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银行(香港称英伦银行,英语:Bank of England)是英国的中央银行,该银行于1694年以私营方式成立,自1931年起服从于财政部的政策并于1946年被收归国有。1997年间英格兰银行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共机构,由政府全资所有但拥有自己独立的货币政策。
英格兰银行垄断了英格兰及威尔士地区的纸币发行权,并且该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获得了管理全国货币政策的授权。而财政部则保留了在极端情况接管该权限的资格(但必须在接管后28天内获得国会的认可)。
它负责货币供给,印发钞票,向英国政府和其他银行提供货币,管理黄金和通货储币。
银行总部自1734年起一直设置在伦敦市的针线街,因此被人戏称为“针线街的老管家婆”。银行的首脑为总裁,由政府任命。
英格兰银行现任行长是马克·卡尼(Mark Joseph Carney),于2013年7月1日接替了前任行长默文·金恩爵士的职位,任期5年。马克·卡尼是加拿大人,为英国央行史上的第一位外籍行长[1]。
目录
历史
英国在17世纪中是欧洲其中的一个强国。尽管她在该世纪末联同多国在大同盟战争中击败当时如日中天的法兰西帝国,但是发生于1690年的比奇角海战中,法国海军压倒性地打败了英荷联合舰队。这便促进英国为了重新成为世界强权而加强建设当时萎靡不振的英国海军。当时的英国海军没有国家资金援助,难而推动海军的建设。而当时威廉三世政府的信用度不足,海军部难以在市面上借入£1,200,000(年利率8%)的所需经费。
为了使有意投资者资助英国海军的建设, 那些投资者在政府的同意下在1694年组建了英格兰银行公司。政府给予该公司控制政府收支的权利,和准许她成为英国唯一能够印刷及发行法定货币——英镑的有限公司。最终,英格兰银行在12天内成功集资£1,200,000,近一半成为英国海军建设的经费。
其间接的效果,就是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例如刺激了炼铁业以制造军舰必须的铁钉,以及推动农业的发展以支持海军人员的增加和补给,从此慢慢改变了英国的经济体系,更使英国的海军日益强盛,开启了18-19世纪英国海军成为世界海军强国的时代。
英格兰银行的倡议者为哈里法克斯伯爵查尔斯·孟塔古(Charles Montagu),他于1694年提出了此项想法,并付诸实行。他提议向当时的政府借出£1,200,000,而政府则让这班投资人组成英格兰银行公司及理事会(The Governor and Company of the Bank of England),并享有一定的特权。因此,英国政府便授权英国国会颁布英国君主签发的皇家特许状,名为《英格兰银行法令1694》。英格兰银行正式成立,由 Sir John Houblon 为第一任首长。他的头像在1994年被印刷在£50纸币上,以表扬他带领新成立的银行的功绩。有关的特许状也曾在1742年、1764年和1781年作出过修定[2]。
轶事
在1992年9月16日的黑色星期三,英格兰银行被著名的投机家乔治·索罗斯通过做空100亿以上的英镑和杠杆,使英格兰银行被逼放弃坚守英镑汇率和退出欧洲外汇机制并且让英镑大幅贬值,被人们封为“让英格兰银行破产的男人”。
视频
英格兰银行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英国央行迎“卡尼时代” 为英央行首位外籍行长 ,环球网财经,2013-7-2
- ↑ 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机遇、挑战与设计 ,金色财经, 20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