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火炭 (選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田區議會

圖片來自mingpao

火炭(Fo Tan,代號R23)是香港沙田區議會下轄的選區,現有選區屬第二代,1991年設立,現時議席懸空,前任區議員為獨立民主派人士雷啟榮

歷史

現有火炭選區屬第二代,第一代火炭選區只在1982年出現,當時範圍由禾輋邨向北延伸至赤泥坪,而現今單議席火炭選區首次出現於1991年區議會選舉

1982年區議會選舉沙田全區劃為四個選區,採用雙議席選區制度,計有沙田市中心小瀝源田心谷火炭,合共八席,當時火炭一帶未有大型發展,只有小量人口,故禾輋邨馬料水香港中文大學一帶劃入,並以位處中間的火炭命名,選舉由林鴻釗洪育輝勝出。

1985年區議會選舉,因應人口大幅增加,沙田市中心火炭選區重組,火炭至馬料水一帶劃入沙田市中心選區,禾輋邨部分則與瀝源邨合併為源禾雙議席選區,直到1991年。

1991年區議會選舉,第二代火炭選區設立,當時範圍由火炭路以北及穗禾路沿線地區組成,該次選舉由彭長緯港同盟張榮輝爭奪,最終彭長緯勝出。

1993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改革區議會,取消所有委任議席及雙議席選區制度,全面實行單議席單票制,並改由選區分界及選舉事務委員會制定,區議會選區數目亦隨人口變動而大幅增加,原有火炭選區火炭渠南北劃為火炭何東樓(R15)兩個單議席選區。1994年區議會選舉,火炭選區只有彭長緯參選,彭自動當選,其後彭加入民建聯,並當選本區所在的沙田北區域市政局議員。

1999年區議會選舉,由於駿景園落成帶動人口增加,原有何東樓火炭選區重組為三個選區,分別是駿馬選區、火炭選區及穗禾選區,當中穗禾路沿線地區劃為穗禾選區彭長緯改於穗禾選區爭取連任,火炭選區改由銀禧花園火炭工廠區及周邊鄉村所組成。選舉由時為公民力量成員兼時任銀禧花園業主立案法團主席廖韻兒對上爭取連任的何東樓區議員李浩輝,結果由廖以廿六票差距當選。其後廖因收受工程公司利益而被調查,在等候裁決下爭取連任,結果2003年區議會選舉,廖以622票敗於泛民的蔡耀昌(蔡得1,280票),最終廖於2004年因擔任區議員期間偽造帳目而入獄十個月。

2007年區議會選舉建制派新世紀論壇成員龐愛蘭獨立名義出選,以專業人士保守傾向針對蔡耀昌的左翼政治立場,結果龐以百餘票差距當選。選後龐乘勝追擊參選2008立法會新界東直選選舉,結果在七席選區內得票第八,與議席擦身而過。

2011年區議會選舉龐愛蘭競逐連任,對手為民間電台陳德章及捲土重來的廖韻兒,結果龐愛蘭以三分二得票連任。選後更加入公民力量,為2012年立法會選舉再戰新界東預備,然而在激烈競爭下,建制派互相爭票,結果得票沒有增長,得票率因投票人數增加而下降,龐再次敗選。2014年2月12日,新民黨公民力量結盟,龐愛蘭未有加入新民黨,其後淡出公民力量。

2015年區議會選舉,選前曾傳出公民黨有意派出楊岳橋參選火炭選區,最後楊因備戰2016年香港立法會新界東地方選區補選而未有參選。尋求再度連任的龐愛蘭與公民黨陳文煇爭奪議席,龐以六成得票當選連任。

2019年區議會選舉公民黨派出雷啟榮參選,挑戰龐愛蘭,結果雷以3,550票多於龐的2,716票當選。2021年5月6日,雷啟榮宣布退出公民黨,表示會繼續專注地區工作[1]。2021年7月,雷氏因應政府計劃追討協助民主派初選區議員的酬金津貼傳聞所帶動的區議員辭職潮中,辭去區議員職務。


範圍

現時選區包括銀禧花園御龍山火炭工業區沙田馬場及其附屬設施,與其相鄰的選區有駿馬穗禾以及城門河對岸的第一城碧湖愉欣。選區名稱取自原有火炭地名,投票站設於賽馬會體藝中學

參考文獻

  1. 火炭區議員雷啟榮 宣布退出公民黨 「繼續專注地區工作」. 立場新聞. 2021-05-07 [2021-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