周室,有詔許之。
  8. 《周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迥末年衰耄,惑於後妻王氏,而諸子多不睦。以開府、小御正崔達弩為長史,余委任亦多用齊人。達弩文士,無籌略,舉措多失綱紀,不能有所匡救。
  9. 《北史·卷六十二·列傳第五十》 .國學導航.2013-09-15
  10.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四》.國學網.2013-09-19
  11. 宇文婦醉酒失身 尉遲公登城誓眾 .國學導航.2015-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