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湾民主国国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民主国国旗

图片来自rumtoast

台湾民主国国旗,为1895年5月23日至10月期间于台湾建立的台湾民主国所使用的国旗国徽,因其样式为蓝地黄虎,又称蓝地黄虎旗黄虎旗,同日唐景崧发表“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

历史

首面“蓝地黄虎旗”早在1895年5月23日成立台湾民主国创立时出现,因《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割让给日本。为免于被割让,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推举台湾巡抚唐景崧大总统。不久,日军攻陷基隆,唐景崧逃至沪尾(今淡水区)的得忌利士洋行(Douglas),后来乘德国籍轮船鸭打号(Arthur)逃亡至厦门。同年6月下旬,民主国馀众又在台南拥立大将军刘永福为民主国第2任大总统。1895年10月,台湾民主国亦因刘永福总统兵败内渡而解散。[1]

蓝地黄虎旗则为呼应清帝国国旗的黄地青龙图样,采用蓝地黄虎图,故称蓝地黄虎旗。根据《台湾民主国临时宪法》第四条,台湾“采用蓝地黄虎国旗,并作为国徽[2]。”

2012年,国立台湾博物馆经过1年半的考证修复,确定黄虎旗原为双面。正反两面的老虎眼睛并不相同,正面的黄虎瞳孔圆睁,象征“夜行虎”;反面的黄虎瞳孔半开如弯月,象征“日行虎”,正反两面代表昼夜或阴阳,有象征“日夜护国”一说。

现存旗帜

此国旗曾以大幅军旗形式,至少共有三幅悬挂:“基隆旗”于基隆、“淡水旗”于淡水海关、“台北旗”于民主国总统府(台南大天后宫)等处。该三幅旗帜后来散失,仅知其中一面曾被日方视为战利品献入皇宫“振天府”,然而至今仍下落不明。

高桥云亭版黄虎旗

1909年,台湾总督府获宫内省特许,委请日本画家高桥云亭依“振天府”原件所藏“基隆旗”摹绘。同年完成后被作为重要展品送回台湾总督府博物馆,以其作为替代原件。高桥摹绘此旗特意“忠于原著”,精准制作原件缺损处细节,是最接近原旗状态的版本,虽非原件,却深具历史价值。因而成为台湾现存可知年代最久远,且最接近原旗形象的摹本,是谓较权威之版本。此版尺寸约为长3.1公尺,宽2.6公尺,典藏于国立台湾博物馆

2003年起,台博馆开始规划高桥摹本修护事宜,并经国立新竹师范学院许佩贤助理教授考证,后在2010年委托国立台南艺术大学进行修护,最后于2011年完成。2016年3月10日,“高桥云亭黄虎旗摹本”获得文化部审议通过,依文化资产保存法指定为国宝[3][4]

林玉山版黄虎旗

1953年,丘逢甲之子丘念台为纪念台湾民主国成立59周年,邀请林玉山根据“1909年高桥云亭黄虎旗摹本”重新摹绘。该旗帜完成后也典藏于国立台湾博物馆,该作品因形象完整成为坊间流传最广的版本。[5] 林玉山摹绘大小黄虎旗版本二幅,除了依照高桥摹本在老虎的前脚前方绘上一朵云纹,在虎腹下方缺损处增加了第二朵云纹,由于该区域缺漏,无法确定实际有无云纹或其它图案,后在2012年以数位影像技术制作的台湾民主国国旗模拟重建则将该处留空。并补全破损的旗尾,也将背景色制成文献中所说的蓝色。

数位重建版

为唤起国人对国宝文物的记忆,使台湾民众更理解台湾史上珍贵的历史文物之一,2016年台博馆与悠游卡公司合作发行,重现历史上三关键时间点的“蓝地黄虎旗”版本,分别为1909年“高桥云亭摹本”、1953年“林玉山改绘版”及之前未曾正式公开的1895年“数位重建版”,“数位重建版”为台博馆以数位模拟1895年“台湾民主国”成立时,曾经飘扬在北部各地的黄虎旗,经过考证比对,自旗面的蓝色彩度到旗上的黄虎形象,是目前较贴近原始黄虎旗诞生时的版本;这也是台湾首件登上悠游卡的国宝,别具意义。

影片

台湾民主国“蓝地黄虎旗” 文化部列国宝 20160312 公视中昼新闻

参考文献

  1. 国立台湾博物馆 【典藏选粹/台湾民主国蓝地黄虎旗】. 国立台湾博物馆. [201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2. 简后聪. 福尔摩沙传奇:台湾的历史源流(下册) (PDF). 第240页. [2021-08-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8-15). 
  3. “蓝地黄虎旗”通过国宝审议 将登上悠游纪念套卡 (新闻稿). 2016-03-11 [201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4. 高桥云亭黄虎旗摹本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国家文化资产网. nchdb.boch.gov.tw. [2022-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1). 
  5. 吴垠慧. 长跑6年 台湾民主国《蓝地黄虎旗》列国宝 - 艺文副刊. 中时新闻网. [2022-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3) (zh-Han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