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緬甸聯邦共和國,舊稱洪沙瓦底(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老撾,首都為內比都。
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2016年3月15日,緬甸聯邦議會選出吳廷覺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緬甸首位民選非軍人總統。
2018年3月21日,緬甸總統吳廷覺辭職。
今天的緬甸(Myanmar)已經不是原來那個東南亞最封閉的國家,你還能看到陳舊的店鋪、鐵路和老爺車,也能看到摩托車、互聯網和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但是緬甸人的淳樸和虔誠沒有變。緬甸會讓你記住蒲甘林立在煙雲中的幾千座佛塔,東南亞最壯麗的古蹟之一;茵萊湖浮島上的村子與獨腳划船的漁民;仰光和曼德勒殖民時代建築與的新生的活力,還有緬甸剛開發的海灘和山區徒步。[1][2]
緬甸簡介
緬甸的全稱是緬甸聯邦(The Union of Myanmar)源於梵文,意為堅強、勇敢。
緬甸首都為內比都(2005年11月以前為仰光)。全國共分7個省和7個邦,人口約6000萬。省是緬族的主要聚居區,7個省分別為伊洛瓦底省、馬圭省、曼德勒省、勃固省、仰光省、實皆省和德林達依省。邦是各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7個邦為克欽邦、撣邦、欽邦、克倫邦、克耶邦、孟邦和若開邦。曼德勒在文化和地理上將緬甸分成兩部分,曼德勒以北為上緬甸、以南為下緬甸。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坐落在北緯10度—28度、東經92度—101度之間,東北部與中國西藏、雲南毗鄰,西北面與印度、孟加拉國相接,東南與老撾、泰國交界,西臨孟加拉灣,南瀕安達曼海。緬甸地處「三亞」中心,是連接南亞和東南亞的交通樞紐,東南可以直達澳大利亞,西面可以經過印度抵達歐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人形容描繪在地圖上的緬甸,豎着看像一迷人的鑽石,橫着看又似一隻開屏的孔雀。它的南部細長而狹窄,南北長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925公里。陸地國境線長5858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包括若干沿海島嶼在內,緬甸的總積為676581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中國的雲南、貴州和重慶的面積。其面積在全世界的國家中排名39位,在東南亞各國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印度尼西亞。
緬甸地貌的主要特點是三面環山,東、北、西部都是高山或高原,中部和南部是谷地及三角洲平原。地勢北高南低,以山地、高原和丘陵為主。境內有平行的三支由北向南走向的山脈,即西部山地、勃固山脈和撣邦高原。西部的若開山脈是喜馬拉雅山向南延伸,有不少高大的山峰。其中最北端的開卡博峰高達5881米,山上終年積雪,是緬甸境內的第一高峰,也是東南亞最高的山峰,被稱為「中南半島的屋脊」。約占國土2/3的地區是半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的起伏不平的高原,如緬印邊界上的薩拉馬蒂山區,海拔在3826米以上。中部山脈被伊洛瓦底江橫穿形成南北兩部分,山峰普遍低于于西部山脈,最高峰是位於中部乾旱地區著名的死火山博巴山。中部山脈南部是介於西部山地和東部撣邦高原之間的伊洛瓦底江谷地。東北部的撣邦高原南北長500公里,東西寬280-450公里,海拔平均高900~1000米。高原的最高峰在臘戍東南,海拔2673米。整個高原山區山地面積占70 %,其間有不少谷地和盆地。山勢北寬南窄,一直向南延伸,與緬甸最東邊的介於薩爾溫江和湄公河之間的德溫山脈相連,並一直接近赤道。如果把緬甸的形狀比作一個風箏,狹長的南部就像風箏的長線。整個南部的海岸線平直,景色優美的海灘和常綠的叢林隨處可見。
緬甸的河流也順地勢由北向南奔流入海。境內的三條由北向南流淌的大河,從西至東依次為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和湄公河。伊洛瓦底江對緬甸的重要性類似於我們中國的長江。河流全長2714公里,在緬甸境內長達2030公里,由北向南貫穿全國,並有30多條支流,流經8個邦(省)、32個縣、90個鎮區,流域面積達43萬平方公里,約占緬甸國土總面積的60%。其河源分東西兩支,東源恩梅開江發源於中國西藏的察禺附近,在中國的名字叫獨龍江;西源邁立開江發源於緬甸的北部山區,兩江在密支那城北匯合後始稱伊洛瓦底江。它過八莫後經曼德勒、蒲甘、卑謬等著名古都,在距海岸165里處分成9條支流,呈網狀經由9個入海口最後流入安達曼海,其中勃生河與仰光河可供輪船出入。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緬甸人居住在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所滋潤的土地上,伊洛瓦底江當之無愧是哺育緬甸的母親河。薩爾溫江發源於中國西藏東部的唐古拉山脈,在西藏境內叫那曲河,在雲南境內叫怒江,進入緬甸之後稱薩爾溫江。它全長1046公里,流經4個邦後在毛淡棉附近注入莫塔馬灣。沿途多形成瀑布和渡口,景色壯觀。湄公河則流經緬甸和老撾邊境地區。
伊洛瓦底江是緬甸最大的河流,它蜿蜒曲折地流淌,流經北部山區、中部乾燥地區和南部三角洲,組成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個河段。伊洛瓦底江中游和下游是緬甸的第一大平原,中游的河谷平原約90000平公里,下游的三角洲平原約50000平方公里。伊江中下游平原是緬甸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緬甸第二大平原是南部的毛淡棉平原,南北長約200公里,東西寬約100公里,面積約17000平方公里,其地勢低平,多湖泊和沼澤,也有一些海拔在700米以下的山地和起伏不平的丘陵。另一個較小的平原是西部實兌附近的沖積平原,南北長約100公里,東西寬約70公里,上面布滿縱橫交錯的大小河流,很適合種植植水稻。
緬甸當地人生活
緬甸當地人都非常淳樸好客,非常熱情。除了做體力活的人以外,緬甸人一日兩餐(9:00左右第一餐,15:00左右第二餐)。當地人每天會洗澡但是不一定洗頭,喜歡在頭上抹上很多類似於髮蠟的東西。如果你看見一個個頭髮油亮的當地人不要差異,這是別人愛美的表現。
緬甸當地人喜歡穿拖鞋,由於緬甸寺廟眾多,需要拖鞋,建議你也帶一雙人字拖和一個小塑料口袋裝鞋。
信仰與禁忌
緬甸是小乘佛教國家,當地人對佛教信仰非常虔誠,到當地旅行即使不信仰佛教,也不要對此進行抨擊。另外,雖然緬甸現在進行改革,但依舊是軍政統治,不要和當地人隨意談論政治,不要抨擊軍隊。當地民風比較保守,儘量不要穿吊帶、無袖衫、短褲和超短裙。
歷史
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在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相傳公元前200年,驃人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建立蒲甘城。 公元2010年10月21日,緬甸聯邦更換國號改為「緬甸聯邦共和國(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並同時同步使用新國旗與新國徽,但是國歌不變。
文化
這裡還沒有信息,快來補充~ 環境 編輯 緬甸聯邦共和國位於東南亞西北部,東與中國、老撾和泰國相鄰,西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相接。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南臨安達曼海。面積676,578平方公里,是東南亞大陸上面積最大的國家。緬甸三面環山,西部有若開山脈,北部有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東部和東南部為撣邦高原和丹那沙林山脈。中部為平原。位於北部喜馬拉雅山中的開加博峰海拔5881米,是緬甸也是東南亞的最高點。
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欽敦江、薩爾溫江和西湯河等。其中伊洛瓦底江發源於中國西藏林芝地區,向南流經緬甸中部地區,最後注入安達曼海。緬甸大部分人口生活在伊洛瓦底江流域,為緬甸最重要的河流。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河谷平原夏季悶熱多雨,內陸山區比較乾燥。
書籍推薦
《微笑吧,緬甸》,作者:吳志偉 本書作者多次進入緬甸,在緬甸生活的時間比較長,深入了解該國的風土人情,並不是像很多遊記一樣,只是簡單的描寫所見所聞。書中的很多觀點都非常新穎,不單純以第三方的觀點來理解這個國家,基本上可以算是了解緬甸這個國家的入門書。
《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作者: 艾瑪.拉金 原作名: Finding George Orwell in Burma
《The art of hearing heartbeats》by Jan-Philipp Sendker
電影推薦
《The Lady》《輪迴》《緬甸的豎琴》
語言幫助
緬甸的學校會教授緬甸語和英文,在城市和旅遊景區很多人都是懂英文的,而且由於華人很多,有些時候還會遇到會漢語的。雖然在蒲甘英文沒有那麼普及,但是因為遊客去的很多,所以用基本的英語還是能交流。 Ming ge la ba - 你好 Jie su beh - 謝謝 Na me lie bu - 聽不懂 En da bei ma lei? - 廁所在哪裡? Nao ma dui mei - 再見 Be lao lei?- 多少錢? Ma yao wu - 不對 Gaung dei - 好 Te min sa - 吃飯 Bie ha ma lia?- 在哪裡? A de gei ba - 救命 Dei di biu - 注意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