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灰磘福寿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灰磘福寿宫
图片来自pixnet

灰磘福寿宫,是位于台湾新北市芦洲区保新里的土地祠,与芦洲在乾隆时的开垦有关联,原位于芦洲线隧道出入口处,后迁至中正路的巷弄内。

沿革

灰磘福寿宫在清治时期就已存在,从关渡往来新庄的船只会在此庙一带会停泊歇息。1970年代,政府拓宽芦洲中正路,庙身拆除往后移数公尺。

在规划芦洲线时,庙身因位在地底隧道出入口处而面临拆迁。捷运局原在2000年允诺会协助位迁庙,次年7月协调会上改说捷运用地内无法安置庙宇,要求地方自办迁移,又行文庙方告知订于2001年12月7日动工拆庙。

因2001年12月10日为芦洲的国姓醮举行日,庙方不愿在祭典前动工拆除。信众在拆除一周前,即在庙宇四周挂满抗议布条,决议事前若未协调解决,芦洲线动工当日将号召群众发动抗争。同年12月3日,立委陈宏昌出面提出三个解决方案,第一案:变更设计,延长出口坡道,追加预算部份由他向交通部争取;第二案:庙改在对面绿地安置;第三案:先迁移到邻近地区,暂不领取拆迁补偿,待对面绿地取得法源依据,再行安置。

同月5日起,捷运工程局从芦洲三民路、中正路口开始拆除芦洲站芦洲机厂间的地上物。次日,立法院陈宏昌办公室上,经陈宏昌及地方文史工作者杨莲福居中联系,邀请捷运局副所长邓民治、路权室主任周文彬、庙方主任委员陈天生、保新里长蔡栈辉等地方士协调,捷运局答应在附近找地供庙方搬迁,达成缓拆共识。

庙宇拆迁后,神像曾暂放中正路491号的平房里。在蔡栈辉等人奔走下,用地上物拆迁费在中正路底的小巷里购地,耗时两年兴建庙宇,2004年4月22日安座。不过,新庙地属于水湳重划区,未来庙宇依然有拆迁的可能。

祭祀

庙为当地的陈姓、蔡姓、叶姓等家族共同膜拜、管理。农历八月初八,泉州府同安人后裔所居的五股、芦洲的土地庙会一同举行祭祀。

庙祭祀一名和尚,至于耆老和庙方均表示该尊雕像已不可考、不知为谁,杨莲福推测可能是当初开垦芦洲的新竹城隍庙僧人梅福。伊能嘉矩曾纪录梅福在乾隆时至芦洲招佃垦辟,获准将产业充作关渡宫香油钱,因此芦洲古称为“和尚厝”、“和尚洲”。杨莲福认为这雕像或许更能巩固福寿宫的文化地位和价值。

灰磘在祭祀圈上属于芦洲涌莲寺的土地公角,该角由芦洲五福宫统辖。

土地祠

土地庙,又称土地公庙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庙宇),多于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的建筑,乡村各地均有分布。在1949年以前,凡有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庙。

土地庙在中国大陆曾由于“文革”作为“四旧”大部分被捣毁。随著“改革开放”和开始信仰自由[1] 以后,自1980年前后有蒸蒸日上的恢复民间信仰和社会的逐渐发展,便有一股建设土地庙的浪潮。这些土地庙多由农民自发组织建设的信仰中心,属于微型建筑,高度从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积大小小则几平方米,大则十几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陆官方和媒体一直密切关注这股建设土地庙的浪潮,就以当时农村小学基础教育设施落后为借口和理由,来呼吁乡民多关注乡村基础教育,集中精力投资建学校,不要热衷于“迷信”,但仍旧无法破坏民间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区官方就以破除迷信为借口而进行强行拆除,这股土地庙信仰复兴的热潮最终还是被大陆官方镇压了。然而实际上至2000年以后,几乎每乡至少有一处或多处,其数量分布因地而异。台湾因为拥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当多的土地庙;据官方的调查,其数量超过1300所以上。

与农村地区的土地庙相对的,是供奉城市守护神的城隍庙

土地神

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爷”,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一般称为“大伯公”。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众之一,流行于汉族地区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属于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诸神中地位较低,也是与人民较亲近的神祇

土地庙的造型

土地庙因神格不高,且为基层信仰,多半造型简单,简陋者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俗称“磊”型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水泥或砖块砌成,现今台湾甚至有工厂开模以水泥灌制大量生产,也有土地庙因香火鼎盛,逐渐中大型化者。

中国大陆土地庙

潮汕土地庙

土地神在潮汕俗称为伯公。土地庙亦称伯公庙或写作福德老爷庙、福德古庙。每家每户家中都会有伯公神位,商铺也不例外。伯公庙规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为普遍,田野、山岭、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爷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爷夫人,是和蔼可亲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信仰自由,reli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