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永嘉之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永嘉之乱,或称永嘉之祸,是发生在中国西晋时代永嘉五年(311年)的一场动乱事件。动乱由居于中原的外族人发动,外族军队击败西晋京师洛阳的守军,攻陷洛阳并大肆抢掠杀戮,更俘掳晋怀帝等王公大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汉人政权治所被外族攻破后统治集团几乎全灭的事件。及后西晋于316年灭亡。

背景

西晋惠帝时,惠帝愚弱无力掌控国家,诸王大臣为争夺权力而发生八王之乱,多年来的战争造成严重破坏,亦动摇了西晋朝廷的统治基础。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乘时起兵于并州离石(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建国号。当时的并州刺史司马腾虽然试图讨伐,但都未能有效消灭他们,反而汉国一直对外扩张,并州大部分土地及司州河东郡平阳郡都落入汉国控制;另外一些在河北一带地方起兵对抗晋朝的势力如石勒王弥等都附于汉国,并得汉国授予官爵,这些都令汉国成为一个严重威胁晋朝统治的军事力量[1]

光熙元年(306年),河间王司马颙被杀,以东海王司马越为首的大军迎惠帝自长安东归洛阳,八王之乱终告结束,并由东海王越执掌朝廷。惠帝不久去世,司马越在晋怀帝即位后继续专权,但他未能集中力量讨伐影响国内多处的反叛势力,反因御史中丞诸葛玫及吏部郎周穆支持前太子清河王司马覃即位而先后将三人杀害[2][3]。随后司马越为自领兖州而与交好的征东大将军苟晞反目[4][5],又因猜疑而诛杀了王延、高韬等朝臣,大失众望,亦令人心不安[6],晋怀帝亦不满司马越专权,于是联结苟晞对抗他。司马越面对此形势,于是在永嘉四年(310年)以讨伐石勒为由率领京师四万军队及行台出屯项县,留部将何伦及李恽与东海王妃裴氏、世子司马毗等留戍京师,遂令洛阳兵力薄弱,宫殿台省都再无守卫,盗贼横行,洛阳城中亦发生饥荒。鉴于洛阳的形势,扬州刺史周馥及苟晞曾分别上议迁都寿春及仓垣,但都碍于司马越集团的压制而未能成事[7][8][9]

永嘉五年(311年),苟晞上奏司马越的罪行,怀帝亦下诏讨伐司马越,不久司马越在忧惧之中于项县去世。太尉王衍及襄阳王司马范率军护送灵柩归东海封国安葬。大军虽然没有发布司马越的死讯,但石勒所率骑兵还是在四月追至苦县宁平城,击败将军钱端,将这支晋朝中央军队及所俘行台官员共十多万人尽数杀害,晋廷遂再无力量抵抗外族政权[10][11]

经过

司马越死后,原留京的何伦李恽闻讯即率领东海王妃及世子等众人出奔,但不久亦为石勒所灭。洛阳城中饥荒严重,发生了人食人的事件,大部分官员亦已经逃跑了,晋怀帝此才决意东奔仓垣,命司徒傅祗准备船只,可是晋怀帝当时已无护卫可用,与数十个朝士一起走至铜驼街就遭到盗贼劫掠,被逼撤还宫中[12]

刘渊在位期间已经数度派兵南侵,其子刘聪于永嘉四年(310年)继位后继续这个行动。永嘉五年(311年)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二万七千兵攻洛阳,兵至河南县沿途已经十二度击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馀人。呼延晏接著攻下洛阳平昌门,纵火焚烧东阳门及城内府寺,并等待刘曜、石勒及王弥的增援部队前来。六月,呼延晏以外援未至,带著俘虏和掠夺战利品离去,并将停靠在洛水用作出奔的船只焚毁。不久,王弥与刘曜先后攻至洛阳,王弥遂与呼延晏于六月丁酉日攻破宣阳门,直入南宫,攻进太极前殿,在皇宫中大肆搜掠。晋怀帝出华林园门,打算西出长安,但途中为汉国士兵所俘,留在洛阳的王公大臣和平民计有三万多人被杀,宫中所藏被掠夺一空,晋朝宗庙被焚毁,皇陵遭到挖掘破坏。当时王弥劝刘曜上请迁都洛阳,但刘曜认为洛阳四面受敌不可防守,于是将洛阳皇宫焚毁,俘晋怀帝与六颗玉玺,连同一些晋臣北归平阳[13]

结果

永嘉之乱后,西晋于316年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在士族王导等的支持下于317年建立了东晋。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这为东晋偏安一隅作了预备,大量的侨州侨郡的设立,深刻地影响了东晋的政治面貌。同时,客观上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中心进一步迁往南方。

相关条目

注释

  1. 《晋书·载记·刘元海》:“永兴元年,元海乃为坛于南郊,僭即汉王位……东赢公腾使将军聂玄讨之,战于大陵,玄师败绩……元海遣其建武将军刘曜寇太原、泫氏、屯留、长子、中都,皆陷之。二年,腾又遣司马瑜、周良、石鲜等讨之,次于离石汾城。元海遣其武牙将军刘钦等六军距瑜等,四战,瑜皆败,钦振旅而归。……遂进据河东、攻寇蒲坂、平阳,皆陷之。元海遂入都蒲子,河东、平阳属县垒壁尽降。时汲桑起兵赵魏,上郡四部鲜卑陆逐延、氐酋单征、东莱王弥及石勒等并相次降之,元海悉署其官爵。
  2. 《晋书·东海王越传》:“及怀帝即位,委政于越。吏部郎周穆,清河王覃舅,越之姑子也,与其妹夫诸葛玫共说越曰:‘主上之为太弟,张方意也。清河王本太子,为群凶所废。先帝暴崩,多疑东宫。公盍思之举,以宁社稷乎?’言未卒,越曰:‘此岂宜言邪!’遂叱左右杀之。”
  3. 《晋书·怀帝纪》:“永嘉二年二月辛卯,清河王覃为东海王越所害。”
  4. 《晋书·苟晞传》:“初,东海王越以晞复其雠耻,甚德之,引升堂,结为兄弟。越司马潘滔等说曰:‘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苟晞有大志,非纯臣,久令处之,败患生心腹矣。若迁于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东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越以为然,乃迁晞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领青州刺史,进为郡公。”
  5. 《晋书·东海王越传》:“长史潘滔说之曰:‘兖州天下枢要,公宜自牧。’乃转苟晞为青州刺史,由是与晞有隙。”
  6. 《晋书·东海王越传》:“越自王延等,大失众望,而多有猜嫌。散骑侍郎高韬有忧国之言,越诬以讪谤时政害之,而不自安”
  7. 《晋书·东海王越传》:“留妃裴氏,世子、镇军将军毗,乃龙骧将军李恽并何伦等守卫京都。表以行台随军,率甲士四万东屯于项,王公卿士随从者甚众。”
  8. 《晋书·孝怀帝纪》:“永嘉四年十一月甲戌,东海王越帅众出许昌,以行台自随。宫省无复守卫,荒饥日甚,殿内死人交横,府营署并掘堑自守,盗贼公行,枹鼓之声不绝。……东海王越之出也,使河南尹潘滔居守。大将军苟晞表迁都仓垣,帝将从之,诸大臣畏滔,不敢奉诏,且宫中及黄门恋资财,不欲出。”
  9. 《晋书·周馥传》:“馥睹群贼孔炽,洛阳孤危,乃建策迎天子迁都寿春……越与苟晞不协,馥不先白于越,而直上书,越大怒。”
  10. 《晋书·东海王越传》:“越专擅威权,图为霸业,朝贤素望,选为佐吏,名将劲卒,充于己府,不臣之迹,四海所知。而公私罄乏,所在寇乱,州郡携貮,上下崩离,祸结衅深,遂忧惧成疾。永嘉五年,薨于项。秘不发丧,以襄阳王范为大将军,统其众。还葬东海。石勒追及于苦县宁平城,将军钱端出兵距勒,战死,军溃。”
  11. 《晋书·孝怀帝纪》:“永嘉五年春正月,帝密诏苟晞讨东海王越……三月戊午,诏下东海王越罪状,告方镇讨之。以东征东大将军苟晞为大将军。丙子,东海王越薨。四月戊子,石勒追东海王越丧,及于东郡,将军钱端战死,军溃,太尉王衍、吏部尚书刘望、廷尉诸葛铨、尚书郑豫、武陵王澹等皆遇害,王公以下死者十馀万人。”
  12. 《晋书·孝怀帝纪》:“至是饥甚,人相食,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帝召群臣会议,将行而警卫不备,帝抚手叹曰:‘如何曾无车舆!’乃使司徒傅祗出诣河阴,修理舟楫,为水行之备。朝士数十人导从。帝步出西掖门,至铜驮街,为盗所掠,不得进而还。”
  13. 《资治通鉴·卷八十七》

参考文献

链接