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禹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禹城

中文名 :禹城

所属地区:山东省德州市

禹城市,山东省县级市,德州市代管。禹城市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是大禹治水功成名就之地,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设禹城县,1993年9月撤县设市。    山东省禹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徒骇河中游,地理位置:东经116°22′24″—116°44′56″,北纬36°40′32″—37°12′19″,南北长58公里,东西宽33公里,总面积990.0平方公里。禹城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节明显,光照充足。

禹城综合实力处于德州前列;是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连续3年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同时,进入全国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实现“五榜共进”。[1]

历史沿革

据旧志载:远在西周(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追念先王之恩德,将黄帝后裔分封到祝(现禹城、齐河、长清一带),名曰“祝国”,城址现长清县东北30里济南西郊的古城村。后郡称祝柯,春秋时诸侯“盟于祝柯”就在此地,自此出了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郡置县,改为祝柯县,县址依然。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称祝阿县,县址未搬迁。北魏皇兴三年(公元469年),县址由古城村迁至阿阳城(现禹城火车站杨城子)。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祝阿县改名禹城,县址依然。唐玄宗皇帝取城南禹息故城之意,改祝阿县为禹城县。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为阻安史叛军,决黄河以阻,禹城被淹没,城址搬至迁善村(卧牛镇)。五代十国时沿唐制。金时属济南府。公元1130年(金天会八年),分治齐河县。元代禹城县属曹州。明、清时属济南府。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禹城县隶属山东省济南府。1913年属山东省德临道,次年改属东临道,1926年复属德临道,1928年起属山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公署。1946年成立了“禹城县政府”,隶属渤海区泺北行政专署。

1950年隶属德州专署。1956年改属聊城专署。1958年禹城县并入高唐县,隶属于聊城专署。1961年恢复禹城县建制,复属德州专署管辖,至1993年禹城撤县设市(县级),至今隶属关系未变更。1993年9月撤县设市。1993年9月9日,撤销禹城县,以原禹城县的行政区域设立禹城市(县级)。


人口

2018年,年末户籍人口54.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9.5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275人,出生率13.5‰;死亡人口3614人,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长率6.8‰,比上年下降0.3个千分点。

民族宗教

全市共有少数民族25个,包括回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藏族等。人口最多的回族主要分布在十里望回族镇、房寺镇等乡镇(街道)。宗教主要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信。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