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白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芨[1],或称作白及[2]学名Bletilla striata)。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又名甘根[3]白根紫兰苞舌兰连及草

形态

为多年生白芨属 草本球根植物(块根),花很美适合观赏之用,其球茎晒干后的名称为白及(又名白芨、白根、明白芨、紫兰根、甘根、白给),可做为中草药,其它亦有当作糊料之用途。一般品种花的颜色呈紫红色,所以别称紫兰;有另一个变种的花为白色,称为白花白芨B. s. var. alba)。其它亦有红色、粉红色、黄色以及蓝色的园艺栽培种。主要花期是在春季,但依各地方气候之不同,晚初都可能开花。如果夏季因为叶尖容易晒焦,种植方法可宜采半日照射的方式,尽量避免西晒。本种为白芨属的模式种。

白芨全株高约三十公分至七十公分左右,地下浅处会长出扁平陀螺状的球茎往横向蔓延,并会向下方长出粗大块状的球根。球茎上方会长出茎突出地面,并且会带有二至六叶左右的线形绉褶叶子,叶的形状为互生之长椭圆状,叶宽大约一至四公分,开时会有细由叶心向上冒出并长出多朵的花苞,依次慢慢的绽放。

分布与种植

野生品种喜生长于山腹以及崖顶附近,主要分布在台湾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不过已经慢慢濒临灭绝。人工栽培的品种已经相当普及,许多人工栽培的种子亦散布各地,所以现在已经很难分辨出哪些是属于原本的野生品种。繁殖主要采分株方式,分株的时期在秋季较为合适。

应用

中药

入药部位: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块茎。

白芨在中药里有消炎止血、消肿生肌之效。主要可以治疗刀伤跌打、疮疡肿毒、肺部出血、胃脏溃疡等症。味道带有苦味,黏稠状。本身无毒,药性微寒,轻微的烧冻伤亦能适量涂于患部。可做为药用部份为其块根(球根)以及地下球茎部份,洗净浸泡或烫煮过之后沏薄片晒干,称之为白芨,最后研磨为粉末依照不同病症调配应用。

炮制

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晾至湿度适宜,切片,干燥。

性味归经

苦、甘、涩,微寒。入归肺、肝、胃经。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4]

白芨使用禁忌[5]

  • 外感及内热壅盛者禁服。
  •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 不宜同苦、寒药服。

其他

白芨的假鳞茎富有黏性[6],可作为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掐丝后将铜丝黏贴于铜胎的黏胶原料。

白芨名称的传说

  • 白芨这个名称的由来坊间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某位犯罪者名叫白芨,因被逼供而受伤呕血,狱卒不忍他辛苦忍受,所以依照该囚犯的说法取了白芨为他疗伤而愈,该囚犯的名字就叫做白芨,所以此植物也在那之后始被称为白芨[7]
  • 另一个说法是,古时某位老农利用其植物治愈了一位因救皇帝而受重伤的爱将,皇帝为了打赏该名老农夫,所以依照老农夫的要求,指示太医院制定此植物名称与该老农同名为白芨,编入药书之中。
  • 根据本草纲目,白芨应该是由其形态而得名,指其块茎白色,且相连而生[8]

中医医理

内经上古天真论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明白告诉我们要合乎道,要预防疾病,必须从身心调适著手。为医者身体力行,则能自助助人,功莫大焉。

本草纲目 电子书 [1] 黄帝内经 电子书 [2]

注释

  1. 读音为“白叽”。
  2. Flora of China,Vol. 25: 210.撷取于2014-03-02。
  3. [高明干等,2006:甘根]:“白及又称连及草、白给、白根、箬兰、朱兰等。”。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及的功能主治,中医世家
  5. 白芨使用禁忌,金堤古方国医堂
  6. [高明干等,2006:甘根]:“假鳞茎扁球形,上面具荸荠似的环带,具黏性;....”。
  7. 优优. 中医白芨由来的传说. [2013-01-22]. 
  8. [高明干等,2006:甘根]:《本草纲目/卷一二/白及》:时珍曰:“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曰白及。其味苦而曰甘根,反言也。”。

参见

参考资料

  • (中文)百拇医药生活保健
  • (繁体中文)《药用植物大事典》,晨星出版,初版2003年,作者:田中孝治。
  • (日文)三河の野草(紫兰的说明)
  • 高明干等编辑。2006。植物古汉名图考:“甘根”条,第84页。河南郑州:大象出版社。
  • Xinqi Chen(陈心启), Stephan W. Gale & Phillip J. Cribb. 2009. Bletilla. IN: Flora of China Editorial Committee. 2009. Flora of China (Orchidaceae). 25: 209-210. In C. Y. Wu, P. H. Raven & D. Y. Hong (eds.) Fl. China. Science Press &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 Beijing & St. Louis.

外部链接

  • 白及 Baiji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 白及 Baiji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