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葡式蛋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葡式蛋挞称
图片来自心食谱

葡式蛋挞[1] ,(葡萄牙语pastel de nata,复数形式 pastéis de nata),又称葡式奶油挞焦糖玛琪朵蛋挞广东香港澳门葡挞中国大陆葡式蛋挞,是一种小型的奶油酥皮馅饼

简介

葡式蛋挞,属于蛋挞的一种,焦黑的表面(是过度受热后的焦糖)为其特征。广泛地存在于葡萄牙葡萄牙语圈国家,以及有大量葡萄牙移民的国家(例: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加拿大卢森堡法国)。

葡式蛋挞的葡语名意思是奶油糕点。它的葡语别名叫 pastel de Belém(复数形式 pastéis de Belém),意思是“贝伦区糕点”。

历史

里斯本发明

葡式蛋挞最早由19世纪葡萄牙里斯本贝伦区热罗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2]修女发明[注 1],1820年代修道院关闭。

自1837年开始,原来的蛋挞在世俗饼店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有售,因为店面位于里斯本贝伦区Belém),那里卖的蛋挞称作白冷挞pastéis de Belém)。

今日,饼店已是贝伦区的旅游热点,时常游客排队购买葡式蛋挞。

澳门改良

1989年,英国人安德鲁·史斗(Andrew Stow)将葡挞带到澳门,改用英式奶黄馅并减少糖的用量之后,随即慕名而至者众,并成为澳门著名的小吃。1989年安德鲁在路环挞沙街一号开设安德鲁饼店,是葡挞的鼻祖。

其后其分店开至两岸三地日本泰国菲律宾韩国,且仿制者不少。他与太太玛嘉烈1997年离婚后,太太则以玛嘉烈之名在澳门半岛经营一店,后来又和肯德基合作推出套餐。

香港

香港的的葡挞是从澳门葡国改良后将其传入香港成为香港继港式蛋挞后第二类外来点心.

食用

葡挞可以热吃或冷吃。食用时可洒上肉桂、糖粉或生蛋等等。

流行

1990年代末期,葡式蛋挞在台湾曾经是热门甜点,众多葡式蛋挞专卖店短时间大量开设,包括肯德基等均赶上此一热潮,葡式蛋挞顿时成为热门商品,甚至一度导致蛋价上扬,鸡蛋供应不足的地步,但也在短时间内热潮退去,甚至现今被认为是含有大量反式脂肪的不健康食物,很多饼店都不再供应葡挞。至于肯德基收掉葡式蛋挞专门店后,仍有在店面提供葡挞作为甜点。

葡式蛋挞过去在台湾暴起暴跌的历史,由此衍生出新词:“蛋挞效应”、“蛋挞现象”或“蛋挞化”等来形容这种短时间一窝蜂开店不久又迅速倒闭的现象。

File:Danta.JPG
香港KFC出售的葡式蛋挞

注释

  1. 葡萄牙修道院创制了不少以蛋黄为材料的甜点。当时蛋白被用来为服装(包括修女袍)浆纱,而酒厂也使用蛋白过滤酒类,例如兰姆酒,因而剩下了大量的蛋黄。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