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友益街16號,由兩棟西洋式建築組成。這兩棟建築由葉鳳池出資修建,1926年被武漢國民政府充公,並於當年作為中華全國總工會駐武漢辦事處的辦公場所。1927年中華全國總工會自廣州遷入此地[1],七一五事變後遷往上海。這兩棟建築自1963年起一度作為紀念館開放,1966年被迫關閉。2006年,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起,在該舊址重建博物館的計劃被提上日程。
歷史
1918年,漢口中藥材商號「葉開泰」的老闆葉鳳池買下了漢口的大智路和車站路之間的一個水塘。將該水塘填平後,1920年,葉鳳池着手在這塊新造的土地上修建了數十棟房屋,以供自己和當地的軍閥政客居住。1926年9月,北伐軍進入武漢,葉鳳池因勾結軍閥政客,且其女婿陳漢卿為王占元的軍法處處長,因此葉鳳池和陳漢卿的住所被武漢國民政府充公。當年,中國共產黨調派劉少奇、鄧中夏等幹部來武漢領導工人運動,9月17日,原陳漢卿公館成為中華全國總工會駐武漢辦事處所在地。1927年2月11日,中華全國總工會自廣州搬至陳漢卿公館內,相鄰的葉鳳池公館則於隨後歸湖北省總工會機關使用。七一五事變後,中華全國總工會遷往上海,湖北省總工會轉入地下活動,兩棟建築歸屬國民黨武漢警備司令部使用。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武漢,兩棟建築被武漢市人民政府接管。1958年,湖北省文化局着手籌備湖北省全省總工會紀念館,兩棟建築經修繕後獲名「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華全國總工會暨湖北全省總工會舊址」,董必武為該紀念館題名。紀念館內原有復原的湖北省總工會宣傳部、組織部、會客室、課室、劉少奇辦公室等展室。該紀念館自1963年起對內開放,文化大革命開始後,1966年,該紀念館被迫關閉,陳漢卿公館由武漢市文化局接收為辦公場所,而葉鳳池公館由武漢市文聯接管,紀念館內原有文獻、圖片等資料由武昌農講所舊址紀念館接收保管。1981年,兩棟建築以「中華全國總工會暨湖北省總工會舊址」一名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2006年,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武漢市文化局從該舊址中搬出,舊址計劃恢復為紀念館。2018年1月22日,這一計劃正式對公眾徵求意見。
結構
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位於江岸區友益街16號,由同一院落中的兩棟斜對的坐南朝北的西洋式建築組成,總建築面積1,507平方米。右樓原為陳漢卿公館,1920年建成,為三層磚混結構房屋,占地面積340平方米,外牆為耐火磚清水牆面,基部為花崗岩,樓內第一層為車棚和門衛住房,二層和三層為辦公用房,樓頂有花園。左樓即葉鳳池公館,1924年建成,為二層磚混結構洋樓,占地面積450平方米,屋頂前面為雙坡屋頂,後面為四坡屋頂,四面均開有老虎窗,中部建有影牆。
視頻
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武漢擬恢復漢口中華總工會舊址紀念館,中國社會科學網,2018-01-22
- ↑ 中華全國總工會暨湖北省總工會舊址,武漢黨史網,201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