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伯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汪伯彦(1069年―1141年),字廷俊,徽州祁门(今安徽祁门)人,南宋初年宰相、著名奸臣。奸相秦桧的老师,主和派重要人物。[1]
汪伯彦在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考中进士,初授成安主簿,之后历任中奉大夫、开府司仪曹事、军器少监等职,并在任职期间先后受到宋徽宗、宋钦宗两任皇帝的召见。他将自己撰写的《河北边防十策》上呈宋钦宗赵桓,因切合帝意被任命为直龙图阁,知相州。金兵攻陷真定之后,真定帅府迁往相州由汪伯彦负责统领。
宋徽宗时推行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赵构在河北,他率兵保护,遂受信任。康王大元帅府副元帅,又升为集英殿修撰。国事日益紧急,风云激荡,官兵民众抗金心切,群志昂然。然而就在金兵迫近京城时,汪伯彦却阻拦宗泽抗金。次年,金兵攻下京城,掳走微、钦二帝。
康王秉承旨意,升汪伯彦为元帅和显谟阁直学士。5月,康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继位,升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6月升知枢密院事,12月拜右仆射(即右丞相)。当金兵再次逼近时,汪伯彦极力反对宗泽、李纲的抗金主张,促请宋高宗南逃。与黄潜善同居相位,专权自恃。他又主谋南迁扬州(今江苏扬州),不作战守之计。建炎三年(1129年),扬州失守后罢职。后又知池州(今安徽贵池区)、宣州(今安徽宣城)。以献其所著《中兴日历》,后升至检校少傅。
绍兴十一年(1141年)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追赠为少师,谥号“忠定”。[2]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汪伯彦 | 出生日期 | 1069年 |
别 名 | 汪廷俊 | 逝世日期 | 1141年 |
所处年代 | 南宋 | 出生地 | 徽州祁门(今安徽祁门) |
职 业 | 官员、奸相 | 谥 号 | 忠定 |
官 职 | 右仆射、少傅等 | 追 赠 | 少师 |
人物话题
人物生平
受召献策
汪伯彦,字廷俊,徽州祁门(今安徽祁门)人。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考中进士,授任成安(今属河北)主簿,后以功升任宣教郎、中奉大夫。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汪伯彦受宋徽宗赵佶召对(召对,是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除任开府司仪曹事,后迁任军器将作少监,又提任为虞部郎中。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汪伯彦被宋钦宗赵桓召见,他献上《河北边防十策》,因切合帝意,被任命为直龙图阁,知相州(今河南安阳)。同年十月,金兵攻陷真定(今河北正定),宋钦宗下诏迁真定帅府于相州,由汪伯彦统领。[3]
护卫康王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11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奉命出使金军大营,到达磁州(今河北磁县),当时到处都是金国的骑兵,曾有数百名骑兵到磁州城下,追踪赵构的行踪。汪伯彦马上用帛书请赵构回相州,汪伯彦亲自背着装弓箭的袋子,他的部下在黄河边迎接赵构。赵构慰劳他说:“以后见到皇上,一定首先推荐你做京兆尹。”汪伯彦从此成为赵构的心腹,深得赵构信任。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闰11月,赵构接到蜡书,设置天下兵马大元帅府,任命汪伯彦为副将。赵构率兵渡河,谋划将去哪里,人人说的都不一样,汪伯彦独自认为非出北城门渡过子城不可。赵构听到汪伯彦的话大为高兴,认为他说的很对,于是从北城门渡过子城。赵构渡过子城后,由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经过郓州(治所在今山东郓城县东)、济州(治所今山东茌平西南),抵达南京(今河南商丘南),赵构所部之人都是些乌合之众,形势屡屡危急,依赖汪伯彦的调护才得以安全。赵构回京后,奏请朝廷让汪伯彦担任集英殿修撰。 [4]
高宗宠幸
金兵逼近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时,宋钦宗下诏说,现金人正想与大宋议和,康王赵构率兵,不可轻举妄动。汪伯彦认为可以。宗泽说,金人狂妄奸诈,议和是缓兵之计;如果相信他们,后悔也来不及,应该立即进兵。汪伯彦等人阻挠他。等到汴梁被攻破,金人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北去,张邦昌僭位称帝,赵构听到后流涕。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春,赵构秉承皇帝旨意任命汪伯彦为显谟阁待制,不久,升任为元帅、直学士。同年五月,赵构即位,是为宋高宗,升任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六月,又升任为知枢密院事。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12月,宋高宗任命汪伯彦为右仆射。 [5]
屡遭贬官
宋高宗刚即位时,天下百姓盼望太平。当时,汪伯彦主和,反对抗金,促请宋高宗南迁扬州(今江苏扬州)。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汪伯彦与黄潜善担任宰相,专权放任,不能提出任何施政方针。上至御史、谏官,下至百姓、内侍,都弹劾他们。汪伯彦被罢免为观文殿大学士、洪州知州,后改为提举崇福宫。同年二月,金兵攻陷扬州,汪伯彦被贬职居住在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1131年(绍兴元年),汪伯彦恢复官职,任池州(今安徽贵池)知州、江东安抚大使。台谏官认为不能这样安排汪伯彦,于是诏命汪伯彦仍以旧的官职去管理宫观,不久任广州知州。公元1134年(绍兴四年),宋高宗追褒陈东、欧阳澈。舍人王居正不停地论奏汪伯彦、黄潜善,汪伯彦先前的官职也被罢去。 [6]
官复原职
公元1137年(绍兴七年),宋高宗对辅臣说:“元帅府的旧僚属,往往都谢世了,只剩汪伯彦是共渡难关的。我的故旧,所剩无几,应该恢复汪伯彦的官职。”秦桧、张浚说:“我们已商议在郊外祭天的时候取得圣旨,再得到上天对汪伯彦过去功劳的证明,这样就能使中外信服。”当初汪伯彦没中进士时,在祁门知县王本的馆舍,秦桧曾跟他学习,而张俊也是汪伯彦推荐的,所以他们一起替汪伯彦说好话。
公元1139年(绍兴九年),汪伯彦被任命为宣州(今安徽宣城)知州,他上朝拜见宋高宗,宋高宗对秦桧说:“对汪伯彦是随便任命的官职,希望能免去人们的议论。”又说:“汪伯彦是康王府的旧僚,离开京城七年。汉高祖、光武帝不忘丰、沛、南阳的故旧,这都是人之常情。”汪伯彦献上自己写的《中兴日历》五卷,他被任命为检校少傅、保信军节度使。
公元1140年(绍兴十年),汪伯彦请求任管祠观的闲职,得到宋高宗的准许。公元1141年(绍兴十一年)五月丙辰日,汪伯彦去世,终年七十三岁。宋高宗甚为哀悼,九天后,除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追赠为少师,赐其家田地十顷,银千两、帛千匹,丧事由朝廷处理,又赐官其亲属二人于饶州任职,谥号“忠定”。 [7]
人物轶事
- 一院二相
据说汪伯彦出身贫寒,但少有才名,中秀才后,在家读书备考科举时,被祁门知县王本看中,特筑“英才馆”请汪伯彦当塾师,王本把亲侄儿秦桧从南京接到祁门,师从汪伯彦。据说,秦桧在英才馆读书时,就有异人预言:祁山小邑,一书院有二宰相在焉。 [8][17]
- 儿遭金俘
当初,汪伯彦已离开相州,金人抓了他的儿子军器监丞汪似,让他割地,包括相州。相州守臣赵不试坚守城池,金人就把汪似带到金国,很久他才回来。有人说汪似能回来,实际是汪伯彦派人赎回的。汪似后来改名叫汪召嗣。[9]
人物作品
- 著有《中兴日历》五卷、《春秋大义》十卷,表章、奏义、杂文数十卷,又集三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本末为三十卷。
人物评价
史籍记载
-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10]
相关视频
- 精忠岳飞:汪伯彦被民众围困,皇上顺势罢了他的官,真是活该!
参考资料
- ↑ 柳州“石头记”系列报道:石壁上的“驾鹤书院”.腾讯网.2019-01-11
- ↑ 汪伯彦.浩学历史网.2013-09-12
- ↑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汪伯彦,字廷俊,徽之祁门人。登进士第,积官为虞部郎官。靖康改元,召见,献河北边防十策,直龙图阁、知相州。是冬,金人陷真定,诏徙真定帅司于相,俾伯彦领之。
- ↑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未几,王奉蜡书,开天下兵马大元帅府,以伯彦为副将。王引兵渡河,谋所向,言人人殊,伯彦独曰:“非出北门济子城不可。”王喜曰:“廷俊言是也。”既济,由大名历郓、济达于南京,奏为集英殿修撰。
- ↑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明年春,王承制除伯彦显谟阁待制,升元帅,进直学士。高宗即位,擢知枢密院事。未几,拜右仆射。
- ↑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绍兴初,复职,知池州、江东安抚大使。言者弗置,乃诏以旧职奉祠,寻知广州。四年,帝追赠陈东、欧阳澈。舍人王居正论伯彦、潜善不已,复褫前职。
- ↑ 《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绍兴十一年………五月………丙辰,汪伯彦卒,年七十三。帝悼之。后九日,除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赠少师,赐其家田十顷,银帛千匹两,官给葬事,又官其亲属二人于饶州,后谥忠定。
- ↑ [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 ↑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初,伯彦既去相州,金人执其子军器监丞似,使割地以至相州,守臣赵不试固守不下,遂拘而北,久之乃还。或云似之得归,伯彦实使人赎之。似后更名召嗣。
- ↑ 10.0 10.1 10.2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国学导航.201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